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后路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嫌凄当家最新章节!
乔明瑾还记得当时姚家父子四人与她的对话。
姚父当时很是激动,客套过后就直接问道:“乔娘子是说可以帮我们家开起铺子?”
得到乔明瑾肯定的回答,激动异常。嘴皮子都有些颤抖,放在腿上的双手都在打摆子。
开铺子,这可是他们爷孙三代人的愿望啊。
当个挑担的货郎,一年到头挨了多少的白眼,被人打砸了多少次筐子,被人围着抢东西都不知经历了几次,父子几人走破磨穿扔掉的鞋子堆在一起都能成一座鞋山。
风里来雨里去的,不说吃上热食了,有时候一天下来连口水喝都没有。
他太渴望有个能遮风挡雨,安安稳稳在店里就能卖东西的铺子了
而姚平的长兄姚富则是问道:“乔娘子真的愿意出资给我们?”
他二哥姚贵则问:“乔娘子能帮我们买到马车?让我们把生意做到临县?”
乔明瑾一一点头。
最后还是姚平问到点子上:“乔姐姐是说以后都按一百两来算干股?不管我们家以后积累到什么程度?”
当时乔明瑾很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她了解下来,这一家子都是货郎出身,走街窜巷,虽然见过行行色色人等,嘴皮子也利索,但都是没念过什么书的,顶多也就认得一些日常用字及算数罢了。
但没想这个姚平虽是父子四人中最小的,但却是最精明的一个。
乔明瑾当时就回答他:“是的。不管你们以后生意做到多大。哪怕铺子开到京城,我都不会分你们的股子。最起码三年内,我都会以最初投入的一百俩来算。毕竟以后经营如何都是你们自己的本事,我不能太贪心来分你们的成果。三年后,你们可能解约,或是再商议。但是有一点我也得说明了,就是哪怕前几月或是前一年你们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银子,从次月开始我也是要每月收二十两花红的,哪怕你们自己贴钱给我。”
当时姚家父子齐齐对视了一眼,就很是爽快地应了下来。
随后也很是顺利。只次日文书也在衙门做了公证
定了文书后。也很巧,乔明瑾得知有一批从战场上流下来的老弱战马要卖,便让他们以三十两银子买了一匹。又花了五两银子做了一个特别的车厢。
有了车子后,备的货也就多了。不再是一根扁担两个大箩框了。
货物备得多。又有了马车。走得地方也远。挑的都是远离城镇、去市集不便的山村。那一马车满满当当的货物,很快就在偏远的山村里卖了个精光。
然后也不空车打回,又从各个山村里收了不少山珍山货、蜂蜜、皮子、野物等等。在回来的时候,分了一二三等,用小竹篮做了精致包装,在青川城里又卖了个精光。
很是大赚了一笔。
接着乔明瑾又指点他们往当铺去专门买一些别人死当的旧衣,然后拿回家桨洗翻新,运到临县的乡镇去卖。
那当铺的衣物也不是太旧,最码也是六成新以上,不然当铺也不会收。能当到当铺里的衣物,一般也是比较好的衣物,或是皮子,或是绸衣锦锻。
没听说哪个当铺收粗布棉衣的。
当铺一般也瞧不上衣裳这门生意,不仅要有专门的人来打理,还要腾出地方放置,若是没人买放得久了,还要遭虫蛀。
所以见到有人专门来买,两相便利之下,也只在典当价格上加高了一点价钱就痛快地卖给了姚家父子。
父子几人把衣物拿回家桨洗翻新后,起码又有了**成新。
也没定太高的价格,只在买价上加了两成。相比于买这样一件新衣的价格实在太实惠了。
有些庄户人家在布店买不起成衣的,或是有些小户人家想着在过年过节时、或是有访客的时候能有件好衣裳打点门面的,瞧着这与新衣相差无几的成衣,价格又能接受,便很是爽快地掏钱买了下来。
很快那一车旧成衣便在临县抢购一空。
又是大赚了一笔。
父子四人高兴万分。
乘胜追击。在回程的时候又在临县的几个当铺把所有典当的旧衣都买了下来,回来后桨洗翻新,又以同样的手法卖到青川县或是别的县镇
如此捣腾几回,很快就攒了一笔钱。
后来,乔明瑾看旧物翻新大为可为,又指点父子几个专门到旧货市场,或是要搬家换宅的人家那里把人家不要的旧家具、旧门窗板材、旧书、旧花盆、石料什么的统统都淘换来。
回家翻新了,再把他们卖到需要的人手里。
那些旧的家具,有好的木料的就卖给木匠铺子。那些木匠寻一些好的板材可不易,东西旧了,他们可以翻新,或是改大为小。
比如把大的、破损的紫檀屏风改成小的板材做成梳妆匣子,再精雕了牡丹花芍药的,再上了颜色,谁还能看得出来愿来是什么模样?
