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我此生的信仰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东山有李文集最新章节!
走上讲台已经是第三年了。
我的家当除了一台工作的电脑、一辆赶路的电动跑车和一堆散乱的书籍之外再没有可以说值点钱的东西了。工资卡上的数目永远是那几个跳不动的数字,绝没有中国的股市那样的大起大落。我的生活也始终在“两点一线”的范围之内,从教学区走到宿舍,又从宿舍再赶到教学区。
如果人生是从金钱和美女的角度来评判的话,那么我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无法像其他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可以借父母的钱去大炒一番股票,也没有潇洒至极的长相可以让美女竟相投怀送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教育者,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理想与情感选择了这条荆棘之路。
面对世间的诱惑我也曾彷徨过,面对行业的压力我也曾想过要退缩。但人的命运也许并非是完全以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太多的艰难与约束让我开始感觉到生命的限度和无奈。没有理由的我只能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安慰。在这个“乱花溅入迷人眼”的时代里,也许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那个信仰。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位叫做“心照不宣”的红袖网友的文章。他是一名佛家弟子,一位真正的信仰者。出身于湘西的书香世家,却因造化弄人,性灵智慧者往往凡尘世事屡战屡败,终于皈依佛门。但从他的才情和文章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信仰的选择拯救了一颗失落的灵魂。在“禅余衲唱”中他得到了自己的那种至上的快乐与消遣。这种快乐不是其他能够给他的,只有信仰!
但我不愿意做释家的迷徒,也无法成为人间的富翁。我所有的只有三尺舞台和这三寸不烂之舌。我的工作似乎每天都是一样的形式,但每天又都是不一样的内容。我每天都面对相同的面孔,但我又经常发现不一样的笑容。几百个教过的学生从身边走过,尽管自己无法一个一个的叫出名字来,但他们都会向我喊出共同的一句话:“老师好!”
无法忘记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那种激动和看到学生眼中的那种信任与期盼。他们不正是一个个曾经的“我”吗?活泼、朴实、聪明、叛逆清楚的记得开学时候,学生们纷纷赶来报到的那个场景:老实巴交的父母提着大包小包的送着他们自己的儿女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就希望以后能有点“出息”而且在最后离开的时候绝对不忘记跟老师要客气的上根烟,再说句这样的话:“就拜托老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像我当年的父亲?除了都只是农民外。
我终于不敢把学生只当成学生来看了。
因为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用“我的工作对象”就可以形容的。站在情感的深处去观察,他们其实是教师每一个鲜活的“自我”的不同展现,他们都是教师思想和灵魂在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者。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也许若干年后我突然不在了,但还有一群曾经受过自己深刻影响的年轻人在实现着自己也许永远无法实现的梦。这将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收获!它远比通过捐献器官角膜去延续自己生命的方式要更为宏远。
人的一生是否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简单的在饮食男女之间就可以解释的。我认为根本上它在于生命价值的确认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在这一点上,司马迁说的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概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为人师者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没有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依托,如果没有目标作为自己精神的信仰。那么,他的生和死又有何区别?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信仰开始明确起来,这不正是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背后深藏的一颗颗的清纯的灵魂吗?
学生——这个如此神圣而伟大的群体中到底包含了多少世间的英雄与才人?纵然是拿破仑、华盛顿、毛泽东此等世界巨人不也是从学生的身份逐渐演变而来?芸芸众生,虽然只有普通的智慧,但他们何尝没有折射出一个个教师的背影?
佛说,一切皆是有“缘”的。这一生注定让我成不了王侯将相、富商大贾,那我就在自己的这三尺田地当中默默的耕耘吧,不断礼拜着自己的那份信仰,希望它能够让自己保持一份最后的安慰。直到有一天,当我和我的信仰融为一体后,也许我将可以真正的孽磐。
走上讲台已经是第三年了。
我的家当除了一台工作的电脑、一辆赶路的电动跑车和一堆散乱的书籍之外再没有可以说值点钱的东西了。工资卡上的数目永远是那几个跳不动的数字,绝没有中国的股市那样的大起大落。我的生活也始终在“两点一线”的范围之内,从教学区走到宿舍,又从宿舍再赶到教学区。
如果人生是从金钱和美女的角度来评判的话,那么我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无法像其他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可以借父母的钱去大炒一番股票,也没有潇洒至极的长相可以让美女竟相投怀送抱。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教育者,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理想与情感选择了这条荆棘之路。
面对世间的诱惑我也曾彷徨过,面对行业的压力我也曾想过要退缩。但人的命运也许并非是完全以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太多的艰难与约束让我开始感觉到生命的限度和无奈。没有理由的我只能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安慰。在这个“乱花溅入迷人眼”的时代里,也许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那个信仰。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一位叫做“心照不宣”的红袖网友的文章。他是一名佛家弟子,一位真正的信仰者。出身于湘西的书香世家,却因造化弄人,性灵智慧者往往凡尘世事屡战屡败,终于皈依佛门。但从他的才情和文章可以看出他的这种信仰的选择拯救了一颗失落的灵魂。在“禅余衲唱”中他得到了自己的那种至上的快乐与消遣。这种快乐不是其他能够给他的,只有信仰!
但我不愿意做释家的迷徒,也无法成为人间的富翁。我所有的只有三尺舞台和这三寸不烂之舌。我的工作似乎每天都是一样的形式,但每天又都是不一样的内容。我每天都面对相同的面孔,但我又经常发现不一样的笑容。几百个教过的学生从身边走过,尽管自己无法一个一个的叫出名字来,但他们都会向我喊出共同的一句话:“老师好!”
无法忘记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那种激动和看到学生眼中的那种信任与期盼。他们不正是一个个曾经的“我”吗?活泼、朴实、聪明、叛逆清楚的记得开学时候,学生们纷纷赶来报到的那个场景:老实巴交的父母提着大包小包的送着他们自己的儿女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就希望以后能有点“出息”而且在最后离开的时候绝对不忘记跟老师要客气的上根烟,再说句这样的话:“就拜托老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像我当年的父亲?除了都只是农民外。
我终于不敢把学生只当成学生来看了。
因为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用“我的工作对象”就可以形容的。站在情感的深处去观察,他们其实是教师每一个鲜活的“自我”的不同展现,他们都是教师思想和灵魂在某方面的继承和发展者。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也许若干年后我突然不在了,但还有一群曾经受过自己深刻影响的年轻人在实现着自己也许永远无法实现的梦。这将是一件令人多么兴奋的收获!它远比通过捐献器官角膜去延续自己生命的方式要更为宏远。
人的一生是否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简单的在饮食男女之间就可以解释的。我认为根本上它在于生命价值的确认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在这一点上,司马迁说的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概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为人师者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没有学生作为自己生命的依托,如果没有目标作为自己精神的信仰。那么,他的生和死又有何区别?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信仰开始明确起来,这不正是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背后深藏的一颗颗的清纯的灵魂吗?
学生——这个如此神圣而伟大的群体中到底包含了多少世间的英雄与才人?纵然是拿破仑、华盛顿、毛泽东此等世界巨人不也是从学生的身份逐渐演变而来?芸芸众生,虽然只有普通的智慧,但他们何尝没有折射出一个个教师的背影?
佛说,一切皆是有“缘”的。这一生注定让我成不了王侯将相、富商大贾,那我就在自己的这三尺田地当中默默的耕耘吧,不断礼拜着自己的那份信仰,希望它能够让自己保持一份最后的安慰。直到有一天,当我和我的信仰融为一体后,也许我将可以真正的孽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