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小说网 > dream_梦儿文集 > 荷兰桑斯安斯民俗村
荷兰桑斯安斯民俗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dream_梦儿文集最新章节!
1、童话中的风车国
学生时代,读堂。吉诃德,书中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的经典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对风车充满了好奇。
那年春节,荷兰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举办荷兰风车展,据其介绍:荷兰是个擅长填海造地的国家。荷兰人先是在海上建坝,围出一块圩地。然后挖沟开渠冲水,使土地逐渐淡化,等土地上长出芦苇和各种野草后,放火烧荒。然后填上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土,再利用飞机播种种上各种草,等草长高了,再一次烧荒,然后再一次填土、挖沟、冲水,造地。经历很多次的循环往复,所以荷兰现在的土地非常肥沃。
因荷兰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在填海造地这个过程中,风车则担负着抽水排放这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同时也为风车在荷兰的风行以至于成为整个国家的标志提供了天时地利。自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以来,七八百年来,荷兰的风车就未曾停止过转动。19世纪初,荷兰有9000多座风车,风车的多样性无以伦比。一直到19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抽水站的建立,大规模排水得以实现,风车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依旧是这个民族坚忍不拔的象征。
现在,虽然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它并未失去它的古老传统,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荷兰人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都挂上国旗,装饰上花环,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向人们显示风车的风采。
面对公园里各种造型、风格各异的荷兰风车模型,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有一天,我一定去童话中的风车国-荷兰,看看真正的风车。
尽管因为一贯睡眠不好再加上时差没倒过来,头晕脑涨,非常难受,可想着今天终于能看到荷兰风车,多年来的心愿将可实现的喜悦之情让我忘却了身体的不适。
早餐后,乘坐巴士前往距离首都阿姆斯特丹18公里位在桑川河畔,因河岸矗立数座风车而声名大噪的小村庄--桑斯安斯民俗村。
据导游介绍,桑斯安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250年前,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古老风车,连绵十公里,排列成排,终日旋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沙俄的彼得大帝曾在此学习过造船,拿破仑曾赞美过这里异乎寻常的美景。斗转星移,尽管带给拿破仑和莫奈极大震撼的很多景致已随时间流逝,但桑斯安斯这个桑斯河畔活生生的村落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样子。
民俗村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桑河的两岸要改造,因此一些古老的房子和风车要拆掉,当地人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两岸的房屋和风车,原封不动,一砖一瓦的搬到桑戴克,于是建起了这个民俗村。18世纪末的时候,法国入侵占领了荷兰,拿破仑的弟弟因此便成为荷兰的国王。当他来到桑斯安斯,一见此地优美的景观就非常喜欢,他认为这是他所见过最美的地方。的确,桑斯安斯的风光十分吸引人,除了迎风转动的风车之外,当地有钱的商人在桑河边盖起了房子,并且把房子漆成绿色,一眼望去非常好看,而且每栋房子的山形墙,虽然造型都不一样,但是上面的装饰都相当漂亮,各有各的特色。
汽车抵达民俗村,在入口处有一个面带微笑的摄影师,十分热情地跟每一个游客打招呼,游客在不经意或惊异间已被摄影师“定格”当你离开民俗村走出大门时,每个参观者的照片都挂在墙上,如果你想要,必须支付5欧元。如不愿要,门卫也不为难你,同样会用那外国人特有的语调用汉语跟你道“再见!”
进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的田野上绿树掩映着17、18世纪一幢幢色彩斑斓,精美山形墙作为装饰,形状各异,极富民族特色,精致美丽如童话般的农舍。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绿树掩映下的曲径,只见一条小河穿过村子,为村子带来不少灵气,河面横跨着精致的白色吊桥,鸭子、鸳鸯在小河里悠闲的游来游去,天鹅不时从河面飞掠而起,河边古树下停泊着小木船,草甸上绿草如茵,上面开满着雏菊似的小白花和小黄花,圆滚滚肥嘟嘟小猪似的绵羊和花白奶牛悠闲的吃着青草,小山羊和放养的各种小动物在嬉戏玩耍,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真实油画,恬静、平和、优美,仿若进入了童話的世界,让你感受荷兰经典文化传统的无限韵味。
