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小说网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 第24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3)
第24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最新章节!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圆圆小学五年级时,思想品德课讲到为什么要尊重老年人,老师只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老年人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圆圆回家对我提到这件事情,有些不认同地说:“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还是小偷呢!”
我能理解圆圆的想法,她想到的是除了那些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尊重,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轻时行为不端,但到他们老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弱势者,我们也应该给他应有的尊重。但以圆圆当时的年龄,她分析不了太多,只是从直觉上认为老师讲得有些偏颇了。
我非常欣赏孩子的看法,她小小的心,已超越了多年来人们常有的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人类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出发来思考问题,这确实是值得赞赏。
于是我和圆圆聊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我肯定了她的想法,帮她理了一下思路,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交换行为;并且尊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那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崇敬和爱戴式的尊重;对一个囚犯,也应给予他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动物也要尊重。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有人说,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可以看到,生物的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对自身批判。西方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3]
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
因为教师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惧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通过对一些事情的态度来告诉孩子,在和老师相处中既要尊重老师,又要有平等意识,不要惧怕或盲目崇拜,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说老师错了。
我的一个老同学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是个男的,这次换来的是个女的。女老师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说要“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就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前任男老师的不同。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找出了好多不同:新老师是长头发,以前老师是短头发;新老师是双眼皮,以前的老师是单眼皮;新老师戴着眼镜,以前的男老师不戴眼镜;甚至有的孩子注意到新老师嘴角有一颗痣,以前的老师没有等等。我这位朋友的儿子从一开始就举手,他本来发现了两位老师间的很多不同,手一直举得高高的,但老师一直没叫他。眼看着自己发现的东西都让别的同学说完了,这孩子急得要命。到最后同学们都已没什么可说的时,这个小男孩突然又想起一样不同来,于是又高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起来说,男孩子说:“您是女的,没长小鸡鸡,以前的老师长了小鸡鸡。”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非常不高兴。下课后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他意识不好,思想不健康。
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回家问妈妈什么叫“意识不好”。妈妈一听,心里倒没觉得孩子有什么错,嘴上却说:“你这个臭小子,脑袋里怎么尽是这些歪歪念头,你这样说,老师能不生气吗,活该老师批评你,以后不能对老师这么没礼貌!”
我这位同学只是把这当一件趣事讲给我,我也被小男孩的话逗笑了,但心里很遗憾老师和母亲的做法,觉得她们错失了一个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敢于表达的机会,把孩子拉得离平庸思维和虚假思维又近了一步。
我们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在培养“乖孩子”。
在家里,家长代表“正确”,要求孩子“听话”;到了学校,教师代表“权威”,不容许学生有任何“与众不同”。很多孩子长大后被指责为没有思想、缺少创造力,可在他们的思想成长中,不是一直被当作鹦鹉调教着吗,不是一直被当作木偶操纵着吗?他思想上的独立性从哪里去树立呢?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不应该生气,即使孩子的话让她略有尴尬,也应该愉快地予以肯定。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他想的肯定没老师想的多。既然现在是老师做得不妥当,孩子来向家长求助,家长至少应该表示理解,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没错,他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很值得表扬;同时告诉孩子,老师不应该不高兴,不过既然老师不习惯别人这样说,那么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就不说这样的话。
可惜的是当妈妈的随口贬损孩子两句,她自己没在意那些话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是消极的。
另一位母亲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忘记把老师发的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去他家楼下一个同班同学那里借来卷子,把题目都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把它们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就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因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为忘了带回卷子而耽误写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
第二天放学时,孩子一见妈妈的面就哭了。原来,老师说他自己抄的卷子不算,要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做一遍。孩子不想做,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他必须重做,否则不让他放学回家。孩子只好边哭边写,情绪很不好。老师看孩子这样,就说看来你对老师很不服气,放学时让你妈妈来见我。
妈妈带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忘了带卷子不对,罚他是为了让他以后不要丢三落四的,再说卷子多写一遍学得更扎实,这不是为他好吗?!”