一个紫檀木的梳妆匣子,还怕没人买吗?
那些旧货全部以旧翻新,或是改头换面,很快便又以更高的价格卖了出去。
只一个月功夫,姚家又相继买了两辆马车。
一人在家备货,三人分头往不同的地方去。有了马车,不仅回程便利了,还能及时补货了。
就在上个月,姚家已是在青川县租了一间小门面开起“姚记杂货铺”来了。
圆了姚家三代人要开铺子的愿望。
开张那天,乔明瑾没去。
据后来姚平跟她讲,他父亲在鞭炮声中泪流满面。一整天坐在柜台前还舍不得离开
姚家得了乔明瑾的指点,生意自然是节节攀升。
他们都有走货的经验,知道备什么货物,什么样的人又需要什么样的货物。又因为他们兄弟几个还在外头跑货,有些货物在店里卖不掉的还能往外、往远里销。
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那些比城里的铺子稍次一些、哪怕价格稍高一些的货物也很快在各个村子里卖了出去。
而他们回程时,又从村子里低价买回一些庄户人家自产的木盆、木桶、竹篮等木制品,或是山珍、山货、鸡蛋等等放在店里卖。
拿货的成本低了,自然售价也比别人低,姚记的生意自开张以来异常红火。
姚家父子几人每天嘴都合不拢。
而乔明瑾投出的本钱虽然还没收回来。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按文书的约定开始拿分红了。
她当然是很开心的。
如此。她三个铺子一个月租金收三十五两,现在又加上每月能从姚家分得二十两花红,这样算来,她一个月就能细水长流的稳定拿到五十五两的银子了。
就算那根雕作坊半年一年才能卖出一件成品。她也不担心没钱花用了。
她当初投了一百两的本钱。虽然姚家全部家产未必比她多。按寻常人的做法,她可以拿一半以上的干股了。但是她没要那么多。
她一个月要二十两要两成干股,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像她这样的情况。要两成真的不多。
虽然看起来姚家前期可能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或者赚的钱要全部拿来贴给她,或者有时候,某个月生意极好,某个月生意低谷。
但是她说得很清楚,她不计姚家以后家产会有多少生意做多大,她只以她最初投的一百两来算,将来若是她又投了钱,也是以她所投的本钱来算两成干股,不加上姚家的。
这样看起来前期她是得益的,可是等到后来姚家生意做大,等姚家积累的本金达到千两银万两银之后,她这个两成干股就不划算了。
所以姚家还是很会算的。
当初姚平回去只一个晚上,一家子便商量好了。
他们家相当于借别人的势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她这个投资者又不分他们的家产,还贴上不少的好点子,这等好事哪里去找?何乐而不为?
所以自两家签订了文书之后,姚家便跟乔明瑾联系紧密了起来,偶尔会带一些吃用的过来给她们娘俩。
当然这个事除了乔明瑾并无人知晓。她总要留一些后路。而明琦和琬儿见了,也只以为姚小哥是来讨水喝的。
她也不担心姚家人会欺瞒她。
那姚家短期内还要靠着她出一些主意的,他们家又没出过读书人,也没什么见识,还得靠着她出些生财的点子。
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她也不担心。
一来她只以她当初投的一百两来算本金,只分她自己的钱。二来周家在那里,她可以狐假虎威利用一把,姚家哪里敢欺了她?三来,生意做大了之后,那二十两银子只怕姚家还不看在眼里的。
好在合作至今,那姚家看起来,还是那种老实懂感恩的人家。若不是乔明瑾的一百两及那些主意,他们家哪里开得起铺子,买得了马车?
姚平每次来都很是亲切地叫她“乔姐姐”
每回来还都不空手来。或是自家娘和嫂子做的一些吃食,或是一些从山里收上来的山货蜂蜜或是糖块糕点什么的,两个孩子每次都有口福的很。
然后姚平每次都会在乔家坐一会,把这一段时间家里铺子的生意,走货的生意跟乔明瑾汇报一下。再从乔明瑾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或是指点。
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对于周六爷那样的人家来说,不算得什么。
不过对于在下河村生活着的乔明瑾来说,这些银子起码能让她们母女顿顿吃上干饭,再炒上一个肉菜,而不引得她心疼了。
而且还有三年花红收,很不错不是吗?
ps: 感谢“想飞的爱哭鱼,炫影,sxy1256”投的粉红票,感谢“taemiki,jansam”打赏的平安符,感谢“晴空萬月,一等空想家”打赏的香囊
乔明瑾还记得当时姚家父子四人与她的对话。
姚父当时很是激动,客套过后就直接问道:“乔娘子是说可以帮我们家开起铺子?”
