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90小说网 www.90xiaoshuo.com,最快更新东光文集最新章节!
说不尽的山水神韵、道不完的古老传说、数不清的英雄故事广西——一本永远风光如画的相册、一片曾经刀光剑影的土地
崭新的巴士载着一行40人的队伍由深圳出发,风驰电掣,穿东莞、越广州、直抵肇庆后便沿西江而行。西江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当年秦始皇发兵六国、统一岭南时,将士们便是由此登陆的。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任世间沧海桑田,西江依旧滚滚东流。冬日的西江宛如含情脉脉的江南美少女,不愠不燥、气定神闲、仪态万方。无论千曲百折总是波澜不惊,如湖水般平静,甚至看不出流向。两岸青山逶迤腾细浪,翠竹摇曳舞冬风,野花怒放、姹紫嫣红。但最让我心动的还是那种南方少见的一种野草,她将我的记忆拉回了长白山,想起故乡、想起了父老乡亲、想起了用她覆盖着的低矮但充满温馨的茅草房。她丛丛簇簇而生,每根都是随风摇曳,枝头浅白、浅灰、浅黄色如稻穗般,生命力极强,家乡称之为“苫房草”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描述她可谓恰如其分。
少年时在故乡我就知道肇庆这个城市,一直心驰神往,知道她不是因为“七星岩”和“鼎湖山”而是由于对书法的喜好而爱屋及乌的,因为这里是文房四宝中端砚的故乡。
导游是一个貌如广东妹的哈尔滨女孩,伶牙俐齿,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竟无半点“二人转”味,自称以口走天下——姓吴,果然是口若悬河,为我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肇庆这座城市有“一公一母一子的”说法。“一公“是指包公包青天,他曾任职于此“一母”是指龙母,一子便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了,此人神童出身,可惜英年早逝。
印象深刻的当属“龙母”的传说了,她神话般的故事在南方的不少地区广为流传。龙母娘娘也一直为世人所崇拜敬仰,几千年来形象高大,光照人间,至今依然香火不断,这说明了朴实人民的一种真诚爱戴和所寄托着的深厚愿望。
一路欢歌一路笑,一路风尘仆仆,下午一点多钟车抵南粤最西端的封开县某酒店用餐,吃了当地著名食物“竹竿粉”和“木薯烧腊肠”“竹竿粉”类似广东其他地方的“陈桥米粉”但更具韧性,蘸上特制的作料后食用,别有风味。木薯是当地重要农作物,有红薯的香气、色泽和竹丝般的纤维。后几天车过农田时常见到收获中的木薯,真想不到这状如树根般的家伙竟是人间美食。
大斑石
大斑石景区位于封开县杏花镇的古广信河畔。此石高191。3米,宽927米,周长3999米,一石成山。1982年,广东省省长刘田夫来此视察时,亲笔题下了“天下第一石”这个称号。曾有诗云“盘古巨石挚天地,色彩斑斓耀人间”有传说这是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杰作,也有说是女娲娘娘练五彩石补天时留下的一块,也是“刘三妹”(广西称刘三姐,广东称刘三妹)当年对歌的歌台。据史记,斑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虽历经风吹雨淋,阳光曝晒,却依然完整如初,无风化裂痕。与这块古老的巨石相比,原号称“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尔斯“红石”早已缝隙四起,体无完肤了。
俗话说:“晴看树,阴看山,雨天看烟川”恰巧来时阴霾四起,这座石山一片迷蒙,更添神秘色彩。我们一行众人,下车伊始,皆惊叹不已,伫立和漫步山角下,仰视、远眺斑石,一道道石纹宛如瀑布般从石顶轰鸣直下,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难怪有人形象称其为“无声的瀑布”据导游说,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大斑石霞光万道,瑞彩纷呈,煞为壮观。可惜因时间关系我等无福享受另一番景象了。就让她成为一种残缺的美吧。
大斑石是可以登、攀的。华南最大的户外攀岩项目就在这里。目前大斑石上共安装了11条攀岩线道。其中2条表演线道,可以供专业和非专业的攀岩者自由选择。刀削斧劈的巨岩看得我血脉喷张!涌起征服的欲望。
景区内除(大斑石)、外还有天下第一石棋盘、盘古神坛三佛像、柳叶塘、圣妃宫、圣妃泉、大班椅、投石问路、许愿树、刘三妹对歌台、杏花山庄、生态果园等景点以及登石攀岩、健身道、烧烤、麒麟白马民俗表演等项目。山角下还有一自然景观让孤陋寡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白居易曾有诗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四月桃花开已是迟到的故事,但这里的桃花却在这深冬的季节里傲然绽放,笑迎宾朋(不知是否因为是南梅的缘故)。