蓝天白云下,排列在桑河畔一座座迎风猎猎转动的大风车,洋溢着一种古风古韵,夹带着一股威势,看起来像一个雄伟的巨人,可以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我不禁想到堂。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向其挑战,是需要不少勇气的。在经过岁月的考验之后,如今这些风车已卸下重担,在清粼粼的河面和碧绿的草地之间,仍旧优雅地挺立著,成为观光客摄影留念的背景。
凝视着眼前真实的旋转着我久远梦幻的风车,这么贴近的触摸童话中的风车国,一时间,我竟恍若在梦中。
走近风车,进入风车内部(需买门票),看着风车内部的复杂机构,听着木锤砸下时的巨大声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芝麻油香味,想着荷兰那“当上帝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的经典谚语;想着荷兰人民用风车竟然能将沧海变良田,用双手建立一个富饶,美丽而诗意的国家所付出的艰辛,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不用想太多的心事,拿出相机,一次又一次按下快门。
2、荷兰木屐
往前走,看见广场边上纪念品店的门口有个像小船那么大的黄木鞋,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进那木鞋照像,个个乐的合不拢嘴。我也笑着跑去进那木鞋亲密接触,拍照留念。从小船似的木鞋出来,给那硕大的木鞋来了个特写,然后随导游前往木屐(木鞋)作坊。
对于荷兰,我的记忆是古老的风车和五彩缤纷的郁金香,但导游告诉我,郁金香、风车、木屐、奶酪是荷兰的四宝,可木屐却位于四宝之首。木屐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由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这让荷兰人的爱阳光一如所爱他们的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也让买不起鞋子的贫穷农民把木材锯成木段,再根据人脚的尺码将木段雕空制成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型”(意寓只要脚踏着船,就可以走遍天下)的鞋子,这就是木屐。木屐内填充稻草,可以御寒,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在淤泥地行走特别轻巧利落。由此木屐便神话般地在荷兰流行了起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木屐在荷兰还是订婚的信物。传统的青年男女订婚时,男方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做好木屐,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屐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这种木鞋形状细腻,图案精美。常见的花纹是两颗交错在一起的心,象征爱情,上面缀上土耳其纽扣,象征永恒,合在一起寓意为被永恒环绕的爱情。如果男方送给女方的木屐精美又很合脚,女方就认为男方能干,心诚,爱她,将来的婚姻一定可靠、幸福。有的结婚后,女方还会继续穿着这双木屐,但通常因为新娘木屐太漂亮了,她们舍不得穿,往往会把木屐挂在新房的墙上,象征生活幸福、吉祥。
木屐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屐,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屐,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屐为伴。
在荷兰,有世界著名的木屐博物馆,那里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精彩的各类“木屐”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屐琳琅满目,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几十人的木船,小的在一个火柴盒里能放置12双。所谓“木屐”也早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仅从材料上分就有黄金、白银、青铜、铝合金、钻石、水晶、玉石、翡翠、玛瑙、塑料、橡胶、玻璃、石头等几十种之多。从用途上分又有旅游鞋、钉子鞋、冰鞋、旱冰鞋、高跷鞋、登山鞋等。那些由各种材料制成,由世界各国元首、总统、王室成员在近百年来赠送给荷兰的“木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星转斗移,现在荷兰人除了在一些乡下地区,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屐的习惯。城市里很少有人穿木屐,穿的鞋早已和世界流行趋势相同,但是荷兰并未停止制造木屐,船形的木屐则被他们当成了那段“辉煌历史”的象征制成了工艺品,衍变成一种抽象概念和精神寄托,作为一种民族风俗文化保留至今。他们设计的木鞋式花瓶和花盆,插入或栽种鲜花,摆在窗台悬在屋墙。他们制作木鞋式酒瓶座,装入美酒置于待客的餐桌中央。他们的雪茄贴有木鞋烟标。他们使用木鞋钥匙链、罐头刀、鞋拔。他们水上庆典最抢眼的是木鞋式帆船。他们节日狂欢戴上木鞋状礼帽,风趣而别致,足饰当了头饰。他们书架上有木鞋书插,或精美或朴拙为书房的文化内涵增色。
