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6 天下止戈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北朝帝业最新章节!
当领导开口询问你想要担任什么工作时,可真是一个考验人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答桉不重要,态度很重要。
但李泰所面对的却并不是一般情况,起码他跟宇文泰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了,所以一些套路化的回答显然不足让宇文泰释怀。
就拿刚才宇文泰质疑他是否还是自己的臣属来说,李泰便不能如之前那般几句马屁吹捧湖弄过去。
宇文泰作此发问,便是因为李泰前程际遇已经脱离他的控制,不说独孤信,就连若干惠都抢在宇文泰表态之前对李泰接下来的去向指指点点,心腹失控难免让他耿耿于怀。
所以李泰也只能给以更实在的回答,我虽然长得挺帅但也只是一个半大小伙子,唯有在大行台领导下的西魏政权中才能获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东边贺六浑虽然是我老大哥,但待我实在不咋滴。而且我的资望与势位并不相当,必须要立功才能保证当下的地位。
这样的回答虽然欠缺了感情色彩,但在逻辑上却是极具说服力。宇文泰未再继续就此进行纠缠,而是顺势展开了另一个话题,那你打算怎么立功?
老实说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泰还真有点受宠若惊。
大行台的时间不是白给的,除了跟高欢这个命中注定的老冤家针锋相对,对付别人那都得抽个空来争分夺秒,居然还在自己个人前程问题上浪费这么多时间,可见其心中还是觉得自己仍可抢救一把,若就这么放弃了还是有点可惜。
宇文泰对于今天这场谈话显然也是经过了一番酝酿,先是以苏绰来引出,并且重点点出苏绰乃是他的荐主,甚至重病在身仍打算推荐李泰为其继任。
无论苏绰有没有这么说,但宇文泰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就是真的,这已经给李泰施加了一层道义上的负担。而接替苏绰又是怎样的待遇?那是台府之内一人之下、整个西魏最重要的主政位置!
当然,宇文泰还加了一个“未尽信其言”的条件,但那是给他自己留下的转圜余地,李泰或许能接替苏绰、或许不能,总之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尽管宇文泰在问李泰的意思,他能有什么意思?他甚至连一切听从大行台安排的资格都没有,因为眼下急于为他规划前程的几人当中,可是没有大行台的。
苏尚书希望你左政台府,你丈人则要你开府治事,还有一个若干惠举荐你作牧北州,你还从陇右带回来那么多人马,你究竟想干啥?
宇文泰至今仍对李泰不失拉拢之意,而且重视的程度有增无减,否则便不会安排这么一场谈话。但其实他内心里也存在着一个疑惑,那就是如今的李泰该要作何定位?
宇文泰早习惯了国中人事山头林立,每欲立事便需要先协调好内部的人事关系,故而每个人在其心里定位如何也都大体有一个标准,并可凭此判断出他们遇到事情的反应与选择。
之前李泰在他心目中,那是他一手提拔培养出来的台府心腹,屡为台府营造新事、凡所建策皆能切中时弊,一些棘手的问题只要交给李泰,往往就能获得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结果。
可是这种认知从这小子不声不响的跟独孤信有了婚约后便崩塌了,且至今也没能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而之前韩褒传回对李泰最新的评价,又让他对李泰的认知产生了一个新的疑惑。
所以这次谈话将李泰挤兑到一个无从退缩的处境,宇文泰也是想借此试探一下李泰的本质。
李泰自不知韩褒之前针对他的汇报让老大对他的认识感觉都有点混淆不清,但在经过一番关键词提取并内心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多一点坦诚,少一点套路,从内心里出发和老大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
“臣年齿虽短,但却已经历三国,故国河阴之残魂,东朝乡野之顽幼,至今国朝食禄之臣工,际遇自消而涨,势位自微而显,言则不乏庆幸,但未知后事之际亦曾凄惶于当时。臣幸得恩遇,但人生不幸者繁不胜数,百业萧条不兴,人间直如鬼蜮……”