我是相棋“发烧友”棋艺不佳棋瘾蛮大,想当年因下棋而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后因感觉过于浪费时间而忍痛割爱“金盆洗手”了,所以对这个200左右平方米的大棋盘陡生亲情,久久不愿离去。据说当年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下凡至此。休憩之即,纹坪对弈,忽天庭有令,急招速回。众仙匆忙而去,遂将偌大棋盘及每枚如战鼓般大小的棋子遗留人间,于是便有了这一景点。我在思忖,这“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定将永远成为一个棋谱,摆在这里供后人们饱下眼福了,相信如我等凡胎肉体别说挥棋落子了,即使想挪动一车一马也只能是“蚍孵憾大树”的笑谈。我虔诚的以棋盘为背景照了一张相,本打算沾点仙气和灵气,但相机不作美,回来后竟没能保存下来,徒叹无奈,惋惜不已。
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
晚霞漫天时分,我们来到了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内的杨池古村,此村素有“岭南第一村”之美誉,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村庄,依山面路,右是千亩稻田,左有荷花水塘,始建于明末,导游介绍说已有380余年历史了,饱经沧海桑田之变幻而风而风貌依然。
抱着寻幽探古的兴致,我们安步当车走入小村,石砌的路面高低起伏,曲径通幽,整个村寨随高就低,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漫步小路,微风轻徐,惬意之情油然而生,倦怠之意无影无踪。村寨共有60多间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风格的两进或三进房屋,其中有五间是书院(学宫),一间古代钱庄。杨池古屋的主人乃叶氏家族的祖先,明末官员叶瀚彪,当年为避战乱,从京城迁移到这天高皇帝无的地方开村立寨,后经世代愚公移山般的建设,逐渐有了这个所在。
杨池村的古屋清洁雅致,全然没有很多古建筑青苔横生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房屋的底层均用花岗岩石条砌筑,起到了防潮防蛀之功效。
据叶氏族谱记载,从始祖叶瀚彪起,延续至今已有十五代子孙,共有300多人。由于叶瀚彪出身书香门第,到此后,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后人也尊师重教,知书识礼,所以人杰地灵、才子辈出。杨池村不大,却有锄经、景公、均录、晋公四个书室。据叶家族谱和龙塘学社记载,历史上的杨池村曾出过12名监生,3名庠生,2名增生,2名贡生,1名拔贡,1名廪生,1名文林郎,以及3名封川县长,2名国大代表及1名飞行员、1名将军(后任加拿大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柳池塘”是小村一道美丽的景致。杨柳依依,塘水如镜,是游人必到、必经之处。池塘旁建有老钱庄,里面记录着古村的历史与变迁。值得一提的是,钱庄里保存了许多文物,例如“古老的验钞机”这是一个盘状木制工具,昭示了先祖们的勤劳智慧。
村民们显然对一批批游人的光临是司空见惯了,无论录像、摄影还是啧啧惊叹都毫无诧异之色,照样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就连时而可见的小狗们也旁若无人,悠然而行,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派头。
告别“杨池古村”已是夕阳在山,暮色苍茫时分,寻得酒店用过晚餐后又驱车西行3小时,进入广西境内的桂平市,夜宿处于半山腰的“功德山庄”山风习习,蝉鸣阵阵,果然是个好去处,前国家领导人和现在的领导人如杨汝岱、邹家华、何鲁丽、钱正英及温家宝总理均下榻过此处。
大藤峡——雨丝洞
踏着晨曦,迎着薄雾,一队人马跨上了停泊在黔江上的游轮。大概因置身于水上世界的缘故,队员们莫名的兴奋写上脸宠,笑语喧哗、兴致盎然。因风急浪大,地界导游便用高音喇叭如演讲般向大家做介绍;大藤峡处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特点,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她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若明珠埋泥土,光华难现,近些年才因交通的便利而逐渐闻名。