尽管这位母亲觉得老师的话很牵强,可她不敢和老师辩论,就一再地谢过老师后,领着孩子回家了。回家后孩子情绪还不好,她就开导孩子说:“老师说得有道理,罚你一次以后你就不会把卷子丢教室了,再说多写一次还能多学一次呢,你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这是为你好。”
这位家长虽然用这样和老师统一口径的话来教育孩子,但说完后,她看孩子很不愉快,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就有些怀疑自己这样说对不对。事后她很迷惑地问我:“遇到这种情况,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位家长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在她内心实际上有两套价值观,一套是与世俗观念相吻合的,即老师懂教育,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不可以被怀疑和批评;另一套是她心底向往的,即孩子应该受到尊重,不可以用这样一种作业方式惩罚孩子。当这两套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她选择了前者,这可能和个人平时缺少批判精神有关,在关键时刻判断力不足,下意识地以观念中固有的套路来行事。
但一个人的口是心非哄不了自己的心也哄不了别人的心,所以她和孩子都难过。
我对这位家长说,她在老师面前约束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能改变老师的某个想法,就没必要急于和老师探讨谁是谁非,绝不要得罪孩子的老师。但回家后那样和孩子说就没必要。应该说她的真实想法,站在一个很客观的立场上和孩子谈这件事。想想看,孩子在这个时候,多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啊。
这位家长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诧异,似乎想从我这里得到证实,她问:“你也认为老师这样做不对吗?”
我说,这件事上显然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当。孩子忘了拿卷子是不对,但孩子却积极地想办法,向同学借来卷子,把卷子重抄了一次,按时完成了作业。老师如果能在这件事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他就应该像孩子期待的那样给予表扬。至少什么也不说。可他只盯着孩子的过失,并且非常愚蠢地以写作业作为惩罚,还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为了孩子好,这让孩子觉得老师既苛刻,又强词夺理。
这位家长可能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点点头,但她还是表现出很没底气的样子,问我:“难道我就对儿子说老师做错了?能这样对孩子说吗?”
我理解她的不安,对她说,告诉孩子老师某件事情做得不对,这和背后说老师坏话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这方面应该有坦然的心态。教师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她当然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老师这样做不对。
我看这位家长面有难色,就又对她说,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去批评老师,仿佛老师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成为教师的人并非经过了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筛选和素质考证,他们甚至在学历上和其他一些行业人员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如果认为老师是没有错误的,这很不客观,而且这样一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幻的期待,给了老师压力,却对他们的职业成长没有好处。未来的教师队伍素质应该是较高的,他们的应有素质和已有素质可能会比较吻合,但我们仍然不能说一个人因为他当了教师,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我的话可能让家长有些吃惊,但她看起来也释然了许多,她想了想还是有些顾虑地说:“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这样做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以后老师就不好管他了?”
我说,这其实也是你不敢对孩子说老师错了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应该尊重老师,但不应该把老师当权威供奉起来。现在全社会一个普遍的错误就是把教师树立成了学生面前的权威,这个现象在小学尤其严重。师生间的关系处处流露着强势与弱势、君主与臣民、有知与无知、正确与错误这样一种极端对立的意识。这是不对的,这才会造成孩子不尊重老师,有谁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一个让自己不太舒服的权威呢?告诉孩子老师做得不对,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师,而是教给他敢于质疑权威。不要小看孩子,只要管得对,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好管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其实孩子都很有善意,他们天然地对老师就有崇拜和尊重,我们只要不把他往歧路上引,凭感觉他就会找到那条正道。面对一个值得尊重的老师,他的崇拜想挡都挡不住。
看来我的话对这位母亲产生了影响,她问我:“具体地说,我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和孩子说这件事?”