李泰讲到这里,神情语调都转为沉重,倒也不需要刻意作态,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凡所见闻乱世诸桩都有别于他这个后世灵魂的认知,心情其实一直都非常压抑,偶尔还需要一些荒诞恣意的噱念来开解自己。
李泰说的沉重,宇文泰这个亲身经历乱世、甚至因此家破人亡的土着那自然就感触更深了,但也只是轻叹一声,并没有开口打断李泰的话语。
“主上问臣何计,臣生平之大愿,唯望宇内一统、天下止戈,凭此一身志力捐于大业之中,勿复遗此兵祸于儿孙!臣自知此愿实在狂妄放肆、大而无当,故而向来羞于告人,唯是身体力行、践行此愿。”
讲到这里,李泰都激动的语调有些颤抖,应该说大一统是深刻在每一个国人基因深处的价值认知,任何违背这一认知的意识形态灌输统统都是为了摧毁最基础的价值认知体系。
当宇文泰听到李泰这一回答时,神情也不由得愣了一愣,类似的煌煌大言他不是没有听说过,甚至自己都快说的磨秃噜嘴皮了,但却没想到李泰在这一时刻以此作答。
但若稍加思忖,宇文泰自觉得李泰前后行径略显矛盾的地方在这一解释下也都可以说得通。
他本以为李泰求婚于独孤家是贪慕独孤信在陇右的权势,但据韩褒所报李泰在抵达陇右后,言行很多都超出了独孤信在镇数年的人事格局,而且在破解掉台府偷家的行动、明知双方极有可能兵戎相见的情况下,仍然制定许多将陇右人事输入关中的计划,并且还实实在在的大力推行。
须知韩褒在同李泰谈论这些的时候,于谨可还没有前往陇右并转达自己一定要将李泰召回的要求呢。
这意味着李泰在规划这一系列事情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自身的权位和利益出发,而是实实在在要加强陇右与关中的人事交流,化解陇右自立于关中之外的割据态势。
宇文泰之前想不通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李泰既要做独孤信的女婿,而其在陇右的一些行为又是从台府的利益角度出发,若单纯的为了自身的权位利益那就实在有点自相矛盾,可若立足于希望天下统一这一宏大视角,那的确是可以解释。
当然实际上李泰还是因此得利了,因为独孤信努力为之争取开府治事的特权,使得陇右这段时期甚至未来一段时间中输入关中的人事都会向李泰靠拢,也让李泰并不会徒有其名,而是会在很快时间内成长为一个实权开府。
但这一情况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在于宇文泰一定要将李泰召回关中,若仍放之陇右,独孤信自不会再这么努力为其争取开府,同时陇右输入关中的人事也可由台府直接进行消化。
可这样一来,宇文泰又不得不面对李泰仍会留在秦州,为独孤信出谋划策并制定一系列军政路线。李泰的治事之能他是清楚的,就算有所澹忘,王德和韩褒被摁在秦州这一耳光还让他脸上发烫呢。
“李伯山不愧是故琅琊公亲信门徒,贺拔公逝前便曾谏我要‘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所言虽然不及天下止戈这样宏大,但同样也是发人深省、感悟良多。前在事者自误于道听途说,使我见惭河内公,你本台府故僚,自有疏解误会的责任,韩侍中亦有传书告在秦州受你关照,才免于更深责难。”
宇文泰虽未尽信李泰之说,但这番说辞也的确无可挑剔,略作沉吟后他的神情便转为真挚起来,望着李泰又说道:“所以我更想听一听伯山你归国后愿历何职?虽然眼下内外才力都甚急缺,但若所用能合用者心意,无疑更能人与事洽、事半功倍。”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又是暗暗吐槽,这一番拉扯下来,宇文泰虽然不再一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口吻,但对他仍未打消疑虑,而是转为一个正常同下属势力不俗的军头交流的态度。
毕竟别的都不考虑,单单他引回那三千多名陇右健儿们,放在哪里都是一股可观的势力。别说在如今的西魏,哪怕是跑去晋阳投靠老大哥,都能上桌称金分肉。
“诚如主上所言,臣本台府旧僚,更知苏尚书所执桉事之重大,绝非轻易可以继领,臣即便具位代之,竭尽心力恐怕也难履行二三,失职事小、误国则大,唯敬谢厚爱,实在不敢冒昧担当。”
李泰讲到这里,又叹息说道:“臣今部下亦浅拥势力,若说眼下迫切心愿,便是领兵暗渡、直击晋阳,诛除国贼后再奔河北,摧毁伪廷、解救亲属,而后再旋师入关、夸功阙下!”
“哈哈,真是少壮轻狂!贼势凶顽,岂你区区几千徒卒可制?若此功业垂手可就,某等先事者勇争力夺,又怎会留于儿辈壮名?”
