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背负生命文集最新章节!
三口窑洞,不知遮挡了几代人的风雨。如今已经非常地破旧了,窑顶上不但泛黑,有时还会掉下一些泥渣。这就是我对家的全部印象,过去,现在,都未曾改变过的印象。
祖父和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这三口窑洞是本家人住过的,他们在里面一住就是大半辈子。等到父亲母亲结婚并成为这三口窑洞完全意义上的主人的时候,两个姑姑已经出嫁了,伯父结了婚也搬了出去。
那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窑洞是我们那里人唯一的居住方式。所以父亲和母亲居住在里面的时候,或许就没有想过要搬出去,一来地方宽余,二来搬到哪儿还都不是窑洞么?至于没有搬出去的经济因素,我想是可以排除的。因为父亲当时是一名小学教师,在那时的中国农村,收入虽然不算高,但也不至于拮据到改变不了居住窑洞的现实的程度,所以我宁愿一直相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至少在当时是。
到了七十年代,父亲已经是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的父亲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我。大哥的童年是我们兄妹中最快乐的,那时候父亲在哪个小学教书,大哥就跟着到哪儿,那种在学校里有一个当教师的父亲的优越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是大哥似乎不是读书的料,功课一塌糊涂,经常为难代课的老师,他们看在父亲的份上,常常将大哥的零分试卷改为五分或者十分。就这样,大哥在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在去学校了,可能是有了虚荣心,父亲显得很无奈。二哥要比大哥读书好多了,他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再教书了,但当老师知道并谈起父亲时,二哥至少还有点优越感,在同学中可以说,我的父亲原先也是老师。二哥虽然学习比大哥要好得多,但初中毕业要考上中专或者中技,就是望尘莫及了。所以初中毕业后,二哥就开始了在社会上的闯荡。
生活对父亲来说,已经可以用艰辛来形容了,父亲也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易。不过,父亲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好像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愁眉苦脸过。那几年,村子已经有不少人盖起了新房子,搬出了窑洞,至此,我想父亲不是没有想过要搬出窑洞去,而是搬出去已经不是先前那样的轻而易举了。或许父亲一直还想着,期盼着,不久的一天,终会改变的。
八十年代初,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了。而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出生,或许多少让母亲有一点点的失望,因为母亲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而偏偏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父亲或许有一点点的欢喜,他以为有三个儿子福大命大,家族人气旺。这从父亲在因为我的出生而教不成书,变成一个彻底的农民后,从来没有后悔和怨恨过可以看得出来。母亲想要一个女儿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了,但母亲这种念头似乎从来没有打消过。六年后终于有了另一种机会,母亲的一个堂妹生下了第三个女娃,如果不送给别人家抚养的话,以后就没有要男娃的机会了。母亲和她的堂妹不沟通心里自然明白,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妹妹。那一年我六岁,想想以后会有人叫我哥哥了,自然是非常地欢喜了。
后来的家境每况愈下,父亲绝对再也不会想着要搬出窑洞去了,六口人的大家庭的生计,我们上学的费用,大哥的婚事,但就这些,父亲已经够受了。这是在父亲的意料之中的。但是父亲经常表现出的是常人日复一日的那般过日子,心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后来想想,这是我们兄妹从小受穷但一直乐观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发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的家好像被世界给孤立了,外面的风吹不进来,里面的人也看不到外面。我的家没有丝毫的改变,父亲一边在思想上适应生存方式,一边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一切似乎与他无关,生活教会了他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生存和处世方式。
当哥哥们慢慢长大,并且开始埋怨父亲无能改变贫困的家境的时候,我想包括母亲在内,未必就知道父亲内心的感受。父亲高中毕业就开始教书,几十年,突然回到家里去种地,在教具转变为农具的过程中,哥哥的埋怨,我对别人家小孩好多东西因年幼而无遮掩的羡慕,父亲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年来,父亲的内心是怎样的孤寂过?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逐渐明白父亲当初的选择:为我而放弃了职业。一半是父亲为了一个没有进过学校的中国传统式的女人——母亲,满足她那自以为很理所当然的愿望,这一点,不能怪母亲,不能以一个文化人的标准来要求母亲。只是,我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全意地明白?但我希望我的哥哥和妹妹有一天会明白。另一半原因是父亲为了多要一个孩子,我或许就寄托着父亲的某种希望。这个希望具体是什么,恐怕父亲也说不清,在我以为,就是要让别人知道,父亲当年的抉择是值得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使父亲满足和骄傲。我坚持上了高中,三年后上了大学,在求学的路上,学费一直困绕着父亲,拮据着一家人的生活,甚至连累了二哥的婚姻。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我和父亲感受得最为深切,父亲年年要为我借学费,我年年要在学校向老师请求缓交学费。好在我一直品学兼优,在老师那一直是宠儿,问题就简单得多了,而对与父亲,一个穷字使他感受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如今,我们一家人还住在这三口破窑洞里。大哥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这是件幸福的事情;二哥还没有结婚,我还在上大学,这里面喜忧参半;妹妹太任性,小学没有毕业就走向了社会,这里面有辛酸。父亲和母亲已经老了,搬出窑洞,是他们孩子们的事情了。
今年寒假回家,听说我们住的三口窑洞,不久就得搬迁,一家人忽然生出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情愫。父亲当年努力想从窑洞里搬出来,因为我们的出生和成长而未能如愿以偿,现在我们已经住成了一种习惯,却不得不搬出去了,窑洞也有它自然的寿命。这种情愫,不知是对旧的留念,还是对新的向往,又好像都不是。
