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嬉戏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东风染碧树文集最新章节!
我不知道还在童年的儿子是否快乐。看他一天天守在电视机前,被所谓五彩缤纷的节目牢牢地抓住眼睛,总会不甘心。在我的观念中,孩子应该属于室外,蓝天绿地才是他们身心驰骋的地方,群体嬉戏才会让他们更快乐,这小小的斗室何以圈住他们充满好奇的心?可是每次让儿子走出家门,他都一脸不情愿,没有年龄相近的伙伴,他宁愿留在家里,虽然他常常嚷着无聊。太多高科技产品让娱乐如此丰富,孩子们很容易被这眼花缭乱的节目吸引。只是这缺少了孩子主动精神的娱乐,在孩子的记忆中写下只能是单调。
我的童年相对于儿子来说是如何有趣,那在野外疯跑的日子,从来没有过乏味。虽然没有什么电视电脑,甚至没有收音机,但我们拥有神奇的自然,我们拥有自由的想象和创造,我们拥有众多的伙伴这一切,让童年的歌谣分外动听,每次在记忆中唱响它,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就会穿越时空铺展。嬉戏是孩子的天性,当然是童年的重头戏,小时候的每一天,伙伴们都忘不了玩耍。那笑声,那争吵,那呼唤,那叫喊稚嫩的童声在记忆中回响时,嬉戏的画面又如在眼前。
不是炎热的日子,小伙伴很多时,我们就会分成两拨,玩一种追逐的游戏,游戏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冰棍。游戏规则是一方跑,一方追,追上摸到身体任何一个地方,就算抓住了。追起来很有意思,因为跑的孩子发现自己快被追上时,可以大喊一声“冰棍”表示自己被冻住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冻住的孩子是不能抓的,追的孩子也就无可奈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等他(她)喊“化了”再追。但喊了“冰棍”就不能再动了,稍稍一动就算被抓,这对喊了“冰棍”的孩子也是一个考验,让一个孩子来说一动不动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虽然喊“冰棍”可以避免被抓,但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喊的,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坚持一点不动。况且自己喊了“冰棍”刚才追的孩子就会死守在身边,即使能坚持不动,一旦“化了”也会一下被抓住。开始时是一个盯一个,但很快就有被抓住的,于是跑的人明显少了,抓起来更容易了。我们跑着,叫着,互相指挥着,但很快一轮就玩完了,追跑互换,进入下一轮“冰棍”我们的小脸都红朴朴的,身上有汗渗出来,但都一脸专注投入新的角色。
夏天很热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找个树荫,玩几种不太需要花力气的游戏。那时谁家有猪拐羊拐牛拐就特别受迎了,会有好多小伙伴聚在他(她)身边,玩“泼骨对”把一大捧各种拐捧在手中,呼啦啦泼出去,每一个面都有不同的叫法,什么“耳”了“撇”了“肚”了“窠”了不同的面代表不同的分值,拾的方法也不同。我们的小手灵活地翻飞着“拐”们在地上手上跟着转,嘴中不停地数着得分,是赢是输都在这手的活动中。只是那时候生活水平低,能吃得起各种腿的家庭很少“拐”是很难得的,所以更多时候我们玩石子。石子并不是普通的石子,而是经过我们的小手加工过的,是薄厚一致大小相近的圆圆的四颗,按不同的拾法编成一套游戏。平时我们看到哪家盖房子,拉来许多石子,就会到那里翻找符合心意的,然后再找大石头把它们砸成基本相似的形状。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副自己的石子,夏天时总是带在身边,两个孩子遇到了,就会坐在树的浓荫中,一边数唱,一边舞动着胳膊,夏的炎热也就在这数唱中流走了。
夏天我们不去树荫下,就会去水边,到那里去玩泥。家乡是黑土地,泥巴很粘,抓起一团,就如揉在一起的面。不知是哪个孩子最先想出的,我们把一团泥,放在手中不停地揉啊揉,直到不太粘手时,做成一个小盆的形状,只是底要薄一些。大家都做好了,就要开始比赛了,我们拿了自己做好的泥盆,我们叫它“娃娃堵”来到一块硬地上,高高地举起,用力扣在地上,一边扣,一边大声唱“娃娃堵,大窟窿”哪个孩子扣出的声音最响,窟窿最大,他(她)就是赢家。“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的叫声和笑声也在飘荡,平静的水面被这声音漾开来,惊动了水中的鱼,倏忽而去
