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花开彼时花落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崔寒文集最新章节!
伤情望断,灯火已黄昏——朱安——千山万水等候,辛苦还是心苦
热情萦怀,携手共一生——许广平——跨越凄风冷雨,我爱,故我在
此时花开,彼时花落
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的携手共行,只有两条路:继续或放弃,是肩并肩观望世间风月后的花好月圆;抑或是,看到那边风景独好的果断离散。在鲁迅先生的生命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端庄贤淑、温情似水的朱安,她是原配,是母亲赠予的礼物,是历史深处的一声无奈的叹息;一个是青春靓丽、热情若火的许广平,她是知音,是红颜,是鲁迅渴望与之相濡以沫携手白头的爱人。风格迥异的两个人,却一样的柔肠百转;两个人,一样心事,一样清冷高洁的魂灵,若暗香浮动、清雅别致的兰,于风移影动的傍晚悄悄地陈述着花开花落的心事。
寂寞朱安,似水
朱安的一生显然是悲哀的,沉淀着一种黯淡的色彩。作为鲁迅先生的旧太太,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她仿佛是一只蛰伏的忠诚的猫,温顺地,诚惶诚恐地,一生默默地守护着那个荒芜冷漠的不能称之为家的家。
朱安不过是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一个孝敬婆婆、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与丈夫同心同德度过一生,然而这点小小的愿望竟成了一生中遥不可及的念想。等待,在某些时刻真的是女人不可逃脱的宿命,不是为了男人,而是为了爱。她的一生似乎在等待中度过,等待丈夫的深情相依,甚至是与丈夫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抑或是只言片语的对话,期待而又寥落,后来渐渐心意渐凉,花凋心谢,心碎无痕,等待就那么落了空。一个人静爱,将等待变成一种姿态,有多少寂寞也得摁住了,日久天长,按成了心头的朱砂痣,守成了心上的白月光。
朱安也曾想过争取,想奋力挣扎、心有不甘,可她只是个秉性温顺的江南女子,只能选择默默隐忍地坚守。寂寞是体会不到感情的寂寞,任她如何努力地柔情似水,悉心交付,却只等来丈夫那藏着掩也掩不住的冷淡,只换来自己一厢情愿的尴尬不堪,因而只能将现实的孤寂和往昔的受伤痕迹揉进那深深的夜色,装进密不透风的心灵的容器。或许最初的开始就注定了朱安一生的悲剧,那年身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一纸电报“母病速归”骗回结婚,于是归来的鲁迅一开始便是带着这种抗拒式的负面情绪与她相对,于他而言“朱安不是我的太太,是我母亲的媳妇”是旧时代对于自己的某种牵绊。因而婚后四天鲁迅便毅然东渡日本,后归国依旧两地分居,留下朱安独守空房、伺候婆婆,这一等就是数年。
无法想象,也无法勾勒出在那狭窄的阁楼上,长年的夜夜空房,当灯火已尽,灯火又沉,颤颤巍巍的朱安有着怎样的无奈,经受着什么样的苦楚煎熬?心情在深沉中洗练,在悲凉中冲淡,习惯了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地隐藏,将宽广的思绪打结,在时光的倒影中寂寞地翩跹。朦胧中,仿佛看见那一双凝望着远方的忧伤的眼眸,没有关于生命的约定与誓言,只是,静静地守护,守护着一场不知何日终结的等待。那等待,将一个女子的生命,从纯真的此岸摆渡到彼岸未知而复杂的世界,来来回回地传递着失落,或者是已经无关于爱情的执着。
婚姻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是时代酿就的,在新旧历史风云转变的夹缝里,朱安只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就婚姻的常规常态,鲁迅固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倡导婚恋自由,但是母亲还是旧时代的母亲,母命难违。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铸就的樊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然而意欲挣脱还是甘于承受,只是是属于个人的选择。可是,郁达夫休了发妻小脚女人孙荃,迎娶王映霞;徐志摩离了原配张幼仪,娶了陆小曼,郭沫若弃了发妻张琼华,陆续有了新欢。而鲁迅始终没有迈出休妻这一步,是出于“义”也是忠诚于良心,对于朱安,他始终是放弃但不抛弃。