因为木屐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所以这个古老的木屐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木屐。大部分观光景点的木屐工厂,都有制作木屐的表演。另外,许多住宅门窗上以及许多商店、公园、广场等都摆放着有木屐的花饰,通常是在挂着的木屐里面,栽着盛开的郁金香,是荷兰民俗园林绿化的一个特色。
进得木屐工坊,只见工坊的一整面墙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木屐。有一位帅气的年轻木屐制作师为我们现场示范木屐的制作过程。木屐师先是讲解了木屐的一些历史和用途,随后用一种类似复制钥匙的制鞋机器,将一截白杨木卡在机器中,象配钥匙一样,转一个大洞,然后熟练的打磨表面,修整木屐的外型,再钻磨鞋子的里部,大约5分钟的时间,一双木屐便初步完成,速度之快真是令人惊讶。
其实,制作木屐完全是鞋匠的活儿,确切地说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一只木屐完全是在一块完整的木头上镂刻出来的。据介绍,制作木屐的木料为白杨,只有4至6年生的白杨树上的某一段木料制作的木屐才具有不易劈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等特性。
在木屐制作过程中,木屐师不时说着“烘干”、“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的中国话,还做着鬼脸风趣的用中国话说整个加工过程就好象配钥匙似的,逗得我们直乐。
看了木屐制作,走进展销间,我仿佛进人了木屐的世界,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深被荷兰人的艺术创造性所折服,这绝不是普通的“木屐”而是真正的艺术品。它们的大小、颜色、图案各有不同,小木屐小如一节手指,可作钥匙坠,也有大似手掌或长及尺余者,可以直接穿,真是应有尽有。除了有木头作的,还有瓷的。大多数的木屐上都印有风车图案,少数的是单一颜色或者纯木色,上面有雕花,个个雕工精细精美,漆色鲜亮,令人爱不释手。有的鞋面上还贴上皮革,不注意看还以为是皮鞋。刚做好的木屐拿在手里很重,可以吹出水,而销售架上的木屐却如同布鞋般轻巧。
举起相机拍照后,面对曾经载着代代荷兰人走过山川,缤纷多彩的精美木屐,虽然售价并不便宜,价格在十几欧元(2008年5月1欧元大约=11元中国人民币)到上百欧元不等,我忍不住还是买了一双木屐钥匙坠做纪念,大红色的鞋帮和尖翘的鞋头上绘有彩色的风车、草地和盛开的郁金香图案。托在手掌之上,左瞧右看,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三寸金莲”
步出木屐作坊,看见作坊旁边用木屐做成小提琴共鸣箱的模型,让我遐想那陶醉的弦上飞扬的该是怎样一种乡土文化的节律、民族心灵的和声。
“荷兰人会永远穿着木鞋前进”——一位荷兰智者寓意地这样吟诵。是的,荷兰人对木屐的深情,热爱、自豪乃至信仰崇拜的深情,到荷兰后才能真正有所了解:似乎无足轻重的木鞋不仅负载着荷兰人怀旧的心结,还负载着他们迎新的希祈。这普通而神奇的木鞋船,也装载着、物化着万千外国游客荷兰之旅的思忆,驶向千里万里外地球村的此岸彼岸。
3、荷兰奶酪
出了木屐作坊,看见前面有两个剪着贝克汉姆引领的酷酷的莫西干发型的荷兰小男孩可爱极了,忍不住上去搂着俩孩子合影拍照。
拍了照往河边走去,在路的右边则有一家奶酪作坊,奶酪作坊外飘出特别的奶制品发酵味道,并不好闻。
排队进去,里面好不热闹。进得里面,一坨坨直径大小不等,各种颜色,用塑料膜包装好,一砣砣象小鼓形状的奶酪(上下立面是平的)摆放在木架上。在这家奶酪作坊,可以看到奶酪的生产过程。在制作奶酪的一口大锅前,导游向我们介绍制作奶酪的程序:将奶放入锅内,不停搅拌;再加入豆腐脑状的固体物,过滤后就凝固成了鼓形的奶酪,放在架上需一两个月后,才能切片配餐食用
回忆出国前刚看过的一个电视片,介绍了奶酪的制作工艺,不过那制作流程已有些工厂化的规模。面对这最原始的家庭作坊,给我的感觉,做奶酪就像制作豆腐,放固体物就像点卤水。中国人奶制品吃的少,来此参观,也算是补了一课。
木架上各式奶酪让我大开眼界,多得可以让你无法想象。奶酪也像红酒一样分开等级,最贵的会让你瞠目结舌。奶酪低脂肪,热量高,含钙高,是荷兰人最爱。正因此,虽然荷兰的国土地势世界最低,但人的个头却是世界平均第一高,男子平均身高1。90米,女子平均身高1。80米。包括移民的外国人,平均全国荷兰居民:男185。5、女172,亚洲人到荷兰常因够不着汽车扶手,坐在坐便器脚够不着地而闹笑话。
卖奶酪的姑娘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笑容可掬。奶酪搬运工们穿着白色制服,带着涂过清漆的草帽,用手推车运送奶酪。
一颗颗黄澄澄的肥硕奶酪陈列在架上,让人看了直吞口水。还好,游客在此可以试吃各种不同口味的乳酪,如果有中意的口味,还可以在此购买。
据奶酪作坊工作人员介绍,奶酪是荷兰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佐餐。荷兰盛产奶制品,奶酪工业始于9世纪,在中世纪,荷兰的奶酪工业已日趋成熟。这些奶酪出产于弗里斯兰省,为莎琳马格宫廷所享用。
奶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制成。早期的荷兰奶酪保藏性特别好,它们不易变质而且易于运输。几个世纪以来,荷兰奶酪的出口一直在不间断的持续,最远的到达西印度群岛东部和南美洲。荷兰有“欧洲的菜篮子”之美誉,对很多人来说荷兰与奶酪是同义词。