传说古时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从明洪武初年开始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明王朝一直派重兵镇守,官逼民反,所以照样暴发过瑶民起义。明朝时曾改大藤峡为断藤峡,后又改名为永通峡。在崖壁至今尚刻有当年的题字“敕赐永通峡”旅行家徐霞客曾泛舟江上,并写游记以叙之。新中成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很关注这里的情况,曾挥毫书就“大藤峡”三字,此后便响亮的叫到今天。
黔江水有着独特的醉人绿色,为笔者平生所未见,感叹之下不由得想起朱自清笔下梅雨潭的绿。黔江水少西江水的温情妩媚而多野马脱僵般的桀骜不驯。江面上时见渔帆往来,游轮穿梭,除江水外最惹眼的还是那些嶙峋的怪石了。有的如虎踞龙盘,有的似巨蟒翻身一幅幅“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纷呈眼前。
水面上有一处景点叫“天国红阵”相传太平天国起义军在此遭遇清兵,双方均以死相拼,奋勇鏖战,最终因起义军熟悉地形及水性,逃出重围,而清兵所剩无几。
舵手是个沉稳、寡言的年轻人。驾驶技术娴熟,绕巨石,避暗礁,逆流而上,就如都市里的帅小伙骑单车穿大街,越小巷一样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50分钟后游轮靠岸,外面细雨如丝,山风微拂,队员们下船后沿崎岖不平的山路小心跋涉,向雨丝洞行进,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山间基本是保持原生状态,植被丰富,荆棘密布,很多稀有植物上挂有写着名字的标签,有一种叫树蕨的植物引起我的注意,极似故乡的蕨菜,但个头显然要大多了,据说她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不由的让人刮目相看。
一路上的景致有鹊桥、情人石、千年寿龟小水潭、飞龙瀑布、双狮回龙瀑布等。我们边走边惊叹,喜看林间小溪水潺潺,笑望坡上青青草。很多清澈见底的水潭,如果是在晴朗的日子一定会让我等产生跳进去一洗一路风尘,满身疲惫的念头。山登绝顶,路到尽头,终于见到了雨丝洞瀑布,那种震惊和兴奋是难以忘怀的,一片黑暗和朦胧中,天光豁然开朗,一束阳光劈山破石,自山峦顶端直射而下,一条瀑布也如飞练般奔腾跳跃,欢歌而来。形成一条60多米长的雨丝瀑布,这雨的精灵和水的魂魄有如万马嘶鸣,战鼓吹春,白练高挂,银海腾烟,此情此景让人浮想联翩,于是于心底深处集古人诗句自成七律一首:
山色空蒙雨亦奇
浪打天门石壁开
飞流直下三千尺
涛似连山喷雪来
下山后已是晌午时分,队员们齐聚雨丝洞度假村。这里由几栋呈三角形的木楼组成,简洁古朴,温馨雅致。是游人进退峡谷时小憩的驿站。中餐是在二楼吃的,餐桌上有黔江鱼,肉嫩味鲜,堪称佳肴,山野菜均采自于大峡谷中,纯天然绿色植物,清香爽口,久居都市的人们难得一偿,还有一种细嫩翠绿的野菜做成的汤,别具特色,令人回味。
木楼四面无窗无墙,无遮无挡,采光上乘,通风良好。环顾四面青山、烂漫山花、一川烟雨;倾听林涛低吼,山泉叮咚、百鸟啁啾;俯视雨打芭蕉、椰林起舞、绿树迎风。把“茶”临风、宠辱皆忘,竟有弃世间繁华喧嚣,生啸傲林泉之情怀。
金田起义旧址
太平天国起义旧址在桂平市金田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基地,领导汉、壮和瑶族人民对封建势力展开斗争。
对太平天国知识的最早了解是来源于“小人书”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向我展示着1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一场民农起义。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虽然因为后来系统的读过一些记载这一历史时期的书籍,知道其中有“高、大、全”的时代烙印,但他们传奇和不朽的故事,在我这个少年心中依然留下了“顶天立地”的形象,这是一群舍死忘生的人,这是一群高歌大写的人洪秀全、冯云山、石达开、林风祥、陈玉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千秋热血,万古忠义。当时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要到“金田”那片神秘的土地上走一遭,今天便有幸贱足踏贵地,来到了这方圣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设中的一个古典式大门,附近有大兴土木的氛围,据说有关部门拟投资1000多万复原当年太平的天国的一些旧迹。进入大门向左前行100米左右便见到天王洪秀全的雕像,巍然屹立在练兵场中央。洪秀全左手紧握战刀,右手向前挥动,再现了当年“手持三尺定山河”的英雄气概,蓦的他那首豪气干云的七律涌上我的脑际: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过西北江山外