于是时代的列车马不停蹄地朝前驶去,鲁迅站在车上,冷眼遥望车尾那些渐渐模糊的人影,不经意间依稀还能望见朱安那无奈、哀愁的眼神,在斗转星移中守着冷冷清清的空房,形单影只地慵懒地斜倚窗前,蹉跎着荒芜的、空心的岁月。或许忽而骤然醒悟,相信自己就像是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大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于是在头颅似即将被沉重的淤塞封印之时,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虽滞重地苟延残喘,却不绝望。或许忽而意识到周身瑟瑟,寒噤不能自持,绝望一点点在心中晕染开来,遥望列车渐行渐远,默默地,脉脉地,眼神一点一点地暗淡了下去。
朱安曾问过鲁迅,到底自己犯了什么错,让他如此嫌弃自己,鲁迅开口“你没有错,你是个完美的女人”没错,只是不爱。从日本归国回来鲁迅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通宵达旦工作,平素很少回家,从不与朱安接触。母亲催抱孙子,鲁迅心情沉郁、身体日渐瘦削、囚发蓝衫、不修边幅,朱安也疼他劝他,鲁迅内心愧疚,但是又能怎样,只能在书中写道“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四千年的旧账”后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决定搬家征求朱安意见,朱安欣喜地以为黎明来临表示心甘情愿跟着他走,无论多苦多难,然而当她看到那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子,她的蜗牛梦想彻底破灭。命中注定,这个与世隔绝无辜不幸的女人,要在枯井般的孤独中度过凄苦的一生。夜正长,路更黑,她是一只永远也爬不到顶的蜗牛。而她能做的只是安然接受、期冀那个女孩子可以替大少爷他延续香火,于是她以吃斋念佛遁入空门的心态度日,全心全意照顾婆婆,于是在这个略显阴沉的青灰色的四合院里,两代旧式妇女相依为命。
朱安的一生是清冷的,多年后周老太太去世,尽管生活困难到小米、面窝头、菜汤和腌菜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依旧拒绝周作人的济助,因为她爱先生。朱安一生最悲怆的呐喊莫过于“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千辛万苦,在困顿的岁月中,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也心甘情愿。临终之际,她平静地说“把我葬到先生旁边吧。我想念先生,也爱先生。”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一刻有落寞悄悄地滴下来。爱,有时候是以你清楚地方式,有时候是以你不知的方式悄然呈现。朱安一生选择忍耐,是因为爱、善良,亦是因为清醒自知,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和世俗的掌控义无反顾地勉力维持婚姻关系,只是用等待一树花开的平静之心静候爱的回归。只是,爱你,却好像天上人间顾影自怜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镜花。
朱安一生的深情,像极了茨威格笔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苦苦等待痴情一生的傻女人,时光在等待中摩擦错过彼此的年华,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灯光却依然,永恒地亮着。朱安的等待,让人忍不住心碎,漫长得如同走过了数载沧桑,又短暂得只是一颗眼泪落下的瞬间。然而那叹息中依然执着的等待,漫长之后仍旧深远的漫长,是期待着看清楚生死的尽头,还是在守候另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只是那曾经明艳新鲜的青春,等到的最终也只是清冷静寂的一生。然而当等待老却时,或许哪一天,就可以这么悄悄地把心中的情愫缓缓地如流水般静静地倾泻,就可以这么悄悄地离开这个曾经给自己眷恋的人或事,皈依云水间那清净无尘的本原。而朱安的故事,就这么悄然地画上了句点。
朱安的一生似水,以如水般的平淡醇和和默默相守的爱恋,默默观望着杳无人烟的源头,形单影只。可惜,留下的只是一生遗憾,半生孤单,是庭院深深处一声声久远哀怨的叹息。
性情广平,若火
如果说朱安是一滩水,安静恬淡。那么守候“爱情需要抗争,我要迎着闲言碎语,无畏地前进”的爱情信条的许广平则是一团火,炽热靓丽,热情洋溢,恰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鲁迅惺惺相惜,于是爱情顺理成章,宛如田野间随风摇曳的青草,清新自然。