一边听奶酪作坊工作人员讲解,一边品尝奶酪。里面依旧熙熙攘攘,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和大妈忙着给大家切奶酪品尝,推销,包装,喧嚣取代了宁静。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品尝了各种不同的奶酪,觉得都很好吃,最后买了特色的烟熏奶酪。想着回国后,周末的晚上,在烛光下,听着意大利音乐,喝点葡萄酒,品尝烟熏奶酪的感觉一定很棒,呵呵。
4、活着的博物馆
从奶酪加工场出来,接着参观钻石工厂。
一位荷兰中年男子用流利的中文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荷兰钻石历史,钻石形成的知识,钻石从打磨到镶嵌钻石的全过程,怎样区分钻石的品质等级,欣赏珍贵的裸钻和别具一格的珠宝收藏等。中年男子讲解完后,则由另一位工作人员为我们出示不同质量、不同重量、不同价格的钻石,大家被讲解员那富有煽动性的讲解所打动,纷纷倾囊购买。
之前我一直纳闷荷兰这地方怎么会出钻石?听了讲解员的介绍,知悉海盗文化曾经影响着荷兰,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扩张的野心,荷兰在狭小的国土,海边恶劣的环境下,不得不进行跨海抢掠与殖民统治。在十七世纪成为海上殖民强国的时候,从海外带回了很多钻石,也引进了钻石加工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他们独创的121个面的钻石切割工艺,因其世界顶尖的高度精湛切割技术,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顾客。16世纪,英国王室至宝108。8克拉的名钻,便是在荷兰雕琢而成。钻石如今已是荷兰的国石,是荷兰传统和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姆斯特丹的钻石商业却也曾经备受战火蹂躏而荡然无存,有两千多位的阿姆斯特丹的犹太裔钻石切割师傅,先后被送进位于德国与波兰的集中营。大战后,在梵。莫普斯等家族的努力,以及来自外国的援助下,钻石交易才逐渐恢复昔日的一些繁荣。今天,它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观光客和买主,争相目睹钻石的光彩。
到荷兰前,大概是从小熟知台湾曾被荷兰人占领的历史,当时“荷兰海盗”这个字眼总被提起,所以记忆深刻,以至于一提到“海盗”即会联想到荷兰人。不过事实是十七世纪时,通过海上贸易的垄断和殖民掠夺,荷兰人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如今的荷兰已是自由、平等、民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因此,几天来所亲眼看到荷兰的宁静祥和舒适清雅,以及热情淳朴荷兰人民再也不可能将其与“海盗”联想在一起了。
当我仔细观赏一粒粒令人眼花缭乱美丽高贵的精品钻石时,眼前浮现出阿姆斯特丹那小小阁楼里安妮那册发黄的日记本。
微风翻卷纸页,纸页里传出安妮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一个壮烈而又鲜活的灵魂,一个年仅13岁荷兰的花季少女,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却用寂寞与生命的代价换取了她的自由,无辜成为了战争杀戮下的悲剧。法西斯的暴行无法销毁人性中的善,心灵的建筑在战火的洗礼下依然屹立,世界的战争,在听到了人类的强烈反抗,无助挣扎与深切祷告之后,终于停止了血腥与杀戮,给战争下凄凉牺牲了的不安魂魄,得以和平的抚慰。
眨眨眼,眼前没有安妮充满血与泪的日记本,而是一粒粒晶莹、璀璨、剔透的美丽钻石。
哦,但愿晶莹剔透的钻石永远不再被沾上血腥,让我们永远告别战争,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和平吧。
参观完钻石工厂,沿着水边的小径走去,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周围被绿树掩映,里面是花环造型的花坛,花坛里盛开着红色和黄色郁金香花。
出了小花园,看见地上摆放着石头碾磨(猜的,呵呵)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古代犁头(也是猜的^**^),琢磨了一会儿,拍照,以便回家让家人一块儿分享一下荷兰的古代农具。
走得累了,坐在运河边的椅上休息,看风景,享受心灵与自然契合的对话。
灿烂的阳光下,绿油油的农场,静静的河水,草肥水美,远处的风车发出咦咦哑哑的声音,飘出谷物的香味。偶尔有当地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哼着欢快的荷兰小曲。一些积木般房子依着运河而建,房子的周围种植着漂亮的花草,阳光自绿荫间撒下,古朴的白色吊桥,水边停泊的游艇,河面闪着点点金波,偶尔有鸭子悠悠地游进画面。
湛蓝的天空下,特别大也特别低变化万千的云朵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记得从前看伦勃朗的画,总是惊异于画里有一半的篇幅是天空和云彩,而且那云彩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有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美,现在身处荷兰的天空之下,才知道画中的云彩是这里真实存在着的。单这云,这一派没有一点点城市浮华和喧嚣之气,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就让我沉醉于荷兰了。
