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朝花秋实文集最新章节!
母亲是一个小巧廋弱的女人,她不识字但很能干。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没有年轻过,也没有变老,40多年仅仅是一个瞬间。如今,母亲80岁了,但她眼不花、耳不聋、腿脚麻利、还能咬得动大豆,没有一点老态,跟我出去逛商场走半天路,我都困了,她却说也不觉着啥。母亲说:“一辈子没有享受过,到老了还有这样的福气,做梦都没想到能到大城市开眼界,心情好身体也就好了。”
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我的心愿,母亲开心,我的心里就溢满了幸福的感觉。守着母亲,守着母亲一如既往的爱与呵护,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天伦之乐的和谐。
如果说父亲是一座山,宽厚仁慈,那么母亲更像一块碑,庄严而值得纪念。
母亲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女人,我浅陋的文笔是写不出她的真实的,我只能写一点母亲留给我的印象和我对母亲的理解和认识。
聪明能干
我最佩服母亲的是她虽然不识字,但她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却是超一流的,别人只要一开口,母亲就知道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我还佩服母亲总是那么练达,从不拖泥带水,为人处世总是那么干净利索。
母亲的聪明还在于他跟父亲一张一弛的感情分寸的把握,平日里嘴碎的肯定是母亲,但父亲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只要父亲一发火,母亲马上就不吭气了,所以他们两口子一辈子没有吵得不可开交过。邻居们也心服母亲,说收兵就能收兵,一副很有策略的样子。
母亲的这些品质和素质我一辈子都学不来,所以只能留在心中敬佩。
我常想,母亲是生不逢时逢世,如若有条件多读几年书或生在一个好一点的家庭,那她说不成也会成为一个人物呢!
但她终究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她的聪明能干也就仅仅局限于料理家务和种地干活上了。
母亲是个好厨子,一样的原料她做出来的饭菜总是要比别人做出来的可口,也因此,她会做饭在村里也是很出名的。有人就夸张地说母亲烧的开水也比别人煮的稀饭好喝。所以,村里谁家要是娶媳妇聘闺女做事宴了准请母亲过去帮忙。母亲也乐得效劳,发挥自己的长处。被人承认于母亲也是一大自豪。她一辈子喜欢做饭,从没厌倦过。我们一家人也跟着享口福。
村里的人都以吃过母亲做的饭而荣幸,他们无论如何闹不清为什么一样的窝窝头母亲做出来的总比别人做出来的好吃,一样的土豆丝母亲炒出来的味道就那么让人吃了忘不了,母亲的手艺有点像神话和传说般地被人们敬着、捧着,而母亲却说,其实没什么,舍得下调料而已。
因为母亲会做饭的声誉在外,因此,吃大锅饭那会儿,母亲成为全村人的厨师,那时,人们争着吃她捏的窝窝头,她捏的窝头总是卖得最快,从来没被剩下过。
母亲做的老咸菜也是让人说不尽的传说,有人说她做的老咸菜能让人吃出肉的味道。而我知道,母亲的饭菜也罢、老咸菜也罢,之所以好吃都是因为她是个有心、用心的人,她总是琢磨着把简单的饭菜做得更可口一点,好吃的味道是她用心摸索出来的经验。就像做老咸菜,别人可能晒干了蒸一次就算做成了,而她总要晒三次,蒸三次,而且还要选择天气和太阳好坏去晒制。所以她做的老咸菜总是那么软软的、肉肉的,口感好得不得了。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能够晒制出肉味道的老咸菜的母亲,她自己一辈子都是不吃不沾咸菜的。
母亲不仅饭菜做得好,而且家里地里的活都能拿得起。在家,能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在地里又是薅苗掐谷的一把好手。虽然地里有父亲和哥哥在前面扛重活,但要强的母亲,总是泼泼辣辣地也不示弱。每年秋天,母亲其实做的事情比父亲和哥哥他们都多,他们收秋回到家可以躺一躺歇一歇,母亲却不行,还要给一家人做饭,还要张罗收回来的粮食怎么晒场,抽空还要打场。
母亲是一把过日子的好手,她做事利落、经济,农忙农闲都安排得当,她的聪明能干深得人们的敬重。
善良厚道
母亲善良厚道,村里的神经病患者、傻子都是她接济的对象,常常给他们旧衣服穿,给他们饭菜吃,那些村里的“宝贝”常常凑到家来问她要吃要穿,她从不嫌弃,总是量力接济他们。邻居们有时挖苦她“真是菩萨心肠”说那些“宝贝”躲都来不及还要招他们上门,母亲却可怜他们先天不足、后天受制,总是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母亲和父亲早年一直膝下无子女,所以,那时我叔叔、姑姑、姨姨家的孩子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亲。给他们做好吃的、缝花衣服,做好看的鞋穿,也因此,他们的侄儿侄女外甥都跟他们很亲。一个叫母亲舅妈的外甥女后来定居新疆,每次回家省亲都要来看望他们,母亲总是盛情挽留,他们一家子都要住上几天。外甥女婿很感慨地说:“没见过这么亲的舅妈!”