得到乔明瑾肯定的回答,激动异常。嘴皮子都有些颤抖,放在腿上的双手都在打摆子。
开铺子,这可是他们爷孙三代人的愿望啊。
当个挑担的货郎,一年到头挨了多少的白眼,被人打砸了多少次筐子,被人围着抢东西都不知经历了几次,父子几人走破磨穿扔掉的鞋子堆在一起都能成一座鞋山。
风里来雨里去的,不说吃上热食了,有时候一天下来连口水喝都没有。
他太渴望有个能遮风挡雨,安安稳稳在店里就能卖东西的铺子了
而姚平的长兄姚富则是问道:“乔娘子真的愿意出资给我们?”
他二哥姚贵则问:“乔娘子能帮我们买到马车?让我们把生意做到临县?”
乔明瑾一一点头。
最后还是姚平问到点子上:“乔姐姐是说以后都按一百两来算干股?不管我们家以后积累到什么程度?”
当时乔明瑾很是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她了解下来,这一家子都是货郎出身,走街窜巷,虽然见过行行色色人等,嘴皮子也利索,但都是没念过什么书的,顶多也就认得一些日常用字及算数罢了。
但没想这个姚平虽是父子四人中最小的,但却是最精明的一个。
乔明瑾当时就回答他:“是的。不管你们以后生意做到多大。哪怕铺子开到京城,我都不会分你们的股子。最起码三年内,我都会以最初投入的一百俩来算。毕竟以后经营如何都是你们自己的本事,我不能太贪心来分你们的成果。三年后,你们可能解约,或是再商议。但是有一点我也得说明了,就是哪怕前几月或是前一年你们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银子,从次月开始我也是要每月收二十两花红的,哪怕你们自己贴钱给我。”
当时姚家父子齐齐对视了一眼,就很是爽快地应了下来。
随后也很是顺利。只次日文书也在衙门做了公证
定了文书后。也很巧,乔明瑾得知有一批从战场上流下来的老弱战马要卖,便让他们以三十两银子买了一匹。又花了五两银子做了一个特别的车厢。
有了车子后,备的货也就多了。不再是一根扁担两个大箩框了。
货物备得多。又有了马车。走得地方也远。挑的都是远离城镇、去市集不便的山村。那一马车满满当当的货物,很快就在偏远的山村里卖了个精光。
然后也不空车打回,又从各个山村里收了不少山珍山货、蜂蜜、皮子、野物等等。在回来的时候,分了一二三等,用小竹篮做了精致包装,在青川城里又卖了个精光。
很是大赚了一笔。
接着乔明瑾又指点他们往当铺去专门买一些别人死当的旧衣,然后拿回家桨洗翻新,运到临县的乡镇去卖。
那当铺的衣物也不是太旧,最码也是六成新以上,不然当铺也不会收。能当到当铺里的衣物,一般也是比较好的衣物,或是皮子,或是绸衣锦锻。
没听说哪个当铺收粗布棉衣的。
当铺一般也瞧不上衣裳这门生意,不仅要有专门的人来打理,还要腾出地方放置,若是没人买放得久了,还要遭虫蛀。
所以见到有人专门来买,两相便利之下,也只在典当价格上加高了一点价钱就痛快地卖给了姚家父子。
父子几人把衣物拿回家桨洗翻新后,起码又有了**成新。
也没定太高的价格,只在买价上加了两成。相比于买这样一件新衣的价格实在太实惠了。
有些庄户人家在布店买不起成衣的,或是有些小户人家想着在过年过节时、或是有访客的时候能有件好衣裳打点门面的,瞧着这与新衣相差无几的成衣,价格又能接受,便很是爽快地掏钱买了下来。
很快那一车旧成衣便在临县抢购一空。
又是大赚了一笔。
父子四人高兴万分。
乘胜追击。在回程的时候又在临县的几个当铺把所有典当的旧衣都买了下来,回来后桨洗翻新,又以同样的手法卖到青川县或是别的县镇
如此捣腾几回,很快就攒了一笔钱。
后来,乔明瑾看旧物翻新大为可为,又指点父子几个专门到旧货市场,或是要搬家换宅的人家那里把人家不要的旧家具、旧门窗板材、旧书、旧花盆、石料什么的统统都淘换来。
回家翻新了,再把他们卖到需要的人手里。
那些旧的家具,有好的木料的就卖给木匠铺子。那些木匠寻一些好的板材可不易,东西旧了,他们可以翻新,或是改大为小。
比如把大的、破损的紫檀屏风改成小的板材做成梳妆匣子,再精雕了牡丹花芍药的,再上了颜色,谁还能看得出来愿来是什么模样?
