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钓鱼精神弹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东芳泽文集最新章节!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在自有鱼与人以来,人与鱼的关系就处在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中。钓鱼,应该是一项古已有之的活动了,一根钓丝,一头是人,另一头是鱼,一种纯粹的单打独斗的关系。但真正的钓鱼人不是渔夫,对于一个靠鱼谋生的人,钓只是一种生存方式,鱼就是一切;而对于钓鱼人来说,钓就是一切。对于渔夫而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多的鱼是原则;而对于钓鱼人来说,在哪里钓,什么时候钓,如何钓,钓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而最后的结果却无关紧要。甚至和渔夫的原则相左。他们认为“用最省力的方式得到最多的鱼”是人的一种耻辱。
1983年,日本著名钓鱼人,漫画家矢口高雄在日本钓鱼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对中国许多人钓鱼,或请外国旅游者钓鱼都是“特地到养鱼池钓所饲养的鱼”非常反感,认为“这很无聊”有几次他被带到这种供钓鱼的养鱼塘,他都不愿意把鱼竿拿出来,他希望在中国钓到狗鱼和哲罗鱼,这是两种凶猛的鱼类。哲罗鱼大的可长达两米多长,五十多公斤重。栖息在高海拔的河道急流之中。口大、牙锐、舌上有尖刺,除了以鱼为食外还能捕食蛇类和鼠类。由于哲罗鱼抢食凶猛迅速,绑钓的子线要用细钢丝,以免被他的锐牙所磨断。狗鱼也同样利害,虽然他的个头比哲罗鱼要小一半,但是它咬钓时的突发性却常常会把没有准备的钓鱼人拖下水中。矢口说:“在人迹罕至的沼泽,钓到一条这样的鱼,那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只有这样的鱼才有这样的钓法,只有这样的钓法才使钓鱼人成为真正的钓鱼人,实现自身的价值。
日本的另一位著名钓鱼人,钓鱼周刊杂志社社长小西和人把钓鱼看作人生之战。他在1984年的5月和6月曾到中国来钓过鱼,回去后写的一篇幅文章很说明问题——向黑龙江哲罗鱼的初次挑战。人生如战场,战场上只有一条原则:强者胜。对手的强大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荣耀,输给强大的对手,虽败犹荣。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钓鱼方式是海上拖拽钓,这是一种用动力船拖拽钓具在深海钓大型鱼的方法,以在太平洋上钓金抢鱼最为著名。夏威夷国际钓鱼协会从1959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国际钓鱼比赛,在1986年第28届比赛中曾创造过单尾重量482公斤的世界纪录。使用的强力钓竿与普通的海竿近似,只是竿头更粗一些。鱼轮很大,直径半尺,上面装有收线放线装置。50磅拉力强度的钓丝有火柴棍粗。一只绕线轮能容纳800——1000米的钩丝。钓船是动力快艇。船舱后座装有四个鱼竿插座,每个插座上插一根鱼竿。每根钓竿由一名运动员负责,如果有鱼咬钩,钓手就把鱼竿放到船尾正中的鱼竿插座上。在插座的后边有一把固定在船上的椅子,因为鱼大,挣扎力太强,运动员通常要把自己绑在这把椅子上操作,这真是人类最壮丽的钓鱼。如果在太平洋上钓过金枪鱼,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去钓的呢?到太平洋去钓金枪鱼已成为现代钓鱼人心中的圣地,但这与真正的东方钓鱼精神却相去甚远。
在中国历史上能与在太平洋上钓金枪鱼的气魄相比肩的钓鱼人当推伍公子了,庄子在外物篇中有一段精采的描述。伍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而后他以超常的耐心和自信整整等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把鱼等来了“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可谓是惊心动魄,蔚为壮观。但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具有东方钓鱼精神的垂钓,因为在远古,鱼毕竟是作为一种维持生命的食物进入生活。钓鱼不过是一种生产方式,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维持生物性存在之外的东西,人之为人的精神。
“三皇五帝”中的舜也是一位钓鱼人,在他接任帝位后的几年,雷泽发生了泽东和泽西两部落因饥荒而起的械斗。当时年已花甲的舜手持钓竿只身前往平息。一路上他靠钓鱼充饥,到雷泽后,听了双方的倾诉,既让泽东之民到泽西去削竹为竿,两个部落一起钓鱼。共同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形成了互助关系,人们既度过了荒年,又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在这里钓鱼与政治经济挂上了钩,在政治家手里,钓鱼蕴含了现代钓鱼活动的社交公关功能。