虽知李泰是在胡扯,但宇文泰还是忍不住笑起来,只要能听到老冤家遭殃,哪怕是吹牛皮他都发自内心的感到快活。
但在笑过之后,他神情又转为严肃起来,望着李泰正色说道:“知你不喜桉牍琐细,如今更用兵自强,像是更加不愿再执刀笔。
若干惠保所荐,我也认真思考一番,北州胡荒深重,凡所历任州官能作创建者少,李显庆也的确是所用非人,事稍见繁恐便难支。而你却于彼乡创建颇多,事新不如事旧……”
当领导开口询问你想要担任什么工作时,可真是一个考验人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答桉不重要,态度很重要。
但李泰所面对的却并不是一般情况,起码他跟宇文泰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了,所以一些套路化的回答显然不足让宇文泰释怀。
就拿刚才宇文泰质疑他是否还是自己的臣属来说,李泰便不能如之前那般几句马屁吹捧湖弄过去。
宇文泰作此发问,便是因为李泰前程际遇已经脱离他的控制,不说独孤信,就连若干惠都抢在宇文泰表态之前对李泰接下来的去向指指点点,心腹失控难免让他耿耿于怀。
所以李泰也只能给以更实在的回答,我虽然长得挺帅但也只是一个半大小伙子,唯有在大行台领导下的西魏政权中才能获得当下所拥有的一切,东边贺六浑虽然是我老大哥,但待我实在不咋滴。而且我的资望与势位并不相当,必须要立功才能保证当下的地位。
这样的回答虽然欠缺了感情色彩,但在逻辑上却是极具说服力。宇文泰未再继续就此进行纠缠,而是顺势展开了另一个话题,那你打算怎么立功?
老实说在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泰还真有点受宠若惊。
大行台的时间不是白给的,除了跟高欢这个命中注定的老冤家针锋相对,对付别人那都得抽个空来争分夺秒,居然还在自己个人前程问题上浪费这么多时间,可见其心中还是觉得自己仍可抢救一把,若就这么放弃了还是有点可惜。
宇文泰对于今天这场谈话显然也是经过了一番酝酿,先是以苏绰来引出,并且重点点出苏绰乃是他的荐主,甚至重病在身仍打算推荐李泰为其继任。
无论苏绰有没有这么说,但宇文泰既然这么说了,那么就是真的,这已经给李泰施加了一层道义上的负担。而接替苏绰又是怎样的待遇?那是台府之内一人之下、整个西魏最重要的主政位置!
当然,宇文泰还加了一个“未尽信其言”的条件,但那是给他自己留下的转圜余地,李泰或许能接替苏绰、或许不能,总之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尽管宇文泰在问李泰的意思,他能有什么意思?他甚至连一切听从大行台安排的资格都没有,因为眼下急于为他规划前程的几人当中,可是没有大行台的。
苏尚书希望你左政台府,你丈人则要你开府治事,还有一个若干惠举荐你作牧北州,你还从陇右带回来那么多人马,你究竟想干啥?
宇文泰至今仍对李泰不失拉拢之意,而且重视的程度有增无减,否则便不会安排这么一场谈话。但其实他内心里也存在着一个疑惑,那就是如今的李泰该要作何定位?
宇文泰早习惯了国中人事山头林立,每欲立事便需要先协调好内部的人事关系,故而每个人在其心里定位如何也都大体有一个标准,并可凭此判断出他们遇到事情的反应与选择。
之前李泰在他心目中,那是他一手提拔培养出来的台府心腹,屡为台府营造新事、凡所建策皆能切中时弊,一些棘手的问题只要交给李泰,往往就能获得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结果。
可是这种认知从这小子不声不响的跟独孤信有了婚约后便崩塌了,且至今也没能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而之前韩褒传回对李泰最新的评价,又让他对李泰的认知产生了一个新的疑惑。
所以这次谈话将李泰挤兑到一个无从退缩的处境,宇文泰也是想借此试探一下李泰的本质。
李泰自不知韩褒之前针对他的汇报让老大对他的认识感觉都有点混淆不清,但在经过一番关键词提取并内心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多一点坦诚,少一点套路,从内心里出发和老大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
“臣年齿虽短,但却已经历三国,故国河阴之残魂,东朝乡野之顽幼,至今国朝食禄之臣工,际遇自消而涨,势位自微而显,言则不乏庆幸,但未知后事之际亦曾凄惶于当时。臣幸得恩遇,但人生不幸者繁不胜数,百业萧条不兴,人间直如鬼蜮……”
李泰讲到这里,神情语调都转为沉重,倒也不需要刻意作态,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凡所见闻乱世诸桩都有别于他这个后世灵魂的认知,心情其实一直都非常压抑,偶尔还需要一些荒诞恣意的噱念来开解自己。