桑斯安斯民俗村就像一本活教材,一个古老的博物馆,丰富的藏宝箱。除了木鞋制造厂、奶酪和乳制品作坊、钻石工厂,还有白蜡制造厂、面包房以及100多年古老的杂货店(荷兰最大连锁超市ah的创始店),每天都有荷兰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荷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在此得到了全面地展现。除了留下了几张照片,更多的是童话般的幻想,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享受这份美,那一定是产生童话的最好的意境。
1、童话中的风车国
学生时代,读堂。吉诃德,书中堂。吉诃德与风车搏斗的经典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对风车充满了好奇。
那年春节,荷兰在成都望江楼公园举办荷兰风车展,据其介绍:荷兰是个擅长填海造地的国家。荷兰人先是在海上建坝,围出一块圩地。然后挖沟开渠冲水,使土地逐渐淡化,等土地上长出芦苇和各种野草后,放火烧荒。然后填上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土,再利用飞机播种种上各种草,等草长高了,再一次烧荒,然后再一次填土、挖沟、冲水,造地。经历很多次的循环往复,所以荷兰现在的土地非常肥沃。
因荷兰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优厚补偿,在填海造地这个过程中,风车则担负着抽水排放这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同时也为风车在荷兰的风行以至于成为整个国家的标志提供了天时地利。自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以来,七八百年来,荷兰的风车就未曾停止过转动。19世纪初,荷兰有9000多座风车,风车的多样性无以伦比。一直到19世纪,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抽水站的建立,大规模排水得以实现,风车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依旧是这个民族坚忍不拔的象征。
现在,虽然荷兰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它并未失去它的古老传统,象征荷兰民族文化的风车,仍然忠实地在荷兰的各个角落运转。荷兰人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都挂上国旗,装饰上花环,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向人们显示风车的风采。
面对公园里各种造型、风格各异的荷兰风车模型,我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有一天,我一定去童话中的风车国-荷兰,看看真正的风车。
尽管因为一贯睡眠不好再加上时差没倒过来,头晕脑涨,非常难受,可想着今天终于能看到荷兰风车,多年来的心愿将可实现的喜悦之情让我忘却了身体的不适。
早餐后,乘坐巴士前往距离首都阿姆斯特丹18公里位在桑川河畔,因河岸矗立数座风车而声名大噪的小村庄--桑斯安斯民俗村。
据导游介绍,桑斯安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250年前,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矗立着800多座古老风车,连绵十公里,排列成排,终日旋转,承担着各种工业任务,沙俄的彼得大帝曾在此学习过造船,拿破仑曾赞美过这里异乎寻常的美景。斗转星移,尽管带给拿破仑和莫奈极大震撼的很多景致已随时间流逝,但桑斯安斯这个桑斯河畔活生生的村落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样子。
民俗村的由来,是因为当时桑河的两岸要改造,因此一些古老的房子和风车要拆掉,当地人觉得很可惜,所以就将两岸的房屋和风车,原封不动,一砖一瓦的搬到桑戴克,于是建起了这个民俗村。18世纪末的时候,法国入侵占领了荷兰,拿破仑的弟弟因此便成为荷兰的国王。当他来到桑斯安斯,一见此地优美的景观就非常喜欢,他认为这是他所见过最美的地方。的确,桑斯安斯的风光十分吸引人,除了迎风转动的风车之外,当地有钱的商人在桑河边盖起了房子,并且把房子漆成绿色,一眼望去非常好看,而且每栋房子的山形墙,虽然造型都不一样,但是上面的装饰都相当漂亮,各有各的特色。
汽车抵达民俗村,在入口处有一个面带微笑的摄影师,十分热情地跟每一个游客打招呼,游客在不经意或惊异间已被摄影师“定格”当你离开民俗村走出大门时,每个参观者的照片都挂在墙上,如果你想要,必须支付5欧元。如不愿要,门卫也不为难你,同样会用那外国人特有的语调用汉语跟你道“再见!”
进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的田野上绿树掩映着17、18世纪一幢幢色彩斑斓,精美山形墙作为装饰,形状各异,极富民族特色,精致美丽如童话般的农舍。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绿树掩映下的曲径,只见一条小河穿过村子,为村子带来不少灵气,河面横跨着精致的白色吊桥,鸭子、鸳鸯在小河里悠闲的游来游去,天鹅不时从河面飞掠而起,河边古树下停泊着小木船,草甸上绿草如茵,上面开满着雏菊似的小白花和小黄花,圆滚滚肥嘟嘟小猪似的绵羊和花白奶牛悠闲的吃着青草,小山羊和放养的各种小动物在嬉戏玩耍,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真实油画,恬静、平和、优美,仿若进入了童話的世界,让你感受荷兰经典文化传统的无限韵味。
