200.第200章 终难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我本闲凉最新章节!
一盏盏幽明的宫灯, 伫立在冷风里。
从白到昼在皇宫里煎熬了整整有一天的大臣们,直到这时候才各自擦着额头上的冷汗,拖着疲惫的身躯, 带着满心的忧虑,从南书房退了出去。
顾觉非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骤然之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且谋反的还是在百姓之中有甚高威望的大将军薛况,一有民心,二有能力, 真犯上作乱起来绝对会成为皇室心腹大患。
保定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
面对着几乎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威胁,谁又能坐得住?所以皇帝留了他下来,多问了几句。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萧彻从下午略用过一些膳食后回来, 整个人便有些心神不宁。
顾觉非曾是萧彻伴读, 对他也算了解。
薛况那檄文上面所写的“无能”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绝非是空穴来风:如今在皇位上的这一位皇帝, 在各方面都普普通通,既没有什么大错,也没有什么能力。
但檄文之中提到的其他事情……
人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 入目所见这九重宫禁都幽暗的一片, 掩不住仓皇的宫人们在廊下立着, 竟好似那飘荡在风雨中的浮萍。
顾觉非的眉头悄然皱了起来。
夜已经很深,比起在皇宫里商讨如何应对薛况谋反这件事, 他更在意如今太师府里是什么情况。
毕竟薛况在檄文里提到的字字句句, 尤其是与老太师有关的字字句句, 便是他看了都有一种心底发冷的感觉,曾万般信任于他的顾承谦,又该是何等心情?
至于真假,现在是追究不了的。
一则萧彻在位,皇家秘辛不好打探;二则双方各执一词,皇家到底有没有戕害薛氏,谁也说不清。
但薛况这一份檄文用心险恶是毋庸置疑的。
当年的水患旱灾虽非因薛况而起,可国库无银,赈济方面自然艰难;萧彻调度固然一塌糊涂,可归根结底是因边关养战,国库损耗严重。
至于当年他是被自己污蔑一事,就更是胡说八道!
所以在今天下午的时候,由朝廷这里诸位大人商讨定论之后的真正的“讨逆檄文”,已经在京城外面张贴开来,同时兵员的调动也已经由刘进、方少行二人完成。
说来也奇,此次谋逆,薛况所用者皆是自己的旧部,可九门提督刘进却偏偏被摒除在外。以至于如今朝堂上众人看刘进的目光都格外忌惮,深恐他是薛况安插在朝廷之中的暗钉,萧彻私底下更对顾觉非表达过自己的怀疑。
顾觉非却不在意。
若他是薛况,要造反也不会选择刘进。
当年含山关一役后刘进便回到了京城,享了高官厚禄,倒不是说这人贪图享受,只是天下承平,不打仗本是一件好事。
去且刘进此人自有自己的是非判别,怕未必认同薛况。
所以薛况忽然造反这件事,刘进既不知道,也没参与,实在没什么好忌惮的。
只是旁人就未必看得有顾觉非这般通透了,今日朝堂上便有不少人言语攻讦他。
先才离开之时,刘进的面容便很不好看。
顾觉非怕他心中积郁,还同他说了两句话,就怕关键时刻这一位将军被自己人排挤出去。
刘进领没领情他不知道,但他的力算是尽到了。
顾觉非想了想今日从前到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不知觉间脚步已经到了宫门外,看见了此刻静谧在夜色中的都城。
也不知为什么,一下就想起了当年。
那是庆安七年的初夏,殿试后放榜,他被点为了第三,成为了大夏史上最年轻的探花。
于是骑御马,游长街。
满街都是欢腾鼎沸的人群,入目所见的每一张面孔都带着最鲜活的神态,就连顾承谦那时候都是笑着的。
朝堂上多年的沉浮,让这一位权柄辅臣,早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大部分时候,他脸上的表情都让人看不出深浅。
可那一天——
面对着同僚们盛大的恭喜和恭维,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那种由衷的、身为父亲的安慰和欣喜。
只是……
后来,为什么就变了呢?