在所有的钓鱼人中,绝不该忘记的大概要算姜子牙了,人们都说姜太公钓鱼意不在鱼,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人,继而钓国,后来他果真如愿,封国于齐。司马迁看得十分明白,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呵呵,好一个“以鱼钓奸周西伯”其实,子牙还是有意于鱼的,据说苑记载,他七十岁在渭水边钓鱼,三天三夜不见鱼来咬钩,气得浑身直冒火,把衣服帽子全脱了,后来得到一位异人的指点,学得一些钓鱼的技术才钓到鲫鱼和鲤鱼,看来姜太公是钓鱼、钓人也钓国的。这样很保险,进可得国,退可得鱼,如果连鱼也得不到时,子牙也会气得火冒三丈。他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幅悠然自得“愿者上钩”的样子“用无饵直钩,离水面三尺”大概是后人的诈传了,在他的身上,钓鱼也是政治与经济的混合体了。
把钓鱼与政治、经济完全割裂开来,钓就是一切,钓就是目的,钓的过程就是全部,当首推孔子——他同时也是真正具有东方精神的伟大哲人。论语过而说:“孔子钓而不网”钓鱼在孔子身上是修身养性,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交融,这种交融需要一种媒介,孔子把它选定为钓丝,将人与自然同化。在东方,一切真正超功利的东西都是业余的,典型的艺术活动。钓鱼也一样,钓鱼在以鱼为生的人身上没有什么精神可言,只有在那些可以钓也可以不钓的人那里才可以显现,把东方钓鱼精神推向极至的是一些有闲的文人士大夫们,钓鱼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他们在钓鱼这种方式中注入了宁静淡泊与闲适空灵,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所以,孟浩然所谓的“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该是宁静致远的最佳境界了。“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纶”李商隐把钓鱼和下棋等而同之。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成了千古绝唱。
钓鱼在东方很大程度上与隐者连在一起,把钓鱼作为一种避世的方式,从复杂纷繁的人人关系退到简单纯净的人鱼关系之中,进而进入大化,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境界。最能体现这一境界的钓法是溪流独钓。求的是一份闲适,一份宁静,一份空灵,一份物我为一的感觉。最后钓与不钓都无所谓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与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征服,物我化一,大概是东方钓鱼精神的主旨了,张志和有“乐是风波钓是闲”到了“狂风浪起且须还”东方钓鱼追求的是一份闲适,自由。这自由还表现在于可以钓,可以不钓的选择上,故而白居易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而吴镇说得更明白“轻拨棹,且归去,挂起渔竿不钓鱼”
东方智慧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能从事物的两方面去看问题。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人问一个垂钓者,你每天这么钓鱼,你快乐了,鱼可就痛苦了,此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说,你不是鱼,怎知鱼不快乐呢?其实,在一个真正的东方钓鱼人的观念中,人在钓鱼的同时鱼也在钓人。人钓鱼,同时不为鱼所钓,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钓鱼人。两千多年前的宋玉就深谙此理,他在钓赋中记下了一个令一切钓鱼人或想成为钓鱼人的人都扪心自问的故事:楚襄王很爱钓鱼,非常仰慕当时的钓鱼高手玄洲,于是让宋玉和登徒子到玄洲那里学习。回来后,登徒子详细地向楚襄王讲解了那些绝妙高超的技术细节。而宋玉却说:“我看玄洲右手挟着鱼篓,左手拿着钓竿,立在肮脏的河岸上,精神离不开鱼嘴巴,思想离不开鲫鱼和鳊鱼,他形容枯槁,神色憔悴,整天除了钓鱼其他什么事都不干。他不过是一个水边的奴隶罢了。”是的,玄洲这个职业钓鱼专家不过是水边的一个囚徒罢了,他的确不是真正的钓鱼人,而是一个被鱼钓走了的人,他在钓鱼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得到自由,而且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唐代有个著名的和尚叫德诚,曾经写了一首船子和尚拨棹歌的诗:“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抛网,又抛签,莫教倒被钓丝牵”由此可见德诚真正领悟了东方钓鱼精神的精髓,人的智慧往往在禅师那里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世事相通,能钓而不被钓的事,恐怕不止于钓鱼一件上,当你拿起有形或无形的鱼竿时,你有没有想过,你准备好了吗?