蓝天白云下,排列在桑河畔一座座迎风猎猎转动的大风车,洋溢着一种古风古韵,夹带着一股威势,看起来像一个雄伟的巨人,可以用壮观两个字来形容。我不禁想到堂。吉诃德将风车当作巨人向其挑战,是需要不少勇气的。在经过岁月的考验之后,如今这些风车已卸下重担,在清粼粼的河面和碧绿的草地之间,仍旧优雅地挺立著,成为观光客摄影留念的背景。
凝视着眼前真实的旋转着我久远梦幻的风车,这么贴近的触摸童话中的风车国,一时间,我竟恍若在梦中。
走近风车,进入风车内部(需买门票),看着风车内部的复杂机构,听着木锤砸下时的巨大声响,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芝麻油香味,想着荷兰那“当上帝造世界时,把荷兰忘记了,因此荷兰人不得不自己创造出一个荷兰来。”的经典谚语;想着荷兰人民用风车竟然能将沧海变良田,用双手建立一个富饶,美丽而诗意的国家所付出的艰辛,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
不用想太多的心事,拿出相机,一次又一次按下快门。
2、荷兰木屐
往前走,看见广场边上纪念品店的门口有个像小船那么大的黄木鞋,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进那木鞋照像,个个乐的合不拢嘴。我也笑着跑去进那木鞋亲密接触,拍照留念。从小船似的木鞋出来,给那硕大的木鞋来了个特写,然后随导游前往木屐(木鞋)作坊。
对于荷兰,我的记忆是古老的风车和五彩缤纷的郁金香,但导游告诉我,郁金香、风车、木屐、奶酪是荷兰的四宝,可木屐却位于四宝之首。木屐同风车一样,是荷兰人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适应地理环境的产物。由于荷兰大部分国土海拔太低,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这让荷兰人的爱阳光一如所爱他们的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也让买不起鞋子的贫穷农民把木材锯成木段,再根据人脚的尺码将木段雕空制成鞋底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型”(意寓只要脚踏着船,就可以走遍天下)的鞋子,这就是木屐。木屐内填充稻草,可以御寒,穿在脚上又舒服又暖和,在淤泥地行走特别轻巧利落。由此木屐便神话般地在荷兰流行了起来,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木屐在荷兰还是订婚的信物。传统的青年男女订婚时,男方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做好木屐,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屐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这种木鞋形状细腻,图案精美。常见的花纹是两颗交错在一起的心,象征爱情,上面缀上土耳其纽扣,象征永恒,合在一起寓意为被永恒环绕的爱情。如果男方送给女方的木屐精美又很合脚,女方就认为男方能干,心诚,爱她,将来的婚姻一定可靠、幸福。有的结婚后,女方还会继续穿着这双木屐,但通常因为新娘木屐太漂亮了,她们舍不得穿,往往会把木屐挂在新房的墙上,象征生活幸福、吉祥。
木屐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屐,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屐,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屐为伴。
在荷兰,有世界著名的木屐博物馆,那里有世界上最丰富、最精彩的各类“木屐”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屐琳琅满目,大者如同一艘能乘几十人的木船,小的在一个火柴盒里能放置12双。所谓“木屐”也早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仅从材料上分就有黄金、白银、青铜、铝合金、钻石、水晶、玉石、翡翠、玛瑙、塑料、橡胶、玻璃、石头等几十种之多。从用途上分又有旅游鞋、钉子鞋、冰鞋、旱冰鞋、高跷鞋、登山鞋等。那些由各种材料制成,由世界各国元首、总统、王室成员在近百年来赠送给荷兰的“木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星转斗移,现在荷兰人除了在一些乡下地区,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屐的习惯。城市里很少有人穿木屐,穿的鞋早已和世界流行趋势相同,但是荷兰并未停止制造木屐,船形的木屐则被他们当成了那段“辉煌历史”的象征制成了工艺品,衍变成一种抽象概念和精神寄托,作为一种民族风俗文化保留至今。他们设计的木鞋式花瓶和花盆,插入或栽种鲜花,摆在窗台悬在屋墙。他们制作木鞋式酒瓶座,装入美酒置于待客的餐桌中央。他们的雪茄贴有木鞋烟标。他们使用木鞋钥匙链、罐头刀、鞋拔。他们水上庆典最抢眼的是木鞋式帆船。他们节日狂欢戴上木鞋状礼帽,风趣而别致,足饰当了头饰。他们书架上有木鞋书插,或精美或朴拙为书房的文化内涵增色。