我说,这件事如果让我来做,我可能会这样处理:首先,如果感觉能和老师沟通,沟通一下最好,让老师认识到这样的“好心”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多做一次作业就可以让孩子学得更扎实的逻辑不是处处成立,当孩子心里有反感情绪时,多做就比少做要坏得多。不少心地善良的老师其实是很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的,他们作为教师,自身也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感觉不能和老师沟通,那就什么也不说,千万不要和老师搞得不愉快。但回家后,无论如何要和孩子正面谈一下。
接下来的话可能是家长当下最想知道的,她的眼神充满期待。
我说:“当你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路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把思路理清楚,这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效果要好。”
比如这件事,你可以先问孩子是不是觉得不愉快,觉得委屈;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表示你的理解。然后问孩子是不是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对,写作业的意义是什么,老师的行为是否实现了这个目的,老师把一张无关紧要的卷子看得那么重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和孩子的认识主要区别是什么,谁的认识对学习更好,老师怎样做是对的,如果你是老师你将会怎样处理……问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人思想的客观公正,不要带着情绪说话,目标要指向问题本身,而不要指向老师。通过一连串问答,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的根本错误在于老师观念上的错误,所以自己可以拒绝重写一遍卷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气说不。”
这位家长不住地点头,看来她的思路渐渐清楚了,但她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她说:“现在学校管理得比较严,老师虽不打骂孩子,可万一这样做惹得老师生气,给孩子小鞋穿怎么办?”
我说,一般情况下,老师当时可能生气,事情过去后应该不会和孩子计较。如果不幸遇到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给孩子冷暴力,家长应该赶快协调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这样的人虽然可恶,但也很简单,家长可以在事后想各种方法去和老师沟通,和老师搞好关系,并注意这种关系的保持,直到他不再教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独自去承受这种冷暴力。
我想了一下,又补充说,不严重的情况下,我不赞成向校领导反映。弄不好,老师会认为你打他的小报告,他会在情绪上很抵触。毕竟他也是普通人,不愿意被人背后说什么,尤其不愿意有人到领导那里告他的状。
家长不住地点头。我内心也很希望这些话对她有用。
3 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圆圆小学五年级时,思想品德课讲到为什么要尊重老年人,老师只给出一个答案:因为老年人在年轻时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圆圆回家对我提到这件事情,有些不认同地说:“有的老年人年轻时还是小偷呢!”
我能理解圆圆的想法,她想到的是除了那些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尊重,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轻时行为不端,但到他们老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弱势者,我们也应该给他应有的尊重。但以圆圆当时的年龄,她分析不了太多,只是从直觉上认为老师讲得有些偏颇了。
我非常欣赏孩子的看法,她小小的心,已超越了多年来人们常有的功利性的思维方式,开始从人类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出发来思考问题,这确实是值得赞赏。
于是我和圆圆聊了一会儿这个问题。我肯定了她的想法,帮她理了一下思路,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的态度,而不是一个交换行为;并且尊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对那些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崇敬和爱戴式的尊重;对一个囚犯,也应给予他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尊重,甚至对动物也要尊重。
我们一直特别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这与我们一直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是一致的,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真诚地、尽量有高度地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仅仅顺从于他人的思想或某种习俗。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她的批判意识。
有人说,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可以看到,生物的发展正是源于不断地对自身批判。西方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把它与“解决问题”并列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3]
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让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
因为教师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老师的崇拜和惧怕是天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通过对一些事情的态度来告诉孩子,在和老师相处中既要尊重老师,又要有平等意识,不要惧怕或盲目崇拜,当老师有错误的时候,要有勇气说老师错了。
我的一个老同学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一年级时的语文老师是个男的,这次换来的是个女的。女老师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说要“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就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前任男老师的不同。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找出了好多不同:新老师是长头发,以前老师是短头发;新老师是双眼皮,以前的老师是单眼皮;新老师戴着眼镜,以前的男老师不戴眼镜;甚至有的孩子注意到新老师嘴角有一颗痣,以前的老师没有等等。我这位朋友的儿子从一开始就举手,他本来发现了两位老师间的很多不同,手一直举得高高的,但老师一直没叫他。眼看着自己发现的东西都让别的同学说完了,这孩子急得要命。到最后同学们都已没什么可说的时,这个小男孩突然又想起一样不同来,于是又高高举起手。老师叫他起来说,男孩子说:“您是女的,没长小鸡鸡,以前的老师长了小鸡鸡。”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非常不高兴。下课后老师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他意识不好,思想不健康。
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回家问妈妈什么叫“意识不好”。妈妈一听,心里倒没觉得孩子有什么错,嘴上却说:“你这个臭小子,脑袋里怎么尽是这些歪歪念头,你这样说,老师能不生气吗,活该老师批评你,以后不能对老师这么没礼貌!”