记得有人曾说过:有些人一辈子相处也只是个平淡的陌路人,彼此点头问好,互相关照几句,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此外,难有其他;有些人与人的相识,亦可以是花开花落般淡漠平然,一旦相知却已是三生石上旧相识,以前种种只为今日铺垫。前一种类似鲁迅与朱安,只是她一个人顾影自怜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守望,炽热隐忍的痴情,深沉热切的爱恋,未知未解的等待,有些酸涩,有些苦楚,有些无奈,仿若江边一川迷离的烟草,如江南连绵不绝的梅雨。后一种则是鲁迅与许广平,两个人的爱情,温暖抚慰的微笑,沉默不语的关怀,不断温习的深情,贫贱相守的依恋,宛如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私语,恩爱缠绵。两人相遇之初,许是年轻激进的女大学生,鲁是声名卓著的大学教授。此时,许广平刚刚结束一段有花无果的痛苦的恋爱,鲁迅的心则埋藏在长年的孤寂之中。于是他们相识相知,在那困顿的岁月中相互激励、相互扶持、共同奋斗。
鲁许之间的恋爱,是含蓄的,内敛的,似一条小溪,安安静静地细水长流。许广平回忆说,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的、不知不觉地,她跟鲁迅之间也是不晓得怎么一来彼此爱上了。爱,并不需要遵循一定的轨迹,正如张爱玲所言,于千万年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夜没有别的话要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感觉,爱是无法界定,无法确指的,是一种普遍的生命意识,在一个特定的季节里生发,就繁荣地生长,一发不可收拾。如若双方相视永恒,像一粒茫茫红尘中寻寻觅觅的尘沙,终于于某一天在无数的微尘中找到了与自己性命相吸的另外一粒。若生生给流动的情感加上一个固定的桩子,未免有点刻舟求剑,同时也有点把感情这东西量化了。情感本虚无,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本来就是恦恍迷离,不知所望,只是切切实实地知道,那时心里是欢喜的。问爱情何时滋生,这个问题不要问正在爱的人,他们意乱情迷,给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问爱过了的人,他们不见得能给出答案。爱情,是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鲁迅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取的是冷月凉音相伴下的漂泊生涯,是灵魂的自由不羁,更是有知音相伴的相携相守。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不被大多数人所祝福的,正如里尔克所说,爱是最难的事。然而,只要有爱,一切就不再是问题。毕竟真正的隐士,隐的不是形,隐的是心;而真正的猛士,猛的不是体魄,而是精神。在讥笑和压力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脱俗的远见和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超乎于年龄的智慧,如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果敢,如赵敏追随无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风流洒脱、坚毅决然。风风火火,没有踯躅,没有繁冗,没有夜的慵懒和拖鞋的瘫软。一意孤行也好,奋不顾身也罢,爱上的,只是某个既定的方向,某条艰苦决绝的路,某种矢志不渝的情绪,某刻的天涯海角。她只愿留下背影,就像有人只愿留下只言片语,有人只愿留下师生恋爱的骂名。不愿纪念,只堪回首,这样的她远比琼瑶笔下窗外中陷入师生恋的江雁容勇敢,管他风雨欲来,我自云淡风轻。
有时,感觉,爱情只是一株幸运的偶然草。看遍了春花秋月不同的风景,听尽了风霜雨雪混合的交响,却依然任灵魂飞游四方,追寻有我爱栖居的殿堂。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广平的勇敢让我感到敬畏,面对旧势力的非议和诘难,广平依旧英勇前进,像烈火一样炽热,公开表达对鲁迅的爱,表示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不自量也好,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不相干”追随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跟着自己的心香洲。在这份爱情中,广平是坚决的,作为比广平年长十七岁、身体欠佳的有妇之夫的鲁迅则是艰涩的,始终在爱与思虑的漩涡里挣扎,热烈地燃烧,然后无情地流放,然后在所谓的爱的牵引下尝遍所有情绪的滋味,只是怕辱没了她的名声,怕耽误了她的前程。是广平以小女生的顽皮姿态,引导鲁迅放下教授身份,走进原应平等的感情世界里去;是广平给了鲁迅爱的勇气,给他落寞孤寂的一生注入了温煦不已的阳光。后来许从女师大毕业,鲁去了厦门,许去了广州。两相分离,鸿雁传书,通信不断,心灵在一次有一次的文字慰藉中越走越近,爱情逐渐升温。终于于1927年,两人同到上海开始了同居生活,爱情突破层层土壤终于钻出了嫩芽。