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
腾身何惧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飞龙定在天。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是个三层小楼的建筑,馆内陈列分:民怨沸腾,荆山播种,誓师起义,挥戈北上四个部分,展出文物100多件。真实地向游人们展示了那场声震中外,气势磅礴的农民起义的壮烈画卷。
通过放映室的录相资料,我们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一个梗概了解:1851年1月11日,通过一系列的准备,38岁的洪秀全高瞻远瞩,感觉时机成熟了,在金田村犀年岭上登高一呼,数万名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甚至农具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奔涌而来,洪秀全在这里宣告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起义不久,太平军便攻克永安州,洪秀全颁布了著名的“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建立了“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太平军以金田为起点和中心,浴血奋战,开疆拓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所以清军望风披靡,队伍不断壮大,历时14年,纵横18个省,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天京。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漫步古营盘,从心底深处感悟当年的壮怀激烈,驻足“拜旗石”边,遥想昔日太平军升旗誓师仪式的神秘和雄壮,最后来到西北山角下的“犀牛潭”这是当年洪秀全等人隐藏武器的地方。我在潭边伫立良久,思绪万千,眼前浮现着当日太平军们弯腰在水中寻找刀、枪的情景。但往事如风,硝烟逝去,如今的“犀牛潭”依然荷花满池,波澜不惊,一片幽静,好像那峰火连天的岁月与他毫不相干一般。
金田起义虽然因腐败,自相残杀,内讧等原因而由盛至衰,但在当时毕竟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不仅使神州大地为之颤抖,而且令世界为之一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论著中都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论述的中国革命就是指从金田村出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大起义,是全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桂平西山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游览胜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说。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而著称。
沿山路拾阶而上,清风微徐,神清气爽,环顾前后左右,不禁愕然,有不知身处何处之感,是徜徉于林木博览会?是置身于奇石展览馆?只见浓荫蔽日,古木参天,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人称西山丛林“四大家族”)随处可见,很多不知名的树林生长期间,有的形态清奇,有的俯仰生姿,几株合欢树更是让人们浮想联翩,陡然想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我在一棵“龙鳞松”前观赏半天,我喜欢松的挺拨,伟岸,欣赏她的阳刚之美。那树皮确如片片龙鳞,导游说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当年游玩至此时,曾将龙袍暂挂于此而形成的,我开玩笑道:“可见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帝威服四海,不仅操心人间纷争,连自然界大事小情也在掌控之内。”再看那些妙趣横生的石头吧,西山上的石头属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距今约1。8亿年的中生代早期,人的生命与之相比真是电光石火,昙花一现。它们横石如山,卧石如虎,有的一峰突起,有的姿态怪异,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从天而降的飞来石不象自然生成,倒似一位艺术大师在这里排兵布阵,倾情打造出来的一般。