立秋过后,塘里的水越发清澈,水草似乎不如前些日子繁茂了,塘里出现大片的空旷水面,这时我们去水边打水漂。打水漂是个技术活儿,一个小石子,一片小瓦块,甚至一块土坷垃,到了手中,沿水面投出去,击起一连串水花,水花的多少就是一个孩子打水漂的技术。相约去打水漂,我们会在一路上用手不停地拾着,不多准备一些石子什么的,这水漂怎么打呢?捧了满满一捧小东西,我们来到塘边,选好自己的位置,开始比赛。既然是比赛,就得一个一个来,不能自己说打了几个水花,得大家一起来数。小小的石子投出去,如果角度不对,一下子就沉到水中,怎么会有水花呢?只有斜斜地打出去的石子或瓦片才可能在水面轻松地跳跃,那么轻盈地在水面跳出一条水线,击起一连串水花,我们跟着一起数“一二三四”哪个小伙伴的水花打多了,就会满脸跑眉毛,得意得不行。没有人心服,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都在暗想着下一次自己要打出更多的水花来。
而到了冬天,沙包成了我们的好伙伴,可以踢,可以扔,一会就可以把我们身上的寒冷驱走。当然更好玩的是去滑冰。那时候我们买不起滑冰鞋,一双母亲手工做的棉鞋,我们照样在冰上飞起来,当然这得借助跑。还有自己制做的简易冰车,坐上去,可以在冰面上旋转追逐。冬天的日子就在这沙包与冰面上飞走了。
童年的游戏还有多少?知道名字与不知道名字的,都在头脑里回放着:几个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块不小的残瓦,轮流去砸放在不远处的另一块戳起来的瓦,看谁能砸倒,这是不是一种投掷的准确性的练习?雨后在地上画上一个图形,用小刀扎圈;在地上画上几道格子,找几个石块来一盘不知名字的棋捉迷藏抓特务老鹰捉小鸡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童年的快乐,是不是更多的来自这没完没了的游戏呢?这太多的美好记忆,是不是也因为这说不完的有趣嬉戏呢?
我不知道还在童年的儿子是否快乐。看他一天天守在电视机前,被所谓五彩缤纷的节目牢牢地抓住眼睛,总会不甘心。在我的观念中,孩子应该属于室外,蓝天绿地才是他们身心驰骋的地方,群体嬉戏才会让他们更快乐,这小小的斗室何以圈住他们充满好奇的心?可是每次让儿子走出家门,他都一脸不情愿,没有年龄相近的伙伴,他宁愿留在家里,虽然他常常嚷着无聊。太多高科技产品让娱乐如此丰富,孩子们很容易被这眼花缭乱的节目吸引。只是这缺少了孩子主动精神的娱乐,在孩子的记忆中写下只能是单调。
我的童年相对于儿子来说是如何有趣,那在野外疯跑的日子,从来没有过乏味。虽然没有什么电视电脑,甚至没有收音机,但我们拥有神奇的自然,我们拥有自由的想象和创造,我们拥有众多的伙伴这一切,让童年的歌谣分外动听,每次在记忆中唱响它,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就会穿越时空铺展。嬉戏是孩子的天性,当然是童年的重头戏,小时候的每一天,伙伴们都忘不了玩耍。那笑声,那争吵,那呼唤,那叫喊稚嫩的童声在记忆中回响时,嬉戏的画面又如在眼前。
不是炎热的日子,小伙伴很多时,我们就会分成两拨,玩一种追逐的游戏,游戏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冰棍。游戏规则是一方跑,一方追,追上摸到身体任何一个地方,就算抓住了。追起来很有意思,因为跑的孩子发现自己快被追上时,可以大喊一声“冰棍”表示自己被冻住了,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冻住的孩子是不能抓的,追的孩子也就无可奈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等他(她)喊“化了”再追。但喊了“冰棍”就不能再动了,稍稍一动就算被抓,这对喊了“冰棍”的孩子也是一个考验,让一个孩子来说一动不动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虽然喊“冰棍”可以避免被抓,但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喊的,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坚持一点不动。况且自己喊了“冰棍”刚才追的孩子就会死守在身边,即使能坚持不动,一旦“化了”也会一下被抓住。开始时是一个盯一个,但很快就有被抓住的,于是跑的人明显少了,抓起来更容易了。我们跑着,叫着,互相指挥着,但很快一轮就玩完了,追跑互换,进入下一轮“冰棍”我们的小脸都红朴朴的,身上有汗渗出来,但都一脸专注投入新的角色。