两人的爱情于旁人看来似乎枯燥无味,堪称两人恋爱录的两地书写的并非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是为事业而共同奋斗或者闲话家常,这些情爱密码看似蹊跷无章、细碎缭乱,可这躲躲藏藏若隐若现的情感密码却生朴有趣,不知不觉间情意在眉梢眼角间细细流连。毕竟,许多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追逐,不需要浩浩荡荡的誓言,清清淡淡的守候,不着痕迹的情感,只是隔着遥远的时间,微笑着慢慢讲述那藏匿在心中温暖纯净的真实的感动。相守相依之时,两人志趣相合、恩爱互重,忙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在日寇侵略伤害的战火中一起逃难,一起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与迫害;闲时鲁迅会缓缓地教她日语,在无人的黄昏灭掉灯,借助桔红色的路灯由窗口射进来的微明的光亮,相对谈天,爱情仿佛茶叶经历开水几次的浮浮沉沉,终于飘出清淡香怡的芬芳。
于广平,鲁迅是丈夫,是师长,是自己倾其一生要默默守护的男人;为他分担忧愁困苦,照顾衣食起居,用自己如火的热情温暖那颗看破人生百态、人情冷暖的孤寂的心灵;于繁琐小事发现鲁崇高人格,学习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对人情世事的观察能力、不避锋芒为民族现身的伟大精神,两绳相量,完善自身。于鲁迅,广平是妻子,是爱人,更是心心相守的知音;他深深知道,若没有她的温柔熨帖,没有她的温情抚慰,或许自己只是行走在幽凉世间孱弱的一人,只有自己孤孤单单的灵魂独自拾掇着心情,面对荆棘丛生的慢慢人生长路,仿若与生命并肩走在漫长深邃的边缘,势必更彷徨、更落寞;于是面对旧势力的攻击,他高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他呐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对众人对他宠溺爱情结晶儿子海婴的诘难,他悠悠道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用深情动人的诗句“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相知”诠释了两人相濡以沫、携手相依的浓情重意。
鲁迅逝世诀别时缓缓说道“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正是“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寞有温柔。\忘掉曾有着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静静地哀叹,些许酸楚,些许苦涩。且不知该以何种方式诉说,只是,感觉,那样美,那样安静,那样朴实无华、与世无争。而鲁迅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限无尽的深情,然而,床前你执手相握的我怎能相忘?曾记得那时芳草萋萋,你我初相识;曾记得那时湖光潋滟,你我一起南下;曾记得,黄昏小屋里模糊的灯光以及你我相依相偎的身影。依然,坚信,在世界的另一端,总是有可以续杯的爱情,总是又有一个触摸不到的来生。
其实,生命无论怎样行走,都只是一个短暂的孤独的旅程。但,惟其如此,人才苦苦寻觅另一半灵肉相依的身影,然后,一段似流云飘飘,飞鸟逍遥,一同如火光闪耀,泉水舞蹈。这是生命的一种圆满,亦是生命的一种创造。鲁许两人用相濡以沫的真情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创造,流水华年中漂泊聚散仍亘古不变的真挚深情。广平的一生是勇敢的,并且是幸福的,得到了鲁迅全心全意的爱恋。她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追逐着自己生命中携手白头的另一半,用自己炽烈的热情融化了已经冰封了的孤独的心灵,帮助鲁迅实现了事业上的高峰,并于鲁迅逝世后完成了鲁迅回忆录。
广平若火,以火般的热情演绎了淋漓尽致的一生,缔造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只是相信,执手相依,瞬间即是永恒。