不知不觉间到了大名鼎鼎的“乳泉”这是一眼神来之泉,清澄透底,东不竭,夏不溢。水位、水温常年恒定。浔州府志说,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软水。此水因含天然氧特别多的缘故,所以酿酒、泡茶皆为上品。泉边一工作人员,手操一长杆竹杯随舀随卖,向游人们推销泉水,五角一杯,一元一瓶(矿泉水瓶),购水者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我和同伴笑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才叫财源滚滚呢”
西山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既是旅游热点也是佛教圣地,景点繁多,星罗棋布,如“险峰朝阳”、“虹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海听涛”、“濂溪飞瀑”等数不胜数,因时间仓促,天色暗淡中我们只能做下山的选择,很多景点未能留下足迹,更没喝上“乳泉”水泡的香酩,深感遗憾,我在心里说,有一天我还会“卷土重来”再登宝山,以慰情怀。
梧州之夜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也有“小香港”之美誉,是广西著名旅游城市。
晚餐后入住梧州大酒店。听说梧州夜色值得一游,休息片刻大家便结伴而行,出店后右转不过二、三百米处便进入“中国骑楼城”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在这里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如花窗、砖雕、灰雕,牌坊等,同时也有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梧州的骑楼普遍在二楼外墙有一铁环和水门,这是水都的标志。也是系船和求生之路。
漫步骑楼城有如逛灯展,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照如白昼。霓虹灯下,是往来如织的游人和行人,一派休闲和欣然之态。骑楼外壁多为白色和浅色,在灯光下更显得高雅大气,有走入上海“南京路”的感觉,当然人流要少些,但建筑物却更加规则和统一。我在广州和海口也曾多次见过骑楼,但多半看起来都是蔓藤爬满屋顶、青苔遍布期间的,似这般保护完好的实不多见。路旁的商铺中也是叫买叫卖,生意兴隆,人声鼎沸的。
告别骑楼城,与同伴信步走上了防洪堤,这也是个散步观光的好去处,但见堤外西江水波光粼粼,灯火点点,幽静而祥和;堤内则是华灯四射,夜色迷人,居高临下,俯视城区,眼神为之一亮,中国式建筑及各种欧陆风情建筑布局巧妙,相映生辉,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园林、广场、商业区、活动区、商务区等共同构建成沿江风情画廊,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走下江堤,进入商业区的特产一条街,明天就要返程了,同伴们尽情选购,经济实惠的特产琳琅满目,最受欢迎的还是极有地方特色的龟苓膏了。
既然到此一游,本地小吃不可不享受,于是我们寻得一清爽之处落座,主人为我们送上煮田螺、炭烧生?等一系列食物,据说这里的生?来自于北海,味道确实有别于广东,而且价廉物美。本地产的“冰泉”啤酒也让大家极有好感,色泽诱人,入口清香,回味无穷。酒过三巡,话题便自然丰富了,大家神聊中外,纵论古今,兄长弟短,姐妹情深的侃得神采飞扬,笑语在夜空中弥漫,直至午夜后方尽情而散。
返程
今天是打道回府的日子,当然也有沿路观光的计划,我们登临“广信塔”看三江汇合;参观北回归线记念塔增加科普知识;漫步肇庆古城墙发思古之幽情,拜访“梅庵”了解了有道高僧六祖慧能。
同行中有一建筑学家,海归派,想当年是福建省理工科高考状元,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于行车闲暇时为我们做了一场建筑点评的精彩演讲,从祖国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直到西方建筑,从深圳“市民中心”到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直至法国巴黎“卢浮宫”甚至从贝聿铬谈到达芬•奇密码。旁征博引,论点独特,让我们受益匪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掌声。