我三姨的儿子一直跟着母亲长到5岁,才回到他父母的身边。
母亲在晚辈们的心中都是有一定地位的,而她更是三姨夫一生感恩戴德的恩人。
那一年,三姨小产,失血过多,医院对三姨夫说:“不行了,回去准备后事吧!”
三姨夫哭得泪人样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看他可怜,又跟三姨姐妹情深,就毅然把奄奄一息的三姨接到自己家中伺候。
在她的精心伺候下,三姨渐渐脸上有了血色,逃离鬼门关又回到了人世间。
三个月,母亲用自己的真情给了三姨新的生命。
当时母亲接三姨到家的时候,许多人就劝母亲不用揽那啰嗦事,万一人没了,还落个死在亲生姐姐手里了。可是母亲没有顾及这些,她一心只想着要救她活。可见母亲是个有担当的人。
母亲的善良厚道让她一辈子总是对弱者充满了同情,而这一品质也让她一辈子遇到事情总是可着劲地把自己的能力奉献到极限。
知足常乐
父亲一辈子没挣过什么钱,挣工分分红的年代,有时劳作一年,年底的分红也只有几十块钱。就是那几十块钱的收入,母亲也要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象象样样,跟左邻右舍相比总要比出几分优越。
母亲总是那么有心劲,那么知足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她认为农民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好日子了,尤其是到后来能顿顿吃白面的时候,母亲更是欢喜得像过上了神仙般的好日子。母亲跟我说,一开始能用粮食换白面的时候,父亲一下子给换回来四袋子白面,白面放在南房里,她心里想着欢喜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穿衣用布票的时代,一家人一年买不到两身衣服,母亲便把冬天的棉袄到春天的时候掏掉棉花让我们当夹袄穿。一家人没有嫌怨过没衣服穿,反而在欣赏母亲的手工和办法中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母亲总是说,咱们家没有缺衣少食过,我们也算是村里的上乘人家。
多年之后当我回首,小时候过着的是多么清贫的日子,可是,那时候,真没感觉到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母亲用她特有的气质,把一种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内心那种永远的优越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使我能够在任何一种处境下找到生活的亮色。
我刚参加工作后,每月都抽出50元来给母亲,每次母亲接过去我给她的钱,她都现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似乎她养育我并没想过有朝一日需要我的赡养,接受女儿的给养很让她难为情。就这样,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当我又一次从所发工资中抽出50元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却无论如何都不接受了。她说:“我老了,没什么大的花限,你挣钱也不多,留着派个什么用场吧。”
母亲就是这样,她什么都不贪,什么都没有也一样活得精精神神。
慈母严爱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令人敬畏的,她没能用乳汁把我喂养长大,是用心血培养我成长的。
她是我们一家人的主心骨,谁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事总是由母亲出面指出并履行教育的职责,母亲一字一顿总要把道理说到人心里去,被说的人只有洗耳恭听的份,没有谁敢跟母亲较劲。
很小的时候,我对母亲没有什么记忆,那时母亲总是去劳动,我是与父亲朝夕相伴的。稍大点的时候,我从母亲给我梳小辫的记忆中留下了关于母亲的记忆。我那时很不情愿梳小辫,父亲也不会给我梳,所以有时好几天不梳辫子,所以母亲给我梳的时候总是头皮被拽得很疼,所以常为梳头发流眼泪。所以梳小辫的过程总是伴着母亲的数落声,什么没娘的孩子才不梳头啦之类的,总之是怕人笑话她顾不上给我收拾的话。我于是很不喜欢母亲。