伤情望断,灯火已黄昏——朱安——千山万水等候,辛苦还是心苦
热情萦怀,携手共一生——许广平——跨越凄风冷雨,我爱,故我在
此时花开,彼时花落
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的携手共行,只有两条路:继续或放弃,是肩并肩观望世间风月后的花好月圆;抑或是,看到那边风景独好的果断离散。在鲁迅先生的生命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端庄贤淑、温情似水的朱安,她是原配,是母亲赠予的礼物,是历史深处的一声无奈的叹息;一个是青春靓丽、热情若火的许广平,她是知音,是红颜,是鲁迅渴望与之相濡以沫携手白头的爱人。风格迥异的两个人,却一样的柔肠百转;两个人,一样心事,一样清冷高洁的魂灵,若暗香浮动、清雅别致的兰,于风移影动的傍晚悄悄地陈述着花开花落的心事。
寂寞朱安,似水
朱安的一生显然是悲哀的,沉淀着一种黯淡的色彩。作为鲁迅先生的旧太太,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她仿佛是一只蛰伏的忠诚的猫,温顺地,诚惶诚恐地,一生默默地守护着那个荒芜冷漠的不能称之为家的家。
朱安不过是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一个孝敬婆婆、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与丈夫同心同德度过一生,然而这点小小的愿望竟成了一生中遥不可及的念想。等待,在某些时刻真的是女人不可逃脱的宿命,不是为了男人,而是为了爱。她的一生似乎在等待中度过,等待丈夫的深情相依,甚至是与丈夫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抑或是只言片语的对话,期待而又寥落,后来渐渐心意渐凉,花凋心谢,心碎无痕,等待就那么落了空。一个人静爱,将等待变成一种姿态,有多少寂寞也得摁住了,日久天长,按成了心头的朱砂痣,守成了心上的白月光。
朱安也曾想过争取,想奋力挣扎、心有不甘,可她只是个秉性温顺的江南女子,只能选择默默隐忍地坚守。寂寞是体会不到感情的寂寞,任她如何努力地柔情似水,悉心交付,却只等来丈夫那藏着掩也掩不住的冷淡,只换来自己一厢情愿的尴尬不堪,因而只能将现实的孤寂和往昔的受伤痕迹揉进那深深的夜色,装进密不透风的心灵的容器。或许最初的开始就注定了朱安一生的悲剧,那年身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一纸电报“母病速归”骗回结婚,于是归来的鲁迅一开始便是带着这种抗拒式的负面情绪与她相对,于他而言“朱安不是我的太太,是我母亲的媳妇”是旧时代对于自己的某种牵绊。因而婚后四天鲁迅便毅然东渡日本,后归国依旧两地分居,留下朱安独守空房、伺候婆婆,这一等就是数年。
无法想象,也无法勾勒出在那狭窄的阁楼上,长年的夜夜空房,当灯火已尽,灯火又沉,颤颤巍巍的朱安有着怎样的无奈,经受着什么样的苦楚煎熬?心情在深沉中洗练,在悲凉中冲淡,习惯了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地隐藏,将宽广的思绪打结,在时光的倒影中寂寞地翩跹。朦胧中,仿佛看见那一双凝望着远方的忧伤的眼眸,没有关于生命的约定与誓言,只是,静静地守护,守护着一场不知何日终结的等待。那等待,将一个女子的生命,从纯真的此岸摆渡到彼岸未知而复杂的世界,来来回回地传递着失落,或者是已经无关于爱情的执着。
婚姻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是时代酿就的,在新旧历史风云转变的夹缝里,朱安只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就婚姻的常规常态,鲁迅固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倡导婚恋自由,但是母亲还是旧时代的母亲,母命难违。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铸就的樊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然而意欲挣脱还是甘于承受,只是是属于个人的选择。可是,郁达夫休了发妻小脚女人孙荃,迎娶王映霞;徐志摩离了原配张幼仪,娶了陆小曼,郭沫若弃了发妻张琼华,陆续有了新欢。而鲁迅始终没有迈出休妻这一步,是出于“义”也是忠诚于良心,对于朱安,他始终是放弃但不抛弃。