因为木屐是很受欢迎的纪念品,所以这个古老的木屐制作传统还能继续下去。几乎每个纪念品专卖店都卖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木屐。大部分观光景点的木屐工厂,都有制作木屐的表演。另外,许多住宅门窗上以及许多商店、公园、广场等都摆放着有木屐的花饰,通常是在挂着的木屐里面,栽着盛开的郁金香,是荷兰民俗园林绿化的一个特色。
进得木屐工坊,只见工坊的一整面墙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木屐。有一位帅气的年轻木屐制作师为我们现场示范木屐的制作过程。木屐师先是讲解了木屐的一些历史和用途,随后用一种类似复制钥匙的制鞋机器,将一截白杨木卡在机器中,象配钥匙一样,转一个大洞,然后熟练的打磨表面,修整木屐的外型,再钻磨鞋子的里部,大约5分钟的时间,一双木屐便初步完成,速度之快真是令人惊讶。
其实,制作木屐完全是鞋匠的活儿,确切地说是雕刻匠的活儿,因为一只木屐完全是在一块完整的木头上镂刻出来的。据介绍,制作木屐的木料为白杨,只有4至6年生的白杨树上的某一段木料制作的木屐才具有不易劈裂、不变形、不渗水、不沾泥、透气等特性。
在木屐制作过程中,木屐师不时说着“烘干”、“磨光”和“荷兰技术”等生硬的中国话,还做着鬼脸风趣的用中国话说整个加工过程就好象配钥匙似的,逗得我们直乐。
看了木屐制作,走进展销间,我仿佛进人了木屐的世界,各种样式各种颜色的木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深被荷兰人的艺术创造性所折服,这绝不是普通的“木屐”而是真正的艺术品。它们的大小、颜色、图案各有不同,小木屐小如一节手指,可作钥匙坠,也有大似手掌或长及尺余者,可以直接穿,真是应有尽有。除了有木头作的,还有瓷的。大多数的木屐上都印有风车图案,少数的是单一颜色或者纯木色,上面有雕花,个个雕工精细精美,漆色鲜亮,令人爱不释手。有的鞋面上还贴上皮革,不注意看还以为是皮鞋。刚做好的木屐拿在手里很重,可以吹出水,而销售架上的木屐却如同布鞋般轻巧。
举起相机拍照后,面对曾经载着代代荷兰人走过山川,缤纷多彩的精美木屐,虽然售价并不便宜,价格在十几欧元(2008年5月1欧元大约=11元中国人民币)到上百欧元不等,我忍不住还是买了一双木屐钥匙坠做纪念,大红色的鞋帮和尖翘的鞋头上绘有彩色的风车、草地和盛开的郁金香图案。托在手掌之上,左瞧右看,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三寸金莲”
步出木屐作坊,看见作坊旁边用木屐做成小提琴共鸣箱的模型,让我遐想那陶醉的弦上飞扬的该是怎样一种乡土文化的节律、民族心灵的和声。
“荷兰人会永远穿着木鞋前进”——一位荷兰智者寓意地这样吟诵。是的,荷兰人对木屐的深情,热爱、自豪乃至信仰崇拜的深情,到荷兰后才能真正有所了解:似乎无足轻重的木鞋不仅负载着荷兰人怀旧的心结,还负载着他们迎新的希祈。这普通而神奇的木鞋船,也装载着、物化着万千外国游客荷兰之旅的思忆,驶向千里万里外地球村的此岸彼岸。
3、荷兰奶酪
出了木屐作坊,看见前面有两个剪着贝克汉姆引领的酷酷的莫西干发型的荷兰小男孩可爱极了,忍不住上去搂着俩孩子合影拍照。
拍了照往河边走去,在路的右边则有一家奶酪作坊,奶酪作坊外飘出特别的奶制品发酵味道,并不好闻。
排队进去,里面好不热闹。进得里面,一坨坨直径大小不等,各种颜色,用塑料膜包装好,一砣砣象小鼓形状的奶酪(上下立面是平的)摆放在木架上。在这家奶酪作坊,可以看到奶酪的生产过程。在制作奶酪的一口大锅前,导游向我们介绍制作奶酪的程序:将奶放入锅内,不停搅拌;再加入豆腐脑状的固体物,过滤后就凝固成了鼓形的奶酪,放在架上需一两个月后,才能切片配餐食用
回忆出国前刚看过的一个电视片,介绍了奶酪的制作工艺,不过那制作流程已有些工厂化的规模。面对这最原始的家庭作坊,给我的感觉,做奶酪就像制作豆腐,放固体物就像点卤水。中国人奶制品吃的少,来此参观,也算是补了一课。
木架上各式奶酪让我大开眼界,多得可以让你无法想象。奶酪也像红酒一样分开等级,最贵的会让你瞠目结舌。奶酪低脂肪,热量高,含钙高,是荷兰人最爱。正因此,虽然荷兰的国土地势世界最低,但人的个头却是世界平均第一高,男子平均身高1。90米,女子平均身高1。80米。包括移民的外国人,平均全国荷兰居民:男185。5、女172,亚洲人到荷兰常因够不着汽车扶手,坐在坐便器脚够不着地而闹笑话。
卖奶酪的姑娘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笑容可掬。奶酪搬运工们穿着白色制服,带着涂过清漆的草帽,用手推车运送奶酪。
一颗颗黄澄澄的肥硕奶酪陈列在架上,让人看了直吞口水。还好,游客在此可以试吃各种不同口味的乳酪,如果有中意的口味,还可以在此购买。
据奶酪作坊工作人员介绍,奶酪是荷兰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佐餐。荷兰盛产奶制品,奶酪工业始于9世纪,在中世纪,荷兰的奶酪工业已日趋成熟。这些奶酪出产于弗里斯兰省,为莎琳马格宫廷所享用。
奶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制成。早期的荷兰奶酪保藏性特别好,它们不易变质而且易于运输。几个世纪以来,荷兰奶酪的出口一直在不间断的持续,最远的到达西印度群岛东部和南美洲。荷兰有“欧洲的菜篮子”之美誉,对很多人来说荷兰与奶酪是同义词。
一边听奶酪作坊工作人员讲解,一边品尝奶酪。里面依旧熙熙攘攘,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和大妈忙着给大家切奶酪品尝,推销,包装,喧嚣取代了宁静。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品尝了各种不同的奶酪,觉得都很好吃,最后买了特色的烟熏奶酪。想着回国后,周末的晚上,在烛光下,听着意大利音乐,喝点葡萄酒,品尝烟熏奶酪的感觉一定很棒,呵呵。
4、活着的博物馆
从奶酪加工场出来,接着参观钻石工厂。