顾觉非记得太清楚了,仅仅过了月余,他与顾承谦之间就彻底闹翻。从那以后,这一位父亲看他的眼神里,只有痛心、痛恨。
多少年过去了?
掐指一算,一晃已是小十年。
站在金銮殿、南书房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自觉尚能压制住一切激荡的情绪,可在走出了宫门,看见这月色下的京城时,一切的一切都轰然爆发,在他的胸腔里卷成一团风暴!
顾觉非向把守在宫门口的侍卫借了一匹马,在拽住缰绳翻身上马时,那一双手竟有少见的颤抖。
他不知道,这颤抖缘何而来。
或恐,是今日的风太冷,今夜的血太热!
清脆的马蹄声,踏破了寂静,清晰地传荡在霜白的冷月下。
吹拂在刺骨的寒风里,顾觉非脑海里划过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但在看见前面太师府那挂着灯笼的大门时,又全都散了个干净,只留下那么一个已经在心底藏了很久、很久的念头——
今天,他可以跟父亲好好谈谈了。
一路回路,自侧门而进,缰绳只随手扔给了伺候的下人。顾觉非甚至连他们的模样与神情都没看一眼,就直奔顾承谦所住的院落而去。
夜色深沉。
大冷的冬天里,既没有虫声,也没有鸟语。可在他接近那院落,走到院门口的时候,竟然听到了压抑的哭声。
脚步忽然就慢下来那么一拍,可这时候他已经绕过了院墙,进了院门,内中的景象一下就照进了眼底。
伺候的丫鬟仆役,跪了一地。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惶恐惊惧又伤心的神情,还有人控制不住地哭着。
廊下的台阶上坐着在太师府效力了小半辈子的大总管万保常,一双老眼通红,哭得泪满脸。
书房的门半开着。
门侧站着的则是他面色同样苍白、眼眶发红的发妻,似乎是夜半里惊醒才赶到此处,鬓发只绾成个髻,浑无半点妆面。
只这一瞬间,顾觉非脑袋里便已经轰然地一声响,不知是那一场在他胸膛里席卷的风暴,终于将什么摧毁,还是构筑在他内心中的什么东西猛烈地坍塌下来,变成一片狼藉的废墟……
他走了过去。
他觉得自己走得很稳,可站在门侧的陆锦惜竟然伸出手来,想要扶他。
不,他不需要。
顾觉非缩回了自己的手,甚至是退了一步,近乎于空茫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便从她身边走了过去,一下将那半开的门推开——
“吱呀……”
门轴转动的声音,在这骤然凄冷的月色里,像是什么动物被掐住了脖子时绝望的呻i吟,又像是黑暗里猛兽忽来的一声嘶吼。
他听着,竟打了个冷战。
书房里的景象,在这个刹那,毫无保留地、彻彻底底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明亮的烛火照着,满目的红。
鲜血如同一片烈火烧着的红绸,自书案前如河流一般朝着周遭流淌,浸满了房内铺着的绒毯,成了一片惊心的暗色。
顾承谦就坐在书案后那一把太师椅上。
他像是看书看累了,于是靠在书案的边沿休息,头顶上银白的发被烛火照着,添上几许晕黄的光。
沾血的宝剑就躺在他脚边上,似是无意间坠落。
有那么一个刹那,顾觉非觉得自己就要倒下去了,可冥冥中偏有那么一股力量,支撑着他,让他走过了这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到生死的几步路。
人站在半干的血泊里,他也浑然不觉。
只伸手搭了顾承谦的肩膀,声音哽咽而沙哑:“太师大人……”
顾承谦伏在案上,一动也不动,脖颈上喷涌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那一身衣袍,却褪去了所有的温度。
顾觉非就站在他身边。
一如许久许久以前,他还小时,在书房里等待,候他回来下棋时一样,端正而笔直。
“太师大人,太师大人……”
“薛况反了……”
“父亲,我们再谈谈,好不好?”