巴士车行至广深高速公路时,已是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时我分了,一路风尘的队员们尽显疲惫,但众人皆“睡”我独醒,凝眸窗外,思绪随着妩媚的夜色在跳动。连日来纵横驰骋于粤、桂大地,饱览山河之壮丽秀美,喜看现代化建设之突飞猛进,领略古文化之源远流长,感慨万千,对神州腾飞世界添七分豪情,增三分醉意,有一个声音在脑畔回响;春花秋月皆是画,万紫千红总是春。
说不尽的山水神韵、道不完的古老传说、数不清的英雄故事广西——一本永远风光如画的相册、一片曾经刀光剑影的土地
崭新的巴士载着一行40人的队伍由深圳出发,风驰电掣,穿东莞、越广州、直抵肇庆后便沿西江而行。西江在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当年秦始皇发兵六国、统一岭南时,将士们便是由此登陆的。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任世间沧海桑田,西江依旧滚滚东流。冬日的西江宛如含情脉脉的江南美少女,不愠不燥、气定神闲、仪态万方。无论千曲百折总是波澜不惊,如湖水般平静,甚至看不出流向。两岸青山逶迤腾细浪,翠竹摇曳舞冬风,野花怒放、姹紫嫣红。但最让我心动的还是那种南方少见的一种野草,她将我的记忆拉回了长白山,想起故乡、想起了父老乡亲、想起了用她覆盖着的低矮但充满温馨的茅草房。她丛丛簇簇而生,每根都是随风摇曳,枝头浅白、浅灰、浅黄色如稻穗般,生命力极强,家乡称之为“苫房草”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描述她可谓恰如其分。
少年时在故乡我就知道肇庆这个城市,一直心驰神往,知道她不是因为“七星岩”和“鼎湖山”而是由于对书法的喜好而爱屋及乌的,因为这里是文房四宝中端砚的故乡。
导游是一个貌如广东妹的哈尔滨女孩,伶牙俐齿,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竟无半点“二人转”味,自称以口走天下——姓吴,果然是口若悬河,为我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肇庆这座城市有“一公一母一子的”说法。“一公“是指包公包青天,他曾任职于此“一母”是指龙母,一子便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了,此人神童出身,可惜英年早逝。
印象深刻的当属“龙母”的传说了,她神话般的故事在南方的不少地区广为流传。龙母娘娘也一直为世人所崇拜敬仰,几千年来形象高大,光照人间,至今依然香火不断,这说明了朴实人民的一种真诚爱戴和所寄托着的深厚愿望。
一路欢歌一路笑,一路风尘仆仆,下午一点多钟车抵南粤最西端的封开县某酒店用餐,吃了当地著名食物“竹竿粉”和“木薯烧腊肠”“竹竿粉”类似广东其他地方的“陈桥米粉”但更具韧性,蘸上特制的作料后食用,别有风味。木薯是当地重要农作物,有红薯的香气、色泽和竹丝般的纤维。后几天车过农田时常见到收获中的木薯,真想不到这状如树根般的家伙竟是人间美食。
大斑石
大斑石景区位于封开县杏花镇的古广信河畔。此石高191。3米,宽927米,周长3999米,一石成山。1982年,广东省省长刘田夫来此视察时,亲笔题下了“天下第一石”这个称号。曾有诗云“盘古巨石挚天地,色彩斑斓耀人间”有传说这是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杰作,也有说是女娲娘娘练五彩石补天时留下的一块,也是“刘三妹”(广西称刘三姐,广东称刘三妹)当年对歌的歌台。据史记,斑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虽历经风吹雨淋,阳光曝晒,却依然完整如初,无风化裂痕。与这块古老的巨石相比,原号称“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尔斯“红石”早已缝隙四起,体无完肤了。
俗话说:“晴看树,阴看山,雨天看烟川”恰巧来时阴霾四起,这座石山一片迷蒙,更添神秘色彩。我们一行众人,下车伊始,皆惊叹不已,伫立和漫步山角下,仰视、远眺斑石,一道道石纹宛如瀑布般从石顶轰鸣直下,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难怪有人形象称其为“无声的瀑布”据导游说,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大斑石霞光万道,瑞彩纷呈,煞为壮观。可惜因时间关系我等无福享受另一番景象了。就让她成为一种残缺的美吧。
大斑石是可以登、攀的。华南最大的户外攀岩项目就在这里。目前大斑石上共安装了11条攀岩线道。其中2条表演线道,可以供专业和非专业的攀岩者自由选择。刀削斧劈的巨岩看得我血脉喷张!涌起征服的欲望。