于是时代的列车马不停蹄地朝前驶去,鲁迅站在车上,冷眼遥望车尾那些渐渐模糊的人影,不经意间依稀还能望见朱安那无奈、哀愁的眼神,在斗转星移中守着冷冷清清的空房,形单影只地慵懒地斜倚窗前,蹉跎着荒芜的、空心的岁月。或许忽而骤然醒悟,相信自己就像是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大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于是在头颅似即将被沉重的淤塞封印之时,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虽滞重地苟延残喘,却不绝望。或许忽而意识到周身瑟瑟,寒噤不能自持,绝望一点点在心中晕染开来,遥望列车渐行渐远,默默地,脉脉地,眼神一点一点地暗淡了下去。
朱安曾问过鲁迅,到底自己犯了什么错,让他如此嫌弃自己,鲁迅开口“你没有错,你是个完美的女人”没错,只是不爱。从日本归国回来鲁迅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通宵达旦工作,平素很少回家,从不与朱安接触。母亲催抱孙子,鲁迅心情沉郁、身体日渐瘦削、囚发蓝衫、不修边幅,朱安也疼他劝他,鲁迅内心愧疚,但是又能怎样,只能在书中写道“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四千年的旧账”后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决定搬家征求朱安意见,朱安欣喜地以为黎明来临表示心甘情愿跟着他走,无论多苦多难,然而当她看到那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子,她的蜗牛梦想彻底破灭。命中注定,这个与世隔绝无辜不幸的女人,要在枯井般的孤独中度过凄苦的一生。夜正长,路更黑,她是一只永远也爬不到顶的蜗牛。而她能做的只是安然接受、期冀那个女孩子可以替大少爷他延续香火,于是她以吃斋念佛遁入空门的心态度日,全心全意照顾婆婆,于是在这个略显阴沉的青灰色的四合院里,两代旧式妇女相依为命。
朱安的一生是清冷的,多年后周老太太去世,尽管生活困难到小米、面窝头、菜汤和腌菜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依旧拒绝周作人的济助,因为她爱先生。朱安一生最悲怆的呐喊莫过于“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千辛万苦,在困顿的岁月中,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也心甘情愿。临终之际,她平静地说“把我葬到先生旁边吧。我想念先生,也爱先生。”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一刻有落寞悄悄地滴下来。爱,有时候是以你清楚地方式,有时候是以你不知的方式悄然呈现。朱安一生选择忍耐,是因为爱、善良,亦是因为清醒自知,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和世俗的掌控义无反顾地勉力维持婚姻关系,只是用等待一树花开的平静之心静候爱的回归。只是,爱你,却好像天上人间顾影自怜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镜花。
朱安一生的深情,像极了茨威格笔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苦苦等待痴情一生的傻女人,时光在等待中摩擦错过彼此的年华,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灯光却依然,永恒地亮着。朱安的等待,让人忍不住心碎,漫长得如同走过了数载沧桑,又短暂得只是一颗眼泪落下的瞬间。然而那叹息中依然执着的等待,漫长之后仍旧深远的漫长,是期待着看清楚生死的尽头,还是在守候另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只是那曾经明艳新鲜的青春,等到的最终也只是清冷静寂的一生。然而当等待老却时,或许哪一天,就可以这么悄悄地把心中的情愫缓缓地如流水般静静地倾泻,就可以这么悄悄地离开这个曾经给自己眷恋的人或事,皈依云水间那清净无尘的本原。而朱安的故事,就这么悄然地画上了句点。
朱安的一生似水,以如水般的平淡醇和和默默相守的爱恋,默默观望着杳无人烟的源头,形单影只。可惜,留下的只是一生遗憾,半生孤单,是庭院深深处一声声久远哀怨的叹息。
性情广平,若火
如果说朱安是一滩水,安静恬淡。那么守候“爱情需要抗争,我要迎着闲言碎语,无畏地前进”的爱情信条的许广平则是一团火,炽热靓丽,热情洋溢,恰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鲁迅惺惺相惜,于是爱情顺理成章,宛如田野间随风摇曳的青草,清新自然。