李泰说的沉重,宇文泰这个亲身经历乱世、甚至因此家破人亡的土着那自然就感触更深了,但也只是轻叹一声,并没有开口打断李泰的话语。
“主上问臣何计,臣生平之大愿,唯望宇内一统、天下止戈,凭此一身志力捐于大业之中,勿复遗此兵祸于儿孙!臣自知此愿实在狂妄放肆、大而无当,故而向来羞于告人,唯是身体力行、践行此愿。”
讲到这里,李泰都激动的语调有些颤抖,应该说大一统是深刻在每一个国人基因深处的价值认知,任何违背这一认知的意识形态灌输统统都是为了摧毁最基础的价值认知体系。
当宇文泰听到李泰这一回答时,神情也不由得愣了一愣,类似的煌煌大言他不是没有听说过,甚至自己都快说的磨秃噜嘴皮了,但却没想到李泰在这一时刻以此作答。
但若稍加思忖,宇文泰自觉得李泰前后行径略显矛盾的地方在这一解释下也都可以说得通。
他本以为李泰求婚于独孤家是贪慕独孤信在陇右的权势,但据韩褒所报李泰在抵达陇右后,言行很多都超出了独孤信在镇数年的人事格局,而且在破解掉台府偷家的行动、明知双方极有可能兵戎相见的情况下,仍然制定许多将陇右人事输入关中的计划,并且还实实在在的大力推行。
须知韩褒在同李泰谈论这些的时候,于谨可还没有前往陇右并转达自己一定要将李泰召回的要求呢。
这意味着李泰在规划这一系列事情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自身的权位和利益出发,而是实实在在要加强陇右与关中的人事交流,化解陇右自立于关中之外的割据态势。
宇文泰之前想不通的就是这一点,为什么李泰既要做独孤信的女婿,而其在陇右的一些行为又是从台府的利益角度出发,若单纯的为了自身的权位利益那就实在有点自相矛盾,可若立足于希望天下统一这一宏大视角,那的确是可以解释。
当然实际上李泰还是因此得利了,因为独孤信努力为之争取开府治事的特权,使得陇右这段时期甚至未来一段时间中输入关中的人事都会向李泰靠拢,也让李泰并不会徒有其名,而是会在很快时间内成长为一个实权开府。
但这一情况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在于宇文泰一定要将李泰召回关中,若仍放之陇右,独孤信自不会再这么努力为其争取开府,同时陇右输入关中的人事也可由台府直接进行消化。
可这样一来,宇文泰又不得不面对李泰仍会留在秦州,为独孤信出谋划策并制定一系列军政路线。李泰的治事之能他是清楚的,就算有所澹忘,王德和韩褒被摁在秦州这一耳光还让他脸上发烫呢。
“李伯山不愧是故琅琊公亲信门徒,贺拔公逝前便曾谏我要‘内先协和,顺时而动’,所言虽然不及天下止戈这样宏大,但同样也是发人深省、感悟良多。前在事者自误于道听途说,使我见惭河内公,你本台府故僚,自有疏解误会的责任,韩侍中亦有传书告在秦州受你关照,才免于更深责难。”
宇文泰虽未尽信李泰之说,但这番说辞也的确无可挑剔,略作沉吟后他的神情便转为真挚起来,望着李泰又说道:“所以我更想听一听伯山你归国后愿历何职?虽然眼下内外才力都甚急缺,但若所用能合用者心意,无疑更能人与事洽、事半功倍。”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又是暗暗吐槽,这一番拉扯下来,宇文泰虽然不再一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口吻,但对他仍未打消疑虑,而是转为一个正常同下属势力不俗的军头交流的态度。
毕竟别的都不考虑,单单他引回那三千多名陇右健儿们,放在哪里都是一股可观的势力。别说在如今的西魏,哪怕是跑去晋阳投靠老大哥,都能上桌称金分肉。
“诚如主上所言,臣本台府旧僚,更知苏尚书所执桉事之重大,绝非轻易可以继领,臣即便具位代之,竭尽心力恐怕也难履行二三,失职事小、误国则大,唯敬谢厚爱,实在不敢冒昧担当。”
李泰讲到这里,又叹息说道:“臣今部下亦浅拥势力,若说眼下迫切心愿,便是领兵暗渡、直击晋阳,诛除国贼后再奔河北,摧毁伪廷、解救亲属,而后再旋师入关、夸功阙下!”
“哈哈,真是少壮轻狂!贼势凶顽,岂你区区几千徒卒可制?若此功业垂手可就,某等先事者勇争力夺,又怎会留于儿辈壮名?”
虽知李泰是在胡扯,但宇文泰还是忍不住笑起来,只要能听到老冤家遭殃,哪怕是吹牛皮他都发自内心的感到快活。
但在笑过之后,他神情又转为严肃起来,望着李泰正色说道:“知你不喜桉牍琐细,如今更用兵自强,像是更加不愿再执刀笔。
若干惠保所荐,我也认真思考一番,北州胡荒深重,凡所历任州官能作创建者少,李显庆也的确是所用非人,事稍见繁恐便难支。而你却于彼乡创建颇多,事新不如事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