这一瞬间,门外的陆锦惜,忽然泪如雨下。
一盏盏幽明的宫灯, 伫立在冷风里。
从白到昼在皇宫里煎熬了整整有一天的大臣们,直到这时候才各自擦着额头上的冷汗,拖着疲惫的身躯, 带着满心的忧虑,从南书房退了出去。
顾觉非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骤然之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且谋反的还是在百姓之中有甚高威望的大将军薛况,一有民心,二有能力, 真犯上作乱起来绝对会成为皇室心腹大患。
保定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
面对着几乎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威胁,谁又能坐得住?所以皇帝留了他下来,多问了几句。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萧彻从下午略用过一些膳食后回来, 整个人便有些心神不宁。
顾觉非曾是萧彻伴读, 对他也算了解。
薛况那檄文上面所写的“无能”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绝非是空穴来风:如今在皇位上的这一位皇帝, 在各方面都普普通通,既没有什么大错,也没有什么能力。
但檄文之中提到的其他事情……
人从高高的台阶上走下来, 入目所见这九重宫禁都幽暗的一片, 掩不住仓皇的宫人们在廊下立着, 竟好似那飘荡在风雨中的浮萍。
顾觉非的眉头悄然皱了起来。
夜已经很深,比起在皇宫里商讨如何应对薛况谋反这件事, 他更在意如今太师府里是什么情况。
毕竟薛况在檄文里提到的字字句句, 尤其是与老太师有关的字字句句, 便是他看了都有一种心底发冷的感觉,曾万般信任于他的顾承谦,又该是何等心情?
至于真假,现在是追究不了的。
一则萧彻在位,皇家秘辛不好打探;二则双方各执一词,皇家到底有没有戕害薛氏,谁也说不清。
但薛况这一份檄文用心险恶是毋庸置疑的。
当年的水患旱灾虽非因薛况而起,可国库无银,赈济方面自然艰难;萧彻调度固然一塌糊涂,可归根结底是因边关养战,国库损耗严重。
至于当年他是被自己污蔑一事,就更是胡说八道!
所以在今天下午的时候,由朝廷这里诸位大人商讨定论之后的真正的“讨逆檄文”,已经在京城外面张贴开来,同时兵员的调动也已经由刘进、方少行二人完成。
说来也奇,此次谋逆,薛况所用者皆是自己的旧部,可九门提督刘进却偏偏被摒除在外。以至于如今朝堂上众人看刘进的目光都格外忌惮,深恐他是薛况安插在朝廷之中的暗钉,萧彻私底下更对顾觉非表达过自己的怀疑。
顾觉非却不在意。
若他是薛况,要造反也不会选择刘进。
当年含山关一役后刘进便回到了京城,享了高官厚禄,倒不是说这人贪图享受,只是天下承平,不打仗本是一件好事。
去且刘进此人自有自己的是非判别,怕未必认同薛况。
所以薛况忽然造反这件事,刘进既不知道,也没参与,实在没什么好忌惮的。
只是旁人就未必看得有顾觉非这般通透了,今日朝堂上便有不少人言语攻讦他。
先才离开之时,刘进的面容便很不好看。
顾觉非怕他心中积郁,还同他说了两句话,就怕关键时刻这一位将军被自己人排挤出去。
刘进领没领情他不知道,但他的力算是尽到了。
顾觉非想了想今日从前到后发生的所有事情,不知觉间脚步已经到了宫门外,看见了此刻静谧在夜色中的都城。
也不知为什么,一下就想起了当年。
那是庆安七年的初夏,殿试后放榜,他被点为了第三,成为了大夏史上最年轻的探花。
于是骑御马,游长街。
满街都是欢腾鼎沸的人群,入目所见的每一张面孔都带着最鲜活的神态,就连顾承谦那时候都是笑着的。
朝堂上多年的沉浮,让这一位权柄辅臣,早练就了一身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大部分时候,他脸上的表情都让人看不出深浅。
可那一天——
面对着同僚们盛大的恭喜和恭维,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那种由衷的、身为父亲的安慰和欣喜。
只是……
后来,为什么就变了呢?