记得有人曾说过:有些人一辈子相处也只是个平淡的陌路人,彼此点头问好,互相关照几句,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此外,难有其他;有些人与人的相识,亦可以是花开花落般淡漠平然,一旦相知却已是三生石上旧相识,以前种种只为今日铺垫。前一种类似鲁迅与朱安,只是她一个人顾影自怜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守望,炽热隐忍的痴情,深沉热切的爱恋,未知未解的等待,有些酸涩,有些苦楚,有些无奈,仿若江边一川迷离的烟草,如江南连绵不绝的梅雨。后一种则是鲁迅与许广平,两个人的爱情,温暖抚慰的微笑,沉默不语的关怀,不断温习的深情,贫贱相守的依恋,宛如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私语,恩爱缠绵。两人相遇之初,许是年轻激进的女大学生,鲁是声名卓著的大学教授。此时,许广平刚刚结束一段有花无果的痛苦的恋爱,鲁迅的心则埋藏在长年的孤寂之中。于是他们相识相知,在那困顿的岁月中相互激励、相互扶持、共同奋斗。
鲁许之间的恋爱,是含蓄的,内敛的,似一条小溪,安安静静地细水长流。许广平回忆说,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的、不知不觉地,她跟鲁迅之间也是不晓得怎么一来彼此爱上了。爱,并不需要遵循一定的轨迹,正如张爱玲所言,于千万年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夜没有别的话要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感觉,爱是无法界定,无法确指的,是一种普遍的生命意识,在一个特定的季节里生发,就繁荣地生长,一发不可收拾。如若双方相视永恒,像一粒茫茫红尘中寻寻觅觅的尘沙,终于于某一天在无数的微尘中找到了与自己性命相吸的另外一粒。若生生给流动的情感加上一个固定的桩子,未免有点刻舟求剑,同时也有点把感情这东西量化了。情感本虚无,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本来就是恦恍迷离,不知所望,只是切切实实地知道,那时心里是欢喜的。问爱情何时滋生,这个问题不要问正在爱的人,他们意乱情迷,给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问爱过了的人,他们不见得能给出答案。爱情,是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鲁迅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取的是冷月凉音相伴下的漂泊生涯,是灵魂的自由不羁,更是有知音相伴的相携相守。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不被大多数人所祝福的,正如里尔克所说,爱是最难的事。然而,只要有爱,一切就不再是问题。毕竟真正的隐士,隐的不是形,隐的是心;而真正的猛士,猛的不是体魄,而是精神。在讥笑和压力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脱俗的远见和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超乎于年龄的智慧,如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果敢,如赵敏追随无忌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风流洒脱、坚毅决然。风风火火,没有踯躅,没有繁冗,没有夜的慵懒和拖鞋的瘫软。一意孤行也好,奋不顾身也罢,爱上的,只是某个既定的方向,某条艰苦决绝的路,某种矢志不渝的情绪,某刻的天涯海角。她只愿留下背影,就像有人只愿留下只言片语,有人只愿留下师生恋爱的骂名。不愿纪念,只堪回首,这样的她远比琼瑶笔下窗外中陷入师生恋的江雁容勇敢,管他风雨欲来,我自云淡风轻。
有时,感觉,爱情只是一株幸运的偶然草。看遍了春花秋月不同的风景,听尽了风霜雨雪混合的交响,却依然任灵魂飞游四方,追寻有我爱栖居的殿堂。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广平的勇敢让我感到敬畏,面对旧势力的非议和诘难,广平依旧英勇前进,像烈火一样炽热,公开表达对鲁迅的爱,表示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地向着爱的方向奔驰”“不自量也好,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不相干”追随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跟着自己的心香洲。在这份爱情中,广平是坚决的,作为比广平年长十七岁、身体欠佳的有妇之夫的鲁迅则是艰涩的,始终在爱与思虑的漩涡里挣扎,热烈地燃烧,然后无情地流放,然后在所谓的爱的牵引下尝遍所有情绪的滋味,只是怕辱没了她的名声,怕耽误了她的前程。是广平以小女生的顽皮姿态,引导鲁迅放下教授身份,走进原应平等的感情世界里去;是广平给了鲁迅爱的勇气,给他落寞孤寂的一生注入了温煦不已的阳光。后来许从女师大毕业,鲁去了厦门,许去了广州。两相分离,鸿雁传书,通信不断,心灵在一次有一次的文字慰藉中越走越近,爱情逐渐升温。终于于1927年,两人同到上海开始了同居生活,爱情突破层层土壤终于钻出了嫩芽。