2003-8-23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在自有鱼与人以来,人与鱼的关系就处在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中。钓鱼,应该是一项古已有之的活动了,一根钓丝,一头是人,另一头是鱼,一种纯粹的单打独斗的关系。但真正的钓鱼人不是渔夫,对于一个靠鱼谋生的人,钓只是一种生存方式,鱼就是一切;而对于钓鱼人来说,钓就是一切。对于渔夫而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多的鱼是原则;而对于钓鱼人来说,在哪里钓,什么时候钓,如何钓,钓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而最后的结果却无关紧要。甚至和渔夫的原则相左。他们认为“用最省力的方式得到最多的鱼”是人的一种耻辱。
1983年,日本著名钓鱼人,漫画家矢口高雄在日本钓鱼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对中国许多人钓鱼,或请外国旅游者钓鱼都是“特地到养鱼池钓所饲养的鱼”非常反感,认为“这很无聊”有几次他被带到这种供钓鱼的养鱼塘,他都不愿意把鱼竿拿出来,他希望在中国钓到狗鱼和哲罗鱼,这是两种凶猛的鱼类。哲罗鱼大的可长达两米多长,五十多公斤重。栖息在高海拔的河道急流之中。口大、牙锐、舌上有尖刺,除了以鱼为食外还能捕食蛇类和鼠类。由于哲罗鱼抢食凶猛迅速,绑钓的子线要用细钢丝,以免被他的锐牙所磨断。狗鱼也同样利害,虽然他的个头比哲罗鱼要小一半,但是它咬钓时的突发性却常常会把没有准备的钓鱼人拖下水中。矢口说:“在人迹罕至的沼泽,钓到一条这样的鱼,那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只有这样的鱼才有这样的钓法,只有这样的钓法才使钓鱼人成为真正的钓鱼人,实现自身的价值。
日本的另一位著名钓鱼人,钓鱼周刊杂志社社长小西和人把钓鱼看作人生之战。他在1984年的5月和6月曾到中国来钓过鱼,回去后写的一篇幅文章很说明问题——向黑龙江哲罗鱼的初次挑战。人生如战场,战场上只有一条原则:强者胜。对手的强大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荣耀,输给强大的对手,虽败犹荣。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钓鱼方式是海上拖拽钓,这是一种用动力船拖拽钓具在深海钓大型鱼的方法,以在太平洋上钓金抢鱼最为著名。夏威夷国际钓鱼协会从1959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国际钓鱼比赛,在1986年第28届比赛中曾创造过单尾重量482公斤的世界纪录。使用的强力钓竿与普通的海竿近似,只是竿头更粗一些。鱼轮很大,直径半尺,上面装有收线放线装置。50磅拉力强度的钓丝有火柴棍粗。一只绕线轮能容纳800——1000米的钩丝。钓船是动力快艇。船舱后座装有四个鱼竿插座,每个插座上插一根鱼竿。每根钓竿由一名运动员负责,如果有鱼咬钩,钓手就把鱼竿放到船尾正中的鱼竿插座上。在插座的后边有一把固定在船上的椅子,因为鱼大,挣扎力太强,运动员通常要把自己绑在这把椅子上操作,这真是人类最壮丽的钓鱼。如果在太平洋上钓过金枪鱼,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去钓的呢?到太平洋去钓金枪鱼已成为现代钓鱼人心中的圣地,但这与真正的东方钓鱼精神却相去甚远。
在中国历史上能与在太平洋上钓金枪鱼的气魄相比肩的钓鱼人当推伍公子了,庄子在外物篇中有一段精采的描述。伍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而后他以超常的耐心和自信整整等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把鱼等来了“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可谓是惊心动魄,蔚为壮观。但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具有东方钓鱼精神的垂钓,因为在远古,鱼毕竟是作为一种维持生命的食物进入生活。钓鱼不过是一种生产方式,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维持生物性存在之外的东西,人之为人的精神。
“三皇五帝”中的舜也是一位钓鱼人,在他接任帝位后的几年,雷泽发生了泽东和泽西两部落因饥荒而起的械斗。当时年已花甲的舜手持钓竿只身前往平息。一路上他靠钓鱼充饥,到雷泽后,听了双方的倾诉,既让泽东之民到泽西去削竹为竿,两个部落一起钓鱼。共同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形成了互助关系,人们既度过了荒年,又恢复了睦邻友好关系,在这里钓鱼与政治经济挂上了钩,在政治家手里,钓鱼蕴含了现代钓鱼活动的社交公关功能。