还有就是我总觉得母亲重男轻女,她偏心眼,对哥哥比对我好。
哥哥比我大10岁,但每次吃好吃的她都让我跟哥平分,从来没有优待过我。哥每次逗我哭了,她都是批评我太爱哭了,却不说哥的不是。
所以小时候,因为对母亲的偏见,我的心时常很失落,只有父亲惯着我,让我骑在他的脖子里的时候,我才有了幸福的感觉。
后来,当哥哥早早辍学而后成家之后,母亲对我的爱,才慢慢成为心中的感动。
其实母亲也许一直是爱我的,只是她爱我的方式没能迎合我孩童时的期许而已。
我出生11天的时候,被抱到父母的身边,那时母亲已经40多岁。先天廋弱的我被父母安排让一个本家姑姑做了奶娘,但姑姑的奶水不好,5个月之后就奶水不够了。母亲就把我抱回来,自己亲自喂养。母亲为了不让我过早地知道我是被抱养的,她跟姑姑商量让我还叫她姑姑,不叫奶娘。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我是有奶娘的。
他让父亲买了一头奶羊,每天挤奶给我喝。所以我是喝羊奶长大的孩子。
喝着羊奶,我反而长得很好,7个月大就会走路了。
直到现在每次回老家都有人提起我7个月大就会走路的事情。乡邻们都觉得我真的是有点神奇的。也难怪,小村里走出来的男性不多,女性就更是绝无仅有了。看我现在能在大城市有车开、有大房子住,便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小时候就有过人之处了。好像天生就该这样,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而其实这里面怎能少了父母的辛劳。
老实说,父母送我上学根本没有过让我考大学之类的的幻想,我小时候也很懵懂,不知道上学是要考大学找出路的。只是凭着天赋和兴趣在老师的心目中赚了个聪明伶俐的好评。父母的想法也是让我长大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得了。祖上从没有出过读书人的家庭,也难怪他们没有这样的觉悟和盼头。
也因此,初二考上重点中学后,父母没让我去上,因为离家远,我长得小。
第一次中考失败后,关心我的老师主动上门给父母做工作,告诉父母我是块读书的料,让父母无论如何要支持我继续把书读下去。从此,母亲好像心开了一样,一心一意地就是要供我上学。
这样才有了我后来的补习和上重点高中的事。
但是供我上学谈何容易,父母年事已高,挣不回钱来,哥哥挣得辛苦钱给我交了学费,嫂子就有意见了。父母一直给我强调能上学的不容易,盼望我高中毕业能考个学校,这样问人借钱也就有了底气。
可是,我没有那么争气,虽然平日里考试总是名列前茅的,可高考的时候,我失常了,也因此我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那时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出去工作挣钱,父亲和我都动过心,因为走这条路就不会引发紧张的家庭矛盾了,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可是母亲却力主让我再补习一年,她不知从哪里知道,第一年能考上的很少,要经过补习才有把握。
母亲的决定让我心里暖烘烘的,可就在我踌躇满志准备狠补一年的时候,家庭矛盾爆发了。嫂子提出来分家,并要走了母亲所有的积蓄。还因此跟父母和我不再说话。
为了供我上学,我不知道母亲在背后流过多少次泪,但她在我面前总是显得很要强。她说:“你放心,好好学就行了,我总要想办法供你出来,除非你自己不想读。我喂两头猪,卖些粮食,学费就有了。”
母亲就这样激励我,让我终于走出了那个小村庄,走出了被舆论沉沉重压的心灵的阴霾。
我考上了师院,那时上师范类院校国家补助,凭着那每月几十元的补助我终于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父母也从此卸下了心头的重负。
母亲终于扬眉吐气了,她每每跟父亲炫耀:“看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沾光吧!”