毕竟,三口窑洞里记载着太多的刻骨铭心的往事。
三口窑洞,不知遮挡了几代人的风雨。如今已经非常地破旧了,窑顶上不但泛黑,有时还会掉下一些泥渣。这就是我对家的全部印象,过去,现在,都未曾改变过的印象。
祖父和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只知道这三口窑洞是本家人住过的,他们在里面一住就是大半辈子。等到父亲母亲结婚并成为这三口窑洞完全意义上的主人的时候,两个姑姑已经出嫁了,伯父结了婚也搬了出去。
那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窑洞是我们那里人唯一的居住方式。所以父亲和母亲居住在里面的时候,或许就没有想过要搬出去,一来地方宽余,二来搬到哪儿还都不是窑洞么?至于没有搬出去的经济因素,我想是可以排除的。因为父亲当时是一名小学教师,在那时的中国农村,收入虽然不算高,但也不至于拮据到改变不了居住窑洞的现实的程度,所以我宁愿一直相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什么,至少在当时是。
到了七十年代,父亲已经是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的父亲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我。大哥的童年是我们兄妹中最快乐的,那时候父亲在哪个小学教书,大哥就跟着到哪儿,那种在学校里有一个当教师的父亲的优越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但是大哥似乎不是读书的料,功课一塌糊涂,经常为难代课的老师,他们看在父亲的份上,常常将大哥的零分试卷改为五分或者十分。就这样,大哥在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在去学校了,可能是有了虚荣心,父亲显得很无奈。二哥要比大哥读书好多了,他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再教书了,但当老师知道并谈起父亲时,二哥至少还有点优越感,在同学中可以说,我的父亲原先也是老师。二哥虽然学习比大哥要好得多,但初中毕业要考上中专或者中技,就是望尘莫及了。所以初中毕业后,二哥就开始了在社会上的闯荡。
生活对父亲来说,已经可以用艰辛来形容了,父亲也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不易。不过,父亲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好像从来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愁眉苦脸过。那几年,村子已经有不少人盖起了新房子,搬出了窑洞,至此,我想父亲不是没有想过要搬出窑洞去,而是搬出去已经不是先前那样的轻而易举了。或许父亲一直还想着,期盼着,不久的一天,终会改变的。
八十年代初,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了。而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出生,或许多少让母亲有一点点的失望,因为母亲一直希望有一个女儿,而偏偏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父亲或许有一点点的欢喜,他以为有三个儿子福大命大,家族人气旺。这从父亲在因为我的出生而教不成书,变成一个彻底的农民后,从来没有后悔和怨恨过可以看得出来。母亲想要一个女儿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现实了,但母亲这种念头似乎从来没有打消过。六年后终于有了另一种机会,母亲的一个堂妹生下了第三个女娃,如果不送给别人家抚养的话,以后就没有要男娃的机会了。母亲和她的堂妹不沟通心里自然明白,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妹妹。那一年我六岁,想想以后会有人叫我哥哥了,自然是非常地欢喜了。
后来的家境每况愈下,父亲绝对再也不会想着要搬出窑洞去了,六口人的大家庭的生计,我们上学的费用,大哥的婚事,但就这些,父亲已经够受了。这是在父亲的意料之中的。但是父亲经常表现出的是常人日复一日的那般过日子,心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后来想想,这是我们兄妹从小受穷但一直乐观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发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的家好像被世界给孤立了,外面的风吹不进来,里面的人也看不到外面。我的家没有丝毫的改变,父亲一边在思想上适应生存方式,一边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一切似乎与他无关,生活教会了他一种别人难以理解的生存和处世方式。
当哥哥们慢慢长大,并且开始埋怨父亲无能改变贫困的家境的时候,我想包括母亲在内,未必就知道父亲内心的感受。父亲高中毕业就开始教书,几十年,突然回到家里去种地,在教具转变为农具的过程中,哥哥的埋怨,我对别人家小孩好多东西因年幼而无遮掩的羡慕,父亲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年来,父亲的内心是怎样的孤寂过?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逐渐明白父亲当初的选择:为我而放弃了职业。一半是父亲为了一个没有进过学校的中国传统式的女人——母亲,满足她那自以为很理所当然的愿望,这一点,不能怪母亲,不能以一个文化人的标准来要求母亲。只是,我不知道母亲会不会全意地明白?但我希望我的哥哥和妹妹有一天会明白。另一半原因是父亲为了多要一个孩子,我或许就寄托着父亲的某种希望。这个希望具体是什么,恐怕父亲也说不清,在我以为,就是要让别人知道,父亲当年的抉择是值得的。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使父亲满足和骄傲。我坚持上了高中,三年后上了大学,在求学的路上,学费一直困绕着父亲,拮据着一家人的生活,甚至连累了二哥的婚姻。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我和父亲感受得最为深切,父亲年年要为我借学费,我年年要在学校向老师请求缓交学费。好在我一直品学兼优,在老师那一直是宠儿,问题就简单得多了,而对与父亲,一个穷字使他感受了太多的人情冷暖。
如今,我们一家人还住在这三口破窑洞里。大哥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这是件幸福的事情;二哥还没有结婚,我还在上大学,这里面喜忧参半;妹妹太任性,小学没有毕业就走向了社会,这里面有辛酸。父亲和母亲已经老了,搬出窑洞,是他们孩子们的事情了。
今年寒假回家,听说我们住的三口窑洞,不久就得搬迁,一家人忽然生出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情愫。父亲当年努力想从窑洞里搬出来,因为我们的出生和成长而未能如愿以偿,现在我们已经住成了一种习惯,却不得不搬出去了,窑洞也有它自然的寿命。这种情愫,不知是对旧的留念,还是对新的向往,又好像都不是。
毕竟,三口窑洞里记载着太多的刻骨铭心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