一位荷兰中年男子用流利的中文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荷兰钻石历史,钻石形成的知识,钻石从打磨到镶嵌钻石的全过程,怎样区分钻石的品质等级,欣赏珍贵的裸钻和别具一格的珠宝收藏等。中年男子讲解完后,则由另一位工作人员为我们出示不同质量、不同重量、不同价格的钻石,大家被讲解员那富有煽动性的讲解所打动,纷纷倾囊购买。
之前我一直纳闷荷兰这地方怎么会出钻石?听了讲解员的介绍,知悉海盗文化曾经影响着荷兰,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扩张的野心,荷兰在狭小的国土,海边恶劣的环境下,不得不进行跨海抢掠与殖民统治。在十七世纪成为海上殖民强国的时候,从海外带回了很多钻石,也引进了钻石加工技术,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他们独创的121个面的钻石切割工艺,因其世界顶尖的高度精湛切割技术,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顾客。16世纪,英国王室至宝108。8克拉的名钻,便是在荷兰雕琢而成。钻石如今已是荷兰的国石,是荷兰传统和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姆斯特丹的钻石商业却也曾经备受战火蹂躏而荡然无存,有两千多位的阿姆斯特丹的犹太裔钻石切割师傅,先后被送进位于德国与波兰的集中营。大战后,在梵。莫普斯等家族的努力,以及来自外国的援助下,钻石交易才逐渐恢复昔日的一些繁荣。今天,它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观光客和买主,争相目睹钻石的光彩。
到荷兰前,大概是从小熟知台湾曾被荷兰人占领的历史,当时“荷兰海盗”这个字眼总被提起,所以记忆深刻,以至于一提到“海盗”即会联想到荷兰人。不过事实是十七世纪时,通过海上贸易的垄断和殖民掠夺,荷兰人完成了原始的积累。如今的荷兰已是自由、平等、民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因此,几天来所亲眼看到荷兰的宁静祥和舒适清雅,以及热情淳朴荷兰人民再也不可能将其与“海盗”联想在一起了。
当我仔细观赏一粒粒令人眼花缭乱美丽高贵的精品钻石时,眼前浮现出阿姆斯特丹那小小阁楼里安妮那册发黄的日记本。
微风翻卷纸页,纸页里传出安妮细微而柔韧的声音:“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一个壮烈而又鲜活的灵魂,一个年仅13岁荷兰的花季少女,拥有田园般的梦幻童年,豆蔻青春宛若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却用寂寞与生命的代价换取了她的自由,无辜成为了战争杀戮下的悲剧。法西斯的暴行无法销毁人性中的善,心灵的建筑在战火的洗礼下依然屹立,世界的战争,在听到了人类的强烈反抗,无助挣扎与深切祷告之后,终于停止了血腥与杀戮,给战争下凄凉牺牲了的不安魂魄,得以和平的抚慰。
眨眨眼,眼前没有安妮充满血与泪的日记本,而是一粒粒晶莹、璀璨、剔透的美丽钻石。
哦,但愿晶莹剔透的钻石永远不再被沾上血腥,让我们永远告别战争,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和平吧。
参观完钻石工厂,沿着水边的小径走去,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周围被绿树掩映,里面是花环造型的花坛,花坛里盛开着红色和黄色郁金香花。
出了小花园,看见地上摆放着石头碾磨(猜的,呵呵)上面放着一个巨大的古代犁头(也是猜的^**^),琢磨了一会儿,拍照,以便回家让家人一块儿分享一下荷兰的古代农具。
走得累了,坐在运河边的椅上休息,看风景,享受心灵与自然契合的对话。
灿烂的阳光下,绿油油的农场,静静的河水,草肥水美,远处的风车发出咦咦哑哑的声音,飘出谷物的香味。偶尔有当地人骑着自行车经过,哼着欢快的荷兰小曲。一些积木般房子依着运河而建,房子的周围种植着漂亮的花草,阳光自绿荫间撒下,古朴的白色吊桥,水边停泊的游艇,河面闪着点点金波,偶尔有鸭子悠悠地游进画面。
湛蓝的天空下,特别大也特别低变化万千的云朵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记得从前看伦勃朗的画,总是惊异于画里有一半的篇幅是天空和云彩,而且那云彩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有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美,现在身处荷兰的天空之下,才知道画中的云彩是这里真实存在着的。单这云,这一派没有一点点城市浮华和喧嚣之气,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就让我沉醉于荷兰了。
桑斯安斯民俗村就像一本活教材,一个古老的博物馆,丰富的藏宝箱。除了木鞋制造厂、奶酪和乳制品作坊、钻石工厂,还有白蜡制造厂、面包房以及100多年古老的杂货店(荷兰最大连锁超市ah的创始店),每天都有荷兰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荷兰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在此得到了全面地展现。除了留下了几张照片,更多的是童话般的幻想,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享受这份美,那一定是产生童话的最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