夏天很热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找个树荫,玩几种不太需要花力气的游戏。那时谁家有猪拐羊拐牛拐就特别受迎了,会有好多小伙伴聚在他(她)身边,玩“泼骨对”把一大捧各种拐捧在手中,呼啦啦泼出去,每一个面都有不同的叫法,什么“耳”了“撇”了“肚”了“窠”了不同的面代表不同的分值,拾的方法也不同。我们的小手灵活地翻飞着“拐”们在地上手上跟着转,嘴中不停地数着得分,是赢是输都在这手的活动中。只是那时候生活水平低,能吃得起各种腿的家庭很少“拐”是很难得的,所以更多时候我们玩石子。石子并不是普通的石子,而是经过我们的小手加工过的,是薄厚一致大小相近的圆圆的四颗,按不同的拾法编成一套游戏。平时我们看到哪家盖房子,拉来许多石子,就会到那里翻找符合心意的,然后再找大石头把它们砸成基本相似的形状。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副自己的石子,夏天时总是带在身边,两个孩子遇到了,就会坐在树的浓荫中,一边数唱,一边舞动着胳膊,夏的炎热也就在这数唱中流走了。
夏天我们不去树荫下,就会去水边,到那里去玩泥。家乡是黑土地,泥巴很粘,抓起一团,就如揉在一起的面。不知是哪个孩子最先想出的,我们把一团泥,放在手中不停地揉啊揉,直到不太粘手时,做成一个小盆的形状,只是底要薄一些。大家都做好了,就要开始比赛了,我们拿了自己做好的泥盆,我们叫它“娃娃堵”来到一块硬地上,高高地举起,用力扣在地上,一边扣,一边大声唱“娃娃堵,大窟窿”哪个孩子扣出的声音最响,窟窿最大,他(她)就是赢家。“啪啪”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的叫声和笑声也在飘荡,平静的水面被这声音漾开来,惊动了水中的鱼,倏忽而去
立秋过后,塘里的水越发清澈,水草似乎不如前些日子繁茂了,塘里出现大片的空旷水面,这时我们去水边打水漂。打水漂是个技术活儿,一个小石子,一片小瓦块,甚至一块土坷垃,到了手中,沿水面投出去,击起一连串水花,水花的多少就是一个孩子打水漂的技术。相约去打水漂,我们会在一路上用手不停地拾着,不多准备一些石子什么的,这水漂怎么打呢?捧了满满一捧小东西,我们来到塘边,选好自己的位置,开始比赛。既然是比赛,就得一个一个来,不能自己说打了几个水花,得大家一起来数。小小的石子投出去,如果角度不对,一下子就沉到水中,怎么会有水花呢?只有斜斜地打出去的石子或瓦片才可能在水面轻松地跳跃,那么轻盈地在水面跳出一条水线,击起一连串水花,我们跟着一起数“一二三四”哪个小伙伴的水花打多了,就会满脸跑眉毛,得意得不行。没有人心服,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都在暗想着下一次自己要打出更多的水花来。
而到了冬天,沙包成了我们的好伙伴,可以踢,可以扔,一会就可以把我们身上的寒冷驱走。当然更好玩的是去滑冰。那时候我们买不起滑冰鞋,一双母亲手工做的棉鞋,我们照样在冰上飞起来,当然这得借助跑。还有自己制做的简易冰车,坐上去,可以在冰面上旋转追逐。冬天的日子就在这沙包与冰面上飞走了。
童年的游戏还有多少?知道名字与不知道名字的,都在头脑里回放着:几个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块不小的残瓦,轮流去砸放在不远处的另一块戳起来的瓦,看谁能砸倒,这是不是一种投掷的准确性的练习?雨后在地上画上一个图形,用小刀扎圈;在地上画上几道格子,找几个石块来一盘不知名字的棋捉迷藏抓特务老鹰捉小鸡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童年的快乐,是不是更多的来自这没完没了的游戏呢?这太多的美好记忆,是不是也因为这说不完的有趣嬉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