在所有的钓鱼人中,绝不该忘记的大概要算姜子牙了,人们都说姜太公钓鱼意不在鱼,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人,继而钓国,后来他果真如愿,封国于齐。司马迁看得十分明白,他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呵呵,好一个“以鱼钓奸周西伯”其实,子牙还是有意于鱼的,据说苑记载,他七十岁在渭水边钓鱼,三天三夜不见鱼来咬钩,气得浑身直冒火,把衣服帽子全脱了,后来得到一位异人的指点,学得一些钓鱼的技术才钓到鲫鱼和鲤鱼,看来姜太公是钓鱼、钓人也钓国的。这样很保险,进可得国,退可得鱼,如果连鱼也得不到时,子牙也会气得火冒三丈。他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幅悠然自得“愿者上钩”的样子“用无饵直钩,离水面三尺”大概是后人的诈传了,在他的身上,钓鱼也是政治与经济的混合体了。
把钓鱼与政治、经济完全割裂开来,钓就是一切,钓就是目的,钓的过程就是全部,当首推孔子——他同时也是真正具有东方精神的伟大哲人。论语过而说:“孔子钓而不网”钓鱼在孔子身上是修身养性,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交融,这种交融需要一种媒介,孔子把它选定为钓丝,将人与自然同化。在东方,一切真正超功利的东西都是业余的,典型的艺术活动。钓鱼也一样,钓鱼在以鱼为生的人身上没有什么精神可言,只有在那些可以钓也可以不钓的人那里才可以显现,把东方钓鱼精神推向极至的是一些有闲的文人士大夫们,钓鱼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他们在钓鱼这种方式中注入了宁静淡泊与闲适空灵,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所以,孟浩然所谓的“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该是宁静致远的最佳境界了。“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纶”李商隐把钓鱼和下棋等而同之。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成了千古绝唱。
钓鱼在东方很大程度上与隐者连在一起,把钓鱼作为一种避世的方式,从复杂纷繁的人人关系退到简单纯净的人鱼关系之中,进而进入大化,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人生境界。最能体现这一境界的钓法是溪流独钓。求的是一份闲适,一份宁静,一份空灵,一份物我为一的感觉。最后钓与不钓都无所谓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与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征服,物我化一,大概是东方钓鱼精神的主旨了,张志和有“乐是风波钓是闲”到了“狂风浪起且须还”东方钓鱼追求的是一份闲适,自由。这自由还表现在于可以钓,可以不钓的选择上,故而白居易有“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而吴镇说得更明白“轻拨棹,且归去,挂起渔竿不钓鱼”
东方智慧很大一部分体现在能从事物的两方面去看问题。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人问一个垂钓者,你每天这么钓鱼,你快乐了,鱼可就痛苦了,此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说,你不是鱼,怎知鱼不快乐呢?其实,在一个真正的东方钓鱼人的观念中,人在钓鱼的同时鱼也在钓人。人钓鱼,同时不为鱼所钓,才是一个真正自由的钓鱼人。两千多年前的宋玉就深谙此理,他在钓赋中记下了一个令一切钓鱼人或想成为钓鱼人的人都扪心自问的故事:楚襄王很爱钓鱼,非常仰慕当时的钓鱼高手玄洲,于是让宋玉和登徒子到玄洲那里学习。回来后,登徒子详细地向楚襄王讲解了那些绝妙高超的技术细节。而宋玉却说:“我看玄洲右手挟着鱼篓,左手拿着钓竿,立在肮脏的河岸上,精神离不开鱼嘴巴,思想离不开鲫鱼和鳊鱼,他形容枯槁,神色憔悴,整天除了钓鱼其他什么事都不干。他不过是一个水边的奴隶罢了。”是的,玄洲这个职业钓鱼专家不过是水边的一个囚徒罢了,他的确不是真正的钓鱼人,而是一个被鱼钓走了的人,他在钓鱼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得到自由,而且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唐代有个著名的和尚叫德诚,曾经写了一首船子和尚拨棹歌的诗:“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抛网,又抛签,莫教倒被钓丝牵”由此可见德诚真正领悟了东方钓鱼精神的精髓,人的智慧往往在禅师那里有出类拔萃的表现。
世事相通,能钓而不被钓的事,恐怕不止于钓鱼一件上,当你拿起有形或无形的鱼竿时,你有没有想过,你准备好了吗?
20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