真情感应
母亲身体廋弱常犯一种毛病,老家的人叫“发阴”“走霍乱”每次发作后都必须用针扎破她胳膊肘内侧的血管和手指甲下面的毛细血管处,流很多的黑血,然后用开水加碳水洗过针眼,休息很久才能恢复过来。有时候,她头晕,就让一个本家的奶奶用针扎头上的穴位,我有一次正好看见她满头污血的样子,心里面害怕了很久。我担心总是生病的母亲,哪一次犯病救治不及时会彻底地离我而去。所以母亲一直是我揪心的挂念。
我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老家的母亲一有犯病我总能感觉得到,于是便抽空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常常在看见我的时候就有了精神,她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有一年暑假,我去离家几百里的一个城市看一个亲戚,其实是想要找份工作,一来进行社会实践,二来也多少赚点学费,为老父母减轻负担。我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某天晚上似睡非睡之间忽然真切地听到母亲叫我名字的声音,于是归家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回到家里,母亲看到我便泪落纷纷,那一次她丝毫没有掩饰她对我的思念,她说:“我想你了,你从来没走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你怎么样了。人们说,母叫千里,我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屋顶对着烟囱叫你名字了,你听到没有啊?”我告诉母亲我听到了,因为听到了,所以就回来了。母亲于是就变得很开心,她相信了我们母女连心是有感应的这个事实。
这样的真情感应一直是我与母亲之间相互惦念的一种方式,到后来,我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时候反而很淡漠,我一直认为,我的亲生母亲也给不了我如此令人动容的爱。
母亲是我的亲人,更是我的恩人,也许我与亲生父母相认曾一度创伤过她的心,但当我意识到,我便很快回到她的身边,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她,我心中的母亲只有她。
我感念母亲,是她的坚持和执着,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给我的爱陪伴我迈过了那道痛苦与幸福分野的坎儿。母亲虽然没有生我,但她给与我的爱已远远地超越了任何一个亲生的母亲所能给与的。她没有自私地拦着我在她膝前尽孝,没有自私地认为她养育我仅仅是为了养老送终,她总是尽其所能地满足着我的愿望,她不愿意亏欠我、限制我的发展,她只是一个文盲,但她所做的事却是那样的具有远见卓识,我敬畏母亲,深深地爱着母亲,当父亲远逝,她便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会倾尽孝心,让母亲的老来福更厚实一些,让她在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母亲的幸福晚年,也是她一生修成的正果吧。
母亲是一个小巧廋弱的女人,她不识字但很能干。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就是那个样子,没有年轻过,也没有变老,40多年仅仅是一个瞬间。如今,母亲80岁了,但她眼不花、耳不聋、腿脚麻利、还能咬得动大豆,没有一点老态,跟我出去逛商场走半天路,我都困了,她却说也不觉着啥。母亲说:“一辈子没有享受过,到老了还有这样的福气,做梦都没想到能到大城市开眼界,心情好身体也就好了。”
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一直是我的心愿,母亲开心,我的心里就溢满了幸福的感觉。守着母亲,守着母亲一如既往的爱与呵护,我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天伦之乐的和谐。
如果说父亲是一座山,宽厚仁慈,那么母亲更像一块碑,庄严而值得纪念。
母亲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女人,我浅陋的文笔是写不出她的真实的,我只能写一点母亲留给我的印象和我对母亲的理解和认识。
聪明能干
我最佩服母亲的是她虽然不识字,但她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却是超一流的,别人只要一开口,母亲就知道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我还佩服母亲总是那么练达,从不拖泥带水,为人处世总是那么干净利索。
母亲的聪明还在于他跟父亲一张一弛的感情分寸的把握,平日里嘴碎的肯定是母亲,但父亲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只要父亲一发火,母亲马上就不吭气了,所以他们两口子一辈子没有吵得不可开交过。邻居们也心服母亲,说收兵就能收兵,一副很有策略的样子。
母亲的这些品质和素质我一辈子都学不来,所以只能留在心中敬佩。
我常想,母亲是生不逢时逢世,如若有条件多读几年书或生在一个好一点的家庭,那她说不成也会成为一个人物呢!