景区内除(大斑石)、外还有天下第一石棋盘、盘古神坛三佛像、柳叶塘、圣妃宫、圣妃泉、大班椅、投石问路、许愿树、刘三妹对歌台、杏花山庄、生态果园等景点以及登石攀岩、健身道、烧烤、麒麟白马民俗表演等项目。山角下还有一自然景观让孤陋寡闻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白居易曾有诗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四月桃花开已是迟到的故事,但这里的桃花却在这深冬的季节里傲然绽放,笑迎宾朋(不知是否因为是南梅的缘故)。
我是相棋“发烧友”棋艺不佳棋瘾蛮大,想当年因下棋而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后因感觉过于浪费时间而忍痛割爱“金盆洗手”了,所以对这个200左右平方米的大棋盘陡生亲情,久久不愿离去。据说当年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下凡至此。休憩之即,纹坪对弈,忽天庭有令,急招速回。众仙匆忙而去,遂将偌大棋盘及每枚如战鼓般大小的棋子遗留人间,于是便有了这一景点。我在思忖,这“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定将永远成为一个棋谱,摆在这里供后人们饱下眼福了,相信如我等凡胎肉体别说挥棋落子了,即使想挪动一车一马也只能是“蚍孵憾大树”的笑谈。我虔诚的以棋盘为背景照了一张相,本打算沾点仙气和灵气,但相机不作美,回来后竟没能保存下来,徒叹无奈,惋惜不已。
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
晚霞漫天时分,我们来到了位于封开县罗董镇内的杨池古村,此村素有“岭南第一村”之美誉,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村庄,依山面路,右是千亩稻田,左有荷花水塘,始建于明末,导游介绍说已有380余年历史了,饱经沧海桑田之变幻而风而风貌依然。
抱着寻幽探古的兴致,我们安步当车走入小村,石砌的路面高低起伏,曲径通幽,整个村寨随高就低,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漫步小路,微风轻徐,惬意之情油然而生,倦怠之意无影无踪。村寨共有60多间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风格的两进或三进房屋,其中有五间是书院(学宫),一间古代钱庄。杨池古屋的主人乃叶氏家族的祖先,明末官员叶瀚彪,当年为避战乱,从京城迁移到这天高皇帝无的地方开村立寨,后经世代愚公移山般的建设,逐渐有了这个所在。
杨池村的古屋清洁雅致,全然没有很多古建筑青苔横生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房屋的底层均用花岗岩石条砌筑,起到了防潮防蛀之功效。
据叶氏族谱记载,从始祖叶瀚彪起,延续至今已有十五代子孙,共有300多人。由于叶瀚彪出身书香门第,到此后,以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后人也尊师重教,知书识礼,所以人杰地灵、才子辈出。杨池村不大,却有锄经、景公、均录、晋公四个书室。据叶家族谱和龙塘学社记载,历史上的杨池村曾出过12名监生,3名庠生,2名增生,2名贡生,1名拔贡,1名廪生,1名文林郎,以及3名封川县长,2名国大代表及1名飞行员、1名将军(后任加拿大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柳池塘”是小村一道美丽的景致。杨柳依依,塘水如镜,是游人必到、必经之处。池塘旁建有老钱庄,里面记录着古村的历史与变迁。值得一提的是,钱庄里保存了许多文物,例如“古老的验钞机”这是一个盘状木制工具,昭示了先祖们的勤劳智慧。
村民们显然对一批批游人的光临是司空见惯了,无论录像、摄影还是啧啧惊叹都毫无诧异之色,照样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就连时而可见的小狗们也旁若无人,悠然而行,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派头。
告别“杨池古村”已是夕阳在山,暮色苍茫时分,寻得酒店用过晚餐后又驱车西行3小时,进入广西境内的桂平市,夜宿处于半山腰的“功德山庄”山风习习,蝉鸣阵阵,果然是个好去处,前国家领导人和现在的领导人如杨汝岱、邹家华、何鲁丽、钱正英及温家宝总理均下榻过此处。
大藤峡——雨丝洞
踏着晨曦,迎着薄雾,一队人马跨上了停泊在黔江上的游轮。大概因置身于水上世界的缘故,队员们莫名的兴奋写上脸宠,笑语喧哗、兴致盎然。因风急浪大,地界导游便用高音喇叭如演讲般向大家做介绍;大藤峡处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一段,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特点,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她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若明珠埋泥土,光华难现,近些年才因交通的便利而逐渐闻名。
