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拒绝拖延,做个“行动主义者” (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哈佛心理学大全最新章节!
曾经有位记者问亚洲首富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在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但仍爱书如命,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十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尽管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一直在生活、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你只有首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才能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去实现成功的梦想。
兴趣是人生的导师
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尼尔?陆登庭曾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积极而自觉自愿。
具体来说,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肇中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就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美国有一个中学在入学考试时曾出过这么一道题: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老师告诉学生,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念给一个分数。
一位刚移民到美国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子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作答。而他的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结果老师在这道9分的题上给了移民学生5分,而给移民学生同桌1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比尔·盖茨本人是这样答的: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几乎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必须作出唯一选择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做出瞩目的成就。相反,如果忽视了兴趣,努力得越多,就可能离成功越远。
从前有一个木匠,拥有一流的手艺,他做出来的家具不但好看而且耐用。到了木匠年老的时候,他开始苦恼了。他有两个儿子,他很想把自己的精湛手艺,传给其中一个儿子,可这两个儿子对他的手艺一点都不感兴趣,木匠一气之下让他们哥俩都学木匠活,无奈这哥俩根本不认真学,做出来的家具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于是木匠整天唉声叹气,逢人就说自己生了两个不孝的儿子,一点不体谅做父亲的心,都不肯好好学他的手艺。
有一天,寺庙的主持请他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做完后主持请他喝茶,他便唠唠叨叨地和主持说起了这事。
主持不紧不慢地问他,你喜欢喝茶还是喝白开水?
木匠说:当然是喝茶了,白开水有什么味道?
这时主持一扬手把木匠杯子里的茶倒在了地上,并且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
木匠不悦地说:大师这是为何,明知道我不喜欢喝白开水的?
主持笑着说:施主既然知道白水不好喝,那为什么还要去勉强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木匠低下头说:可是这样我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
这时主持叫住了一个庙祝问他:这里有茶和白开水,你喜欢喝哪个?
庙祝说:我喜欢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比较解渴。
木匠还是不明白主持是什么意思,不解地问:大师?您……?
主持于是又笑着道:何不把你的手艺传给喜欢做木匠活的人呢?
木匠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懂得了兴趣的真正意义。
木匠的手艺虽然很高明,但是两个儿子却对他的手艺一点兴趣也没有。茶水虽然香味醇厚,但是它解不了渴,就像那个庙祝说的那样。
李开复讲述自己从进入小学,到出国留学,大学里选择计算机专业,到离开苹果,离开微软,离开Google,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李开复一直认为自己喜欢法律,希望将来做一名律师。由于哥伦比亚大学新生入学时,没有规定专业,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大概意向,因此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转系的事情。
之后,学校安排李开复进入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当他与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看到了差距。他不但技不如人,就连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大家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实水平。
渐渐地,李开复的数学成绩越来越落后。当他上完那门课后,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但他自己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另一方面,李开复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没有因为数学的“美”而痴迷。
在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后,李开复对未来之路感到十分迷茫,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回忆当时换专业时的想法,李开复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兴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如果将来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于是李开复放弃了政治科学,放弃了之前的律师梦,放弃了数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专业呢?因为在高中时,李开复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写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计算的结果打印出来。李开复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才知道那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个解。因此,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一直在打印,一箱打印纸全部用光了。
从此以后,李开复一直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在大一时,他为自己不用打卡就能使用计算机而感到惊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还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并对那些充满魔力的语言无比好奇。
几个月下来,李开复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相当的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他的数学天赋。他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时,同学们还在画流程图,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他总是比别人早交卷。他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他是“计算机天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而他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之后,李开复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天晚上,他都能在电脑室里享受快乐,经常稍不留意就在那里待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表现,给了李开复强烈的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
在兴趣的指引下,李开复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有学习的热情,他的计算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这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苹果、微软、Googl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在计算机行业取得成就作好了充分准备。
从李开复的大学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对计算机知识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对计算机科学充满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才会专注地投入,也才会学有所成。
哈佛学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心的兴趣,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顶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兴趣是人生的导师,它可以让你充满学习的热情,还能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之道。
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哈佛有句名言:“没有艰辛,便无所获。”你在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当你看见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千万别以为那是偶然,因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那个付出就是勤奋和坚持。我们说,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比尔·盖茨说:“公司员工应该具备勤奋的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勤劳苦干,去等待好运的降临。勤奋并不仅仅是指体力的投入,还包括脑力和感情的投入。”
比尔·盖茨出身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他天资聪慧,但他的成功是与勤奋工作分不开的,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平均一天要工作10至15小时,有时连续两个星期呆在电脑房不出来。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打造出了“盖茨神话”。
比尔·盖茨不仅自己在微软公司毫无怨言地勤奋工作,而且他能够让微软公司的全体员工,也能在微软公司里毫无怨言地勤奋努力工作。
曾经有位记者问亚洲首富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在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但仍爱书如命,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十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尽管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一直在生活、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你只有首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才能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去实现成功的梦想。
兴趣是人生的导师
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尼尔?陆登庭曾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积极而自觉自愿。
具体来说,兴趣对一个人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积累各种化学知识,研究各种化学现象,为将来研究和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肇中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就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兴趣不仅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且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
美国有一个中学在入学考试时曾出过这么一道题: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老师告诉学生,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念给一个分数。
一位刚移民到美国的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一下子慌了手脚,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作答。而他的同桌的答案是,盖茨带的是财富抽屉上的钥匙,其他的钥匙都锁在这只抽屉里。结果老师在这道9分的题上给了移民学生5分,而给移民学生同桌1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字,至少说明他是诚实的,凭这一点应该给一半以上的分数。比尔·盖茨本人是这样答的: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几乎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必须作出唯一选择的时候,不妨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容易做出瞩目的成就。相反,如果忽视了兴趣,努力得越多,就可能离成功越远。
从前有一个木匠,拥有一流的手艺,他做出来的家具不但好看而且耐用。到了木匠年老的时候,他开始苦恼了。他有两个儿子,他很想把自己的精湛手艺,传给其中一个儿子,可这两个儿子对他的手艺一点都不感兴趣,木匠一气之下让他们哥俩都学木匠活,无奈这哥俩根本不认真学,做出来的家具歪歪扭扭,不成样子。
于是木匠整天唉声叹气,逢人就说自己生了两个不孝的儿子,一点不体谅做父亲的心,都不肯好好学他的手艺。
有一天,寺庙的主持请他去做一些桌椅板凳。做完后主持请他喝茶,他便唠唠叨叨地和主持说起了这事。
主持不紧不慢地问他,你喜欢喝茶还是喝白开水?