但她终究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她的聪明能干也就仅仅局限于料理家务和种地干活上了。
母亲是个好厨子,一样的原料她做出来的饭菜总是要比别人做出来的可口,也因此,她会做饭在村里也是很出名的。有人就夸张地说母亲烧的开水也比别人煮的稀饭好喝。所以,村里谁家要是娶媳妇聘闺女做事宴了准请母亲过去帮忙。母亲也乐得效劳,发挥自己的长处。被人承认于母亲也是一大自豪。她一辈子喜欢做饭,从没厌倦过。我们一家人也跟着享口福。
村里的人都以吃过母亲做的饭而荣幸,他们无论如何闹不清为什么一样的窝窝头母亲做出来的总比别人做出来的好吃,一样的土豆丝母亲炒出来的味道就那么让人吃了忘不了,母亲的手艺有点像神话和传说般地被人们敬着、捧着,而母亲却说,其实没什么,舍得下调料而已。
因为母亲会做饭的声誉在外,因此,吃大锅饭那会儿,母亲成为全村人的厨师,那时,人们争着吃她捏的窝窝头,她捏的窝头总是卖得最快,从来没被剩下过。
母亲做的老咸菜也是让人说不尽的传说,有人说她做的老咸菜能让人吃出肉的味道。而我知道,母亲的饭菜也罢、老咸菜也罢,之所以好吃都是因为她是个有心、用心的人,她总是琢磨着把简单的饭菜做得更可口一点,好吃的味道是她用心摸索出来的经验。就像做老咸菜,别人可能晒干了蒸一次就算做成了,而她总要晒三次,蒸三次,而且还要选择天气和太阳好坏去晒制。所以她做的老咸菜总是那么软软的、肉肉的,口感好得不得了。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能够晒制出肉味道的老咸菜的母亲,她自己一辈子都是不吃不沾咸菜的。
母亲不仅饭菜做得好,而且家里地里的活都能拿得起。在家,能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在地里又是薅苗掐谷的一把好手。虽然地里有父亲和哥哥在前面扛重活,但要强的母亲,总是泼泼辣辣地也不示弱。每年秋天,母亲其实做的事情比父亲和哥哥他们都多,他们收秋回到家可以躺一躺歇一歇,母亲却不行,还要给一家人做饭,还要张罗收回来的粮食怎么晒场,抽空还要打场。
母亲是一把过日子的好手,她做事利落、经济,农忙农闲都安排得当,她的聪明能干深得人们的敬重。
善良厚道
母亲善良厚道,村里的神经病患者、傻子都是她接济的对象,常常给他们旧衣服穿,给他们饭菜吃,那些村里的“宝贝”常常凑到家来问她要吃要穿,她从不嫌弃,总是量力接济他们。邻居们有时挖苦她“真是菩萨心肠”说那些“宝贝”躲都来不及还要招他们上门,母亲却可怜他们先天不足、后天受制,总是说能帮一点是一点吧。
母亲和父亲早年一直膝下无子女,所以,那时我叔叔、姑姑、姨姨家的孩子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亲。给他们做好吃的、缝花衣服,做好看的鞋穿,也因此,他们的侄儿侄女外甥都跟他们很亲。一个叫母亲舅妈的外甥女后来定居新疆,每次回家省亲都要来看望他们,母亲总是盛情挽留,他们一家子都要住上几天。外甥女婿很感慨地说:“没见过这么亲的舅妈!”
我三姨的儿子一直跟着母亲长到5岁,才回到他父母的身边。
母亲在晚辈们的心中都是有一定地位的,而她更是三姨夫一生感恩戴德的恩人。
那一年,三姨小产,失血过多,医院对三姨夫说:“不行了,回去准备后事吧!”