我这位同学只是把这当一件趣事讲给我,我也被小男孩的话逗笑了,但心里很遗憾老师和母亲的做法,觉得她们错失了一个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敢于表达的机会,把孩子拉得离平庸思维和虚假思维又近了一步。
我们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在培养“乖孩子”。
在家里,家长代表“正确”,要求孩子“听话”;到了学校,教师代表“权威”,不容许学生有任何“与众不同”。很多孩子长大后被指责为没有思想、缺少创造力,可在他们的思想成长中,不是一直被当作鹦鹉调教着吗,不是一直被当作木偶操纵着吗?他思想上的独立性从哪里去树立呢?
在这个例子中,老师不应该生气,即使孩子的话让她略有尴尬,也应该愉快地予以肯定。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他想的肯定没老师想的多。既然现在是老师做得不妥当,孩子来向家长求助,家长至少应该表示理解,告诉孩子他的想法没错,他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这很值得表扬;同时告诉孩子,老师不应该不高兴,不过既然老师不习惯别人这样说,那么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就不说这样的话。
可惜的是当妈妈的随口贬损孩子两句,她自己没在意那些话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但这个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是消极的。
另一位母亲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忘记把老师发的一张数学卷子带回家,做卷子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去他家楼下一个同班同学那里借来卷子,把题目都按卷子上的格式抄下来,然后把它们做完。孩子这样做实际上就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因为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抄一张卷子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作业写完后,孩子很高兴,他认为自己没因为忘了带回卷子而耽误写作业,他甚至感觉老师会因此表扬他。
第二天放学时,孩子一见妈妈的面就哭了。原来,老师说他自己抄的卷子不算,要孩子在原卷子上重做一遍。孩子不想做,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要求他必须重做,否则不让他放学回家。孩子只好边哭边写,情绪很不好。老师看孩子这样,就说看来你对老师很不服气,放学时让你妈妈来见我。
妈妈带着孩子到办公室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对这位妈妈说:“忘了带卷子不对,罚他是为了让他以后不要丢三落四的,再说卷子多写一遍学得更扎实,这不是为他好吗?!”
尽管这位母亲觉得老师的话很牵强,可她不敢和老师辩论,就一再地谢过老师后,领着孩子回家了。回家后孩子情绪还不好,她就开导孩子说:“老师说得有道理,罚你一次以后你就不会把卷子丢教室了,再说多写一次还能多学一次呢,你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这是为你好。”
这位家长虽然用这样和老师统一口径的话来教育孩子,但说完后,她看孩子很不愉快,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就有些怀疑自己这样说对不对。事后她很迷惑地问我:“遇到这种情况,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位家长的困惑很有代表性,在她内心实际上有两套价值观,一套是与世俗观念相吻合的,即老师懂教育,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不可以被怀疑和批评;另一套是她心底向往的,即孩子应该受到尊重,不可以用这样一种作业方式惩罚孩子。当这两套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她选择了前者,这可能和个人平时缺少批判精神有关,在关键时刻判断力不足,下意识地以观念中固有的套路来行事。
但一个人的口是心非哄不了自己的心也哄不了别人的心,所以她和孩子都难过。
我对这位家长说,她在老师面前约束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能改变老师的某个想法,就没必要急于和老师探讨谁是谁非,绝不要得罪孩子的老师。但回家后那样和孩子说就没必要。应该说她的真实想法,站在一个很客观的立场上和孩子谈这件事。想想看,孩子在这个时候,多么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啊。
这位家长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诧异,似乎想从我这里得到证实,她问:“你也认为老师这样做不对吗?”
我说,这件事上显然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当。孩子忘了拿卷子是不对,但孩子却积极地想办法,向同学借来卷子,把卷子重抄了一次,按时完成了作业。老师如果能在这件事中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他就应该像孩子期待的那样给予表扬。至少什么也不说。可他只盯着孩子的过失,并且非常愚蠢地以写作业作为惩罚,还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为了孩子好,这让孩子觉得老师既苛刻,又强词夺理。
这位家长可能觉得我说得有道理,点点头,但她还是表现出很没底气的样子,问我:“难道我就对儿子说老师做错了?能这样对孩子说吗?”