两人的爱情于旁人看来似乎枯燥无味,堪称两人恋爱录的两地书写的并非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而是为事业而共同奋斗或者闲话家常,这些情爱密码看似蹊跷无章、细碎缭乱,可这躲躲藏藏若隐若现的情感密码却生朴有趣,不知不觉间情意在眉梢眼角间细细流连。毕竟,许多时候,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追逐,不需要浩浩荡荡的誓言,清清淡淡的守候,不着痕迹的情感,只是隔着遥远的时间,微笑着慢慢讲述那藏匿在心中温暖纯净的真实的感动。相守相依之时,两人志趣相合、恩爱互重,忙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在日寇侵略伤害的战火中一起逃难,一起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与迫害;闲时鲁迅会缓缓地教她日语,在无人的黄昏灭掉灯,借助桔红色的路灯由窗口射进来的微明的光亮,相对谈天,爱情仿佛茶叶经历开水几次的浮浮沉沉,终于飘出清淡香怡的芬芳。
于广平,鲁迅是丈夫,是师长,是自己倾其一生要默默守护的男人;为他分担忧愁困苦,照顾衣食起居,用自己如火的热情温暖那颗看破人生百态、人情冷暖的孤寂的心灵;于繁琐小事发现鲁崇高人格,学习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对人情世事的观察能力、不避锋芒为民族现身的伟大精神,两绳相量,完善自身。于鲁迅,广平是妻子,是爱人,更是心心相守的知音;他深深知道,若没有她的温柔熨帖,没有她的温情抚慰,或许自己只是行走在幽凉世间孱弱的一人,只有自己孤孤单单的灵魂独自拾掇着心情,面对荆棘丛生的慢慢人生长路,仿若与生命并肩走在漫长深邃的边缘,势必更彷徨、更落寞;于是面对旧势力的攻击,他高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亲朋好友的不解,他呐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对众人对他宠溺爱情结晶儿子海婴的诘难,他悠悠道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用深情动人的诗句“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相知”诠释了两人相濡以沫、携手相依的浓情重意。
鲁迅逝世诀别时缓缓说道“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正是“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寞有温柔。\忘掉曾有着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静静地哀叹,些许酸楚,些许苦涩。且不知该以何种方式诉说,只是,感觉,那样美,那样安静,那样朴实无华、与世无争。而鲁迅虽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无限无尽的深情,然而,床前你执手相握的我怎能相忘?曾记得那时芳草萋萋,你我初相识;曾记得那时湖光潋滟,你我一起南下;曾记得,黄昏小屋里模糊的灯光以及你我相依相偎的身影。依然,坚信,在世界的另一端,总是有可以续杯的爱情,总是又有一个触摸不到的来生。
其实,生命无论怎样行走,都只是一个短暂的孤独的旅程。但,惟其如此,人才苦苦寻觅另一半灵肉相依的身影,然后,一段似流云飘飘,飞鸟逍遥,一同如火光闪耀,泉水舞蹈。这是生命的一种圆满,亦是生命的一种创造。鲁许两人用相濡以沫的真情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创造,流水华年中漂泊聚散仍亘古不变的真挚深情。广平的一生是勇敢的,并且是幸福的,得到了鲁迅全心全意的爱恋。她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追逐着自己生命中携手白头的另一半,用自己炽烈的热情融化了已经冰封了的孤独的心灵,帮助鲁迅实现了事业上的高峰,并于鲁迅逝世后完成了鲁迅回忆录。
广平若火,以火般的热情演绎了淋漓尽致的一生,缔造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只是相信,执手相依,瞬间即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