三姨夫哭得泪人样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看他可怜,又跟三姨姐妹情深,就毅然把奄奄一息的三姨接到自己家中伺候。
在她的精心伺候下,三姨渐渐脸上有了血色,逃离鬼门关又回到了人世间。
三个月,母亲用自己的真情给了三姨新的生命。
当时母亲接三姨到家的时候,许多人就劝母亲不用揽那啰嗦事,万一人没了,还落个死在亲生姐姐手里了。可是母亲没有顾及这些,她一心只想着要救她活。可见母亲是个有担当的人。
母亲的善良厚道让她一辈子总是对弱者充满了同情,而这一品质也让她一辈子遇到事情总是可着劲地把自己的能力奉献到极限。
知足常乐
父亲一辈子没挣过什么钱,挣工分分红的年代,有时劳作一年,年底的分红也只有几十块钱。就是那几十块钱的收入,母亲也要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象象样样,跟左邻右舍相比总要比出几分优越。
母亲总是那么有心劲,那么知足并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她认为农民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好日子了,尤其是到后来能顿顿吃白面的时候,母亲更是欢喜得像过上了神仙般的好日子。母亲跟我说,一开始能用粮食换白面的时候,父亲一下子给换回来四袋子白面,白面放在南房里,她心里想着欢喜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穿衣用布票的时代,一家人一年买不到两身衣服,母亲便把冬天的棉袄到春天的时候掏掉棉花让我们当夹袄穿。一家人没有嫌怨过没衣服穿,反而在欣赏母亲的手工和办法中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母亲总是说,咱们家没有缺衣少食过,我们也算是村里的上乘人家。
多年之后当我回首,小时候过着的是多么清贫的日子,可是,那时候,真没感觉到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母亲用她特有的气质,把一种清贫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内心那种永远的优越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使我能够在任何一种处境下找到生活的亮色。
我刚参加工作后,每月都抽出50元来给母亲,每次母亲接过去我给她的钱,她都现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似乎她养育我并没想过有朝一日需要我的赡养,接受女儿的给养很让她难为情。就这样,持续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当我又一次从所发工资中抽出50元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却无论如何都不接受了。她说:“我老了,没什么大的花限,你挣钱也不多,留着派个什么用场吧。”
母亲就是这样,她什么都不贪,什么都没有也一样活得精精神神。
慈母严爱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是令人敬畏的,她没能用乳汁把我喂养长大,是用心血培养我成长的。
她是我们一家人的主心骨,谁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事总是由母亲出面指出并履行教育的职责,母亲一字一顿总要把道理说到人心里去,被说的人只有洗耳恭听的份,没有谁敢跟母亲较劲。
很小的时候,我对母亲没有什么记忆,那时母亲总是去劳动,我是与父亲朝夕相伴的。稍大点的时候,我从母亲给我梳小辫的记忆中留下了关于母亲的记忆。我那时很不情愿梳小辫,父亲也不会给我梳,所以有时好几天不梳辫子,所以母亲给我梳的时候总是头皮被拽得很疼,所以常为梳头发流眼泪。所以梳小辫的过程总是伴着母亲的数落声,什么没娘的孩子才不梳头啦之类的,总之是怕人笑话她顾不上给我收拾的话。我于是很不喜欢母亲。
还有就是我总觉得母亲重男轻女,她偏心眼,对哥哥比对我好。
哥哥比我大10岁,但每次吃好吃的她都让我跟哥平分,从来没有优待过我。哥每次逗我哭了,她都是批评我太爱哭了,却不说哥的不是。
所以小时候,因为对母亲的偏见,我的心时常很失落,只有父亲惯着我,让我骑在他的脖子里的时候,我才有了幸福的感觉。
后来,当哥哥早早辍学而后成家之后,母亲对我的爱,才慢慢成为心中的感动。
其实母亲也许一直是爱我的,只是她爱我的方式没能迎合我孩童时的期许而已。
我出生11天的时候,被抱到父母的身边,那时母亲已经40多岁。先天廋弱的我被父母安排让一个本家姑姑做了奶娘,但姑姑的奶水不好,5个月之后就奶水不够了。母亲就把我抱回来,自己亲自喂养。母亲为了不让我过早地知道我是被抱养的,她跟姑姑商量让我还叫她姑姑,不叫奶娘。所以,我一直不知道我是有奶娘的。
他让父亲买了一头奶羊,每天挤奶给我喝。所以我是喝羊奶长大的孩子。
喝着羊奶,我反而长得很好,7个月大就会走路了。
直到现在每次回老家都有人提起我7个月大就会走路的事情。乡邻们都觉得我真的是有点神奇的。也难怪,小村里走出来的男性不多,女性就更是绝无仅有了。看我现在能在大城市有车开、有大房子住,便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小时候就有过人之处了。好像天生就该这样,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而其实这里面怎能少了父母的辛劳。