顾觉非记得太清楚了,仅仅过了月余,他与顾承谦之间就彻底闹翻。从那以后,这一位父亲看他的眼神里,只有痛心、痛恨。
多少年过去了?
掐指一算,一晃已是小十年。
站在金銮殿、南书房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自觉尚能压制住一切激荡的情绪,可在走出了宫门,看见这月色下的京城时,一切的一切都轰然爆发,在他的胸腔里卷成一团风暴!
顾觉非向把守在宫门口的侍卫借了一匹马,在拽住缰绳翻身上马时,那一双手竟有少见的颤抖。
他不知道,这颤抖缘何而来。
或恐,是今日的风太冷,今夜的血太热!
清脆的马蹄声,踏破了寂静,清晰地传荡在霜白的冷月下。
吹拂在刺骨的寒风里,顾觉非脑海里划过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但在看见前面太师府那挂着灯笼的大门时,又全都散了个干净,只留下那么一个已经在心底藏了很久、很久的念头——
今天,他可以跟父亲好好谈谈了。
一路回路,自侧门而进,缰绳只随手扔给了伺候的下人。顾觉非甚至连他们的模样与神情都没看一眼,就直奔顾承谦所住的院落而去。
夜色深沉。
大冷的冬天里,既没有虫声,也没有鸟语。可在他接近那院落,走到院门口的时候,竟然听到了压抑的哭声。
脚步忽然就慢下来那么一拍,可这时候他已经绕过了院墙,进了院门,内中的景象一下就照进了眼底。
伺候的丫鬟仆役,跪了一地。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惶恐惊惧又伤心的神情,还有人控制不住地哭着。
廊下的台阶上坐着在太师府效力了小半辈子的大总管万保常,一双老眼通红,哭得泪满脸。
书房的门半开着。
门侧站着的则是他面色同样苍白、眼眶发红的发妻,似乎是夜半里惊醒才赶到此处,鬓发只绾成个髻,浑无半点妆面。
只这一瞬间,顾觉非脑袋里便已经轰然地一声响,不知是那一场在他胸膛里席卷的风暴,终于将什么摧毁,还是构筑在他内心中的什么东西猛烈地坍塌下来,变成一片狼藉的废墟……
他走了过去。
他觉得自己走得很稳,可站在门侧的陆锦惜竟然伸出手来,想要扶他。
不,他不需要。
顾觉非缩回了自己的手,甚至是退了一步,近乎于空茫地看了她一眼,然后便从她身边走了过去,一下将那半开的门推开——
“吱呀……”
门轴转动的声音,在这骤然凄冷的月色里,像是什么动物被掐住了脖子时绝望的呻i吟,又像是黑暗里猛兽忽来的一声嘶吼。
他听着,竟打了个冷战。
书房里的景象,在这个刹那,毫无保留地、彻彻底底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明亮的烛火照着,满目的红。
鲜血如同一片烈火烧着的红绸,自书案前如河流一般朝着周遭流淌,浸满了房内铺着的绒毯,成了一片惊心的暗色。
顾承谦就坐在书案后那一把太师椅上。
他像是看书看累了,于是靠在书案的边沿休息,头顶上银白的发被烛火照着,添上几许晕黄的光。
沾血的宝剑就躺在他脚边上,似是无意间坠落。
有那么一个刹那,顾觉非觉得自己就要倒下去了,可冥冥中偏有那么一股力量,支撑着他,让他走过了这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到生死的几步路。
人站在半干的血泊里,他也浑然不觉。
只伸手搭了顾承谦的肩膀,声音哽咽而沙哑:“太师大人……”
顾承谦伏在案上,一动也不动,脖颈上喷涌出的鲜血已经染红了那一身衣袍,却褪去了所有的温度。
顾觉非就站在他身边。
一如许久许久以前,他还小时,在书房里等待,候他回来下棋时一样,端正而笔直。
“太师大人,太师大人……”
“薛况反了……”
“父亲,我们再谈谈,好不好?”
这一瞬间,门外的陆锦惜,忽然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