我理解她的不安,对她说,告诉孩子老师某件事情做得不对,这和背后说老师坏话完全不是一回事,在这方面应该有坦然的心态。教师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她当然可以坦率地告诉孩子,老师这样做不对。
我看这位家长面有难色,就又对她说,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去批评老师,仿佛老师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成为教师的人并非经过了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筛选和素质考证,他们甚至在学历上和其他一些行业人员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如果认为老师是没有错误的,这很不客观,而且这样一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幻的期待,给了老师压力,却对他们的职业成长没有好处。未来的教师队伍素质应该是较高的,他们的应有素质和已有素质可能会比较吻合,但我们仍然不能说一个人因为他当了教师,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我的话可能让家长有些吃惊,但她看起来也释然了许多,她想了想还是有些顾虑地说:“我一直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这样做会不会降低老师的威信,以后老师就不好管他了?”
我说,这其实也是你不敢对孩子说老师错了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应该尊重老师,但不应该把老师当权威供奉起来。现在全社会一个普遍的错误就是把教师树立成了学生面前的权威,这个现象在小学尤其严重。师生间的关系处处流露着强势与弱势、君主与臣民、有知与无知、正确与错误这样一种极端对立的意识。这是不对的,这才会造成孩子不尊重老师,有谁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一个让自己不太舒服的权威呢?告诉孩子老师做得不对,这不是教他不尊重老师,而是教给他敢于质疑权威。不要小看孩子,只要管得对,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好管的,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其实孩子都很有善意,他们天然地对老师就有崇拜和尊重,我们只要不把他往歧路上引,凭感觉他就会找到那条正道。面对一个值得尊重的老师,他的崇拜想挡都挡不住。
看来我的话对这位母亲产生了影响,她问我:“具体地说,我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和孩子说这件事?”
我说,这件事如果让我来做,我可能会这样处理:首先,如果感觉能和老师沟通,沟通一下最好,让老师认识到这样的“好心”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多做一次作业就可以让孩子学得更扎实的逻辑不是处处成立,当孩子心里有反感情绪时,多做就比少做要坏得多。不少心地善良的老师其实是很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的,他们作为教师,自身也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如果你感觉不能和老师沟通,那就什么也不说,千万不要和老师搞得不愉快。但回家后,无论如何要和孩子正面谈一下。
接下来的话可能是家长当下最想知道的,她的眼神充满期待。
我说:“当你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件事或理清一个思路时,最好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把想法讲出来,把思路理清楚,这比单方面由家长讲道理效果要好。”
比如这件事,你可以先问孩子是不是觉得不愉快,觉得委屈;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表示你的理解。然后问孩子是不是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对,写作业的意义是什么,老师的行为是否实现了这个目的,老师把一张无关紧要的卷子看得那么重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和孩子的认识主要区别是什么,谁的认识对学习更好,老师怎样做是对的,如果你是老师你将会怎样处理……问答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人思想的客观公正,不要带着情绪说话,目标要指向问题本身,而不要指向老师。通过一连串问答,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情的根本错误在于老师观念上的错误,所以自己可以拒绝重写一遍卷子,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要有勇气说不。”
这位家长不住地点头,看来她的思路渐渐清楚了,但她还是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她说:“现在学校管理得比较严,老师虽不打骂孩子,可万一这样做惹得老师生气,给孩子小鞋穿怎么办?”
我说,一般情况下,老师当时可能生气,事情过去后应该不会和孩子计较。如果不幸遇到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给孩子冷暴力,家长应该赶快协调孩子和老师的关系。这样的人虽然可恶,但也很简单,家长可以在事后想各种方法去和老师沟通,和老师搞好关系,并注意这种关系的保持,直到他不再教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独自去承受这种冷暴力。
我想了一下,又补充说,不严重的情况下,我不赞成向校领导反映。弄不好,老师会认为你打他的小报告,他会在情绪上很抵触。毕竟他也是普通人,不愿意被人背后说什么,尤其不愿意有人到领导那里告他的状。
家长不住地点头。我内心也很希望这些话对她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