老实说,父母送我上学根本没有过让我考大学之类的的幻想,我小时候也很懵懂,不知道上学是要考大学找出路的。只是凭着天赋和兴趣在老师的心目中赚了个聪明伶俐的好评。父母的想法也是让我长大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得了。祖上从没有出过读书人的家庭,也难怪他们没有这样的觉悟和盼头。
也因此,初二考上重点中学后,父母没让我去上,因为离家远,我长得小。
第一次中考失败后,关心我的老师主动上门给父母做工作,告诉父母我是块读书的料,让父母无论如何要支持我继续把书读下去。从此,母亲好像心开了一样,一心一意地就是要供我上学。
这样才有了我后来的补习和上重点高中的事。
但是供我上学谈何容易,父母年事已高,挣不回钱来,哥哥挣得辛苦钱给我交了学费,嫂子就有意见了。父母一直给我强调能上学的不容易,盼望我高中毕业能考个学校,这样问人借钱也就有了底气。
可是,我没有那么争气,虽然平日里考试总是名列前茅的,可高考的时候,我失常了,也因此我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那时有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出去工作挣钱,父亲和我都动过心,因为走这条路就不会引发紧张的家庭矛盾了,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可是母亲却力主让我再补习一年,她不知从哪里知道,第一年能考上的很少,要经过补习才有把握。
母亲的决定让我心里暖烘烘的,可就在我踌躇满志准备狠补一年的时候,家庭矛盾爆发了。嫂子提出来分家,并要走了母亲所有的积蓄。还因此跟父母和我不再说话。
为了供我上学,我不知道母亲在背后流过多少次泪,但她在我面前总是显得很要强。她说:“你放心,好好学就行了,我总要想办法供你出来,除非你自己不想读。我喂两头猪,卖些粮食,学费就有了。”
母亲就这样激励我,让我终于走出了那个小村庄,走出了被舆论沉沉重压的心灵的阴霾。
我考上了师院,那时上师范类院校国家补助,凭着那每月几十元的补助我终于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父母也从此卸下了心头的重负。
母亲终于扬眉吐气了,她每每跟父亲炫耀:“看我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沾光吧!”
真情感应
母亲身体廋弱常犯一种毛病,老家的人叫“发阴”“走霍乱”每次发作后都必须用针扎破她胳膊肘内侧的血管和手指甲下面的毛细血管处,流很多的黑血,然后用开水加碳水洗过针眼,休息很久才能恢复过来。有时候,她头晕,就让一个本家的奶奶用针扎头上的穴位,我有一次正好看见她满头污血的样子,心里面害怕了很久。我担心总是生病的母亲,哪一次犯病救治不及时会彻底地离我而去。所以母亲一直是我揪心的挂念。
我在外地读书的那几年,老家的母亲一有犯病我总能感觉得到,于是便抽空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常常在看见我的时候就有了精神,她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
有一年暑假,我去离家几百里的一个城市看一个亲戚,其实是想要找份工作,一来进行社会实践,二来也多少赚点学费,为老父母减轻负担。我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某天晚上似睡非睡之间忽然真切地听到母亲叫我名字的声音,于是归家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回到家里,母亲看到我便泪落纷纷,那一次她丝毫没有掩饰她对我的思念,她说:“我想你了,你从来没走那么远,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你怎么样了。人们说,母叫千里,我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上屋顶对着烟囱叫你名字了,你听到没有啊?”我告诉母亲我听到了,因为听到了,所以就回来了。母亲于是就变得很开心,她相信了我们母女连心是有感应的这个事实。
这样的真情感应一直是我与母亲之间相互惦念的一种方式,到后来,我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时候反而很淡漠,我一直认为,我的亲生母亲也给不了我如此令人动容的爱。
母亲是我的亲人,更是我的恩人,也许我与亲生父母相认曾一度创伤过她的心,但当我意识到,我便很快回到她的身边,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她,我心中的母亲只有她。
我感念母亲,是她的坚持和执着,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她给我的爱陪伴我迈过了那道痛苦与幸福分野的坎儿。母亲虽然没有生我,但她给与我的爱已远远地超越了任何一个亲生的母亲所能给与的。她没有自私地拦着我在她膝前尽孝,没有自私地认为她养育我仅仅是为了养老送终,她总是尽其所能地满足着我的愿望,她不愿意亏欠我、限制我的发展,她只是一个文盲,但她所做的事却是那样的具有远见卓识,我敬畏母亲,深深地爱着母亲,当父亲远逝,她便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会倾尽孝心,让母亲的老来福更厚实一些,让她在接近生命终点的时候,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母亲的幸福晚年,也是她一生修成的正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