木匠说:当然是喝茶了,白开水有什么味道?
这时主持一扬手把木匠杯子里的茶倒在了地上,并且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
木匠不悦地说:大师这是为何,明知道我不喜欢喝白开水的?
主持笑着说:施主既然知道白水不好喝,那为什么还要去勉强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木匠低下头说:可是这样我的手艺不就失传了吗?
这时主持叫住了一个庙祝问他:这里有茶和白开水,你喜欢喝哪个?
庙祝说:我喜欢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比较解渴。
木匠还是不明白主持是什么意思,不解地问:大师?您……?
主持于是又笑着道:何不把你的手艺传给喜欢做木匠活的人呢?
木匠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懂得了兴趣的真正意义。
木匠的手艺虽然很高明,但是两个儿子却对他的手艺一点兴趣也没有。茶水虽然香味醇厚,但是它解不了渴,就像那个庙祝说的那样。
李开复讲述自己从进入小学,到出国留学,大学里选择计算机专业,到离开苹果,离开微软,离开Google,在面对这些选择的时候,他自始至终都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追寻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用心去做,随心所欲。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李开复一直认为自己喜欢法律,希望将来做一名律师。由于哥伦比亚大学新生入学时,没有规定专业,学生可以表明自己的大概意向,因此李开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和家人商量转系的事情。
之后,学校安排李开复进入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数学尖子生,一个班只有7个人。大家在一起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自己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了“最差的”。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当他与那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看到了差距。他不但技不如人,就连问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害怕大家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实水平。
渐渐地,李开复的数学成绩越来越落后。当他上完那门课后,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但他自己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爱;另一方面,李开复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没有因为数学的“美”而痴迷。
在失去了政治科学、数学后,李开复对未来之路感到十分迷茫,好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计算机专业。
回忆当时换专业时的想法,李开复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兴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是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如果将来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于是李开复放弃了政治科学,放弃了之前的律师梦,放弃了数学专业,转而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
为什么要选计算机专业呢?因为在高中时,李开复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写了一个程序,让计算机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计算的结果打印出来。李开复写完程序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才知道那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个解。因此,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一直在打印,一箱打印纸全部用光了。
从此以后,李开复一直对计算机充满兴趣。在大一时,他为自己不用打卡就能使用计算机而感到惊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还可以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于是,李开复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并对那些充满魔力的语言无比好奇。
几个月下来,李开复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相当的天赋,而且远远超过他的数学天赋。他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时,同学们还在画流程图,他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他总是比别人早交卷。他发现自己不用特别准备,就可以得高分,同学们说他是“计算机天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李开复还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而他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这之后,李开复每天都盼望着晚上去电脑室。每天晚上,他都能在电脑室里享受快乐,经常稍不留意就在那里待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和表现,给了李开复强烈的自信,也给了他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
在兴趣的指引下,李开复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为有学习的热情,他的计算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这为他后来顺利进入苹果、微软、Googl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在计算机行业取得成就作好了充分准备。
从李开复的大学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对计算机知识有那么强烈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对计算机科学充满了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才会专注地投入,也才会学有所成。
哈佛学子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因素固然有很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止一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内心的兴趣,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顶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兴趣是人生的导师,它可以让你充满学习的热情,还能指引你走向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之道。
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哈佛有句名言:“没有艰辛,便无所获。”你在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这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当你看见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千万别以为那是偶然,因为那里面有你不曾知道的付出,那个付出就是勤奋和坚持。我们说,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法宝。
比尔·盖茨说:“公司员工应该具备勤奋的美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勤劳苦干,去等待好运的降临。勤奋并不仅仅是指体力的投入,还包括脑力和感情的投入。”
比尔·盖茨出身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他天资聪慧,但他的成功是与勤奋工作分不开的,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平均一天要工作10至15小时,有时连续两个星期呆在电脑房不出来。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一个黑洞吸收光线那样大量吸收信息。正是这种勤奋的精神打造出了“盖茨神话”。
比尔·盖茨不仅自己在微软公司毫无怨言地勤奋工作,而且他能够让微软公司的全体员工,也能在微软公司里毫无怨言地勤奋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