一个紫檀木的梳妆匣子,还怕没人买吗?
那些旧货全部以旧翻新,或是改头换面,很快便又以更高的价格卖了出去。
只一个月功夫,姚家又相继买了两辆马车。
一人在家备货,三人分头往不同的地方去。有了马车,不仅回程便利了,还能及时补货了。
就在上个月,姚家已是在青川县租了一间小门面开起“姚记杂货铺”来了。
圆了姚家三代人要开铺子的愿望。
开张那天,乔明瑾没去。
据后来姚平跟她讲,他父亲在鞭炮声中泪流满面。一整天坐在柜台前还舍不得离开
姚家得了乔明瑾的指点,生意自然是节节攀升。
他们都有走货的经验,知道备什么货物,什么样的人又需要什么样的货物。又因为他们兄弟几个还在外头跑货,有些货物在店里卖不掉的还能往外、往远里销。
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那些比城里的铺子稍次一些、哪怕价格稍高一些的货物也很快在各个村子里卖了出去。
而他们回程时,又从村子里低价买回一些庄户人家自产的木盆、木桶、竹篮等木制品,或是山珍、山货、鸡蛋等等放在店里卖。
拿货的成本低了,自然售价也比别人低,姚记的生意自开张以来异常红火。
姚家父子几人每天嘴都合不拢。
而乔明瑾投出的本钱虽然还没收回来。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按文书的约定开始拿分红了。
她当然是很开心的。
如此。她三个铺子一个月租金收三十五两,现在又加上每月能从姚家分得二十两花红,这样算来,她一个月就能细水长流的稳定拿到五十五两的银子了。
就算那根雕作坊半年一年才能卖出一件成品。她也不担心没钱花用了。
她当初投了一百两的本钱。虽然姚家全部家产未必比她多。按寻常人的做法,她可以拿一半以上的干股了。但是她没要那么多。
她一个月要二十两要两成干股,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像她这样的情况。要两成真的不多。
虽然看起来姚家前期可能一个月赚不到二十两,或者赚的钱要全部拿来贴给她,或者有时候,某个月生意极好,某个月生意低谷。
但是她说得很清楚,她不计姚家以后家产会有多少生意做多大,她只以她最初投的一百两来算,将来若是她又投了钱,也是以她所投的本钱来算两成干股,不加上姚家的。
这样看起来前期她是得益的,可是等到后来姚家生意做大,等姚家积累的本金达到千两银万两银之后,她这个两成干股就不划算了。
所以姚家还是很会算的。
当初姚平回去只一个晚上,一家子便商量好了。
他们家相当于借别人的势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她这个投资者又不分他们的家产,还贴上不少的好点子,这等好事哪里去找?何乐而不为?
所以自两家签订了文书之后,姚家便跟乔明瑾联系紧密了起来,偶尔会带一些吃用的过来给她们娘俩。
当然这个事除了乔明瑾并无人知晓。她总要留一些后路。而明琦和琬儿见了,也只以为姚小哥是来讨水喝的。
她也不担心姚家人会欺瞒她。
那姚家短期内还要靠着她出一些主意的,他们家又没出过读书人,也没什么见识,还得靠着她出些生财的点子。
等以后生意做大了她也不担心。
一来她只以她当初投的一百两来算本金,只分她自己的钱。二来周家在那里,她可以狐假虎威利用一把,姚家哪里敢欺了她?三来,生意做大了之后,那二十两银子只怕姚家还不看在眼里的。
好在合作至今,那姚家看起来,还是那种老实懂感恩的人家。若不是乔明瑾的一百两及那些主意,他们家哪里开得起铺子,买得了马车?
姚平每次来都很是亲切地叫她“乔姐姐”
每回来还都不空手来。或是自家娘和嫂子做的一些吃食,或是一些从山里收上来的山货蜂蜜或是糖块糕点什么的,两个孩子每次都有口福的很。
然后姚平每次都会在乔家坐一会,把这一段时间家里铺子的生意,走货的生意跟乔明瑾汇报一下。再从乔明瑾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或是指点。
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对于周六爷那样的人家来说,不算得什么。
不过对于在下河村生活着的乔明瑾来说,这些银子起码能让她们母女顿顿吃上干饭,再炒上一个肉菜,而不引得她心疼了。
而且还有三年花红收,很不错不是吗?
ps: 感谢“想飞的爱哭鱼,炫影,sxy1256”投的粉红票,感谢“taemiki,jansam”打赏的平安符,感谢“晴空萬月,一等空想家”打赏的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