传说古时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从明洪武初年开始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明王朝一直派重兵镇守,官逼民反,所以照样暴发过瑶民起义。明朝时曾改大藤峡为断藤峡,后又改名为永通峡。在崖壁至今尚刻有当年的题字“敕赐永通峡”旅行家徐霞客曾泛舟江上,并写游记以叙之。新中成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很关注这里的情况,曾挥毫书就“大藤峡”三字,此后便响亮的叫到今天。
黔江水有着独特的醉人绿色,为笔者平生所未见,感叹之下不由得想起朱自清笔下梅雨潭的绿。黔江水少西江水的温情妩媚而多野马脱僵般的桀骜不驯。江面上时见渔帆往来,游轮穿梭,除江水外最惹眼的还是那些嶙峋的怪石了。有的如虎踞龙盘,有的似巨蟒翻身一幅幅“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纷呈眼前。
水面上有一处景点叫“天国红阵”相传太平天国起义军在此遭遇清兵,双方均以死相拼,奋勇鏖战,最终因起义军熟悉地形及水性,逃出重围,而清兵所剩无几。
舵手是个沉稳、寡言的年轻人。驾驶技术娴熟,绕巨石,避暗礁,逆流而上,就如都市里的帅小伙骑单车穿大街,越小巷一样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50分钟后游轮靠岸,外面细雨如丝,山风微拂,队员们下船后沿崎岖不平的山路小心跋涉,向雨丝洞行进,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山间基本是保持原生状态,植被丰富,荆棘密布,很多稀有植物上挂有写着名字的标签,有一种叫树蕨的植物引起我的注意,极似故乡的蕨菜,但个头显然要大多了,据说她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不由的让人刮目相看。
一路上的景致有鹊桥、情人石、千年寿龟小水潭、飞龙瀑布、双狮回龙瀑布等。我们边走边惊叹,喜看林间小溪水潺潺,笑望坡上青青草。很多清澈见底的水潭,如果是在晴朗的日子一定会让我等产生跳进去一洗一路风尘,满身疲惫的念头。山登绝顶,路到尽头,终于见到了雨丝洞瀑布,那种震惊和兴奋是难以忘怀的,一片黑暗和朦胧中,天光豁然开朗,一束阳光劈山破石,自山峦顶端直射而下,一条瀑布也如飞练般奔腾跳跃,欢歌而来。形成一条60多米长的雨丝瀑布,这雨的精灵和水的魂魄有如万马嘶鸣,战鼓吹春,白练高挂,银海腾烟,此情此景让人浮想联翩,于是于心底深处集古人诗句自成七律一首:
山色空蒙雨亦奇
浪打天门石壁开
飞流直下三千尺
涛似连山喷雪来
下山后已是晌午时分,队员们齐聚雨丝洞度假村。这里由几栋呈三角形的木楼组成,简洁古朴,温馨雅致。是游人进退峡谷时小憩的驿站。中餐是在二楼吃的,餐桌上有黔江鱼,肉嫩味鲜,堪称佳肴,山野菜均采自于大峡谷中,纯天然绿色植物,清香爽口,久居都市的人们难得一偿,还有一种细嫩翠绿的野菜做成的汤,别具特色,令人回味。
木楼四面无窗无墙,无遮无挡,采光上乘,通风良好。环顾四面青山、烂漫山花、一川烟雨;倾听林涛低吼,山泉叮咚、百鸟啁啾;俯视雨打芭蕉、椰林起舞、绿树迎风。把“茶”临风、宠辱皆忘,竟有弃世间繁华喧嚣,生啸傲林泉之情怀。
金田起义旧址
太平天国起义旧址在桂平市金田镇。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基地,领导汉、壮和瑶族人民对封建势力展开斗争。
对太平天国知识的最早了解是来源于“小人书”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图文并茂地向我展示着1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一场民农起义。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虽然因为后来系统的读过一些记载这一历史时期的书籍,知道其中有“高、大、全”的时代烙印,但他们传奇和不朽的故事,在我这个少年心中依然留下了“顶天立地”的形象,这是一群舍死忘生的人,这是一群高歌大写的人洪秀全、冯云山、石达开、林风祥、陈玉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千秋热血,万古忠义。当时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要到“金田”那片神秘的土地上走一遭,今天便有幸贱足踏贵地,来到了这方圣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设中的一个古典式大门,附近有大兴土木的氛围,据说有关部门拟投资1000多万复原当年太平的天国的一些旧迹。进入大门向左前行100米左右便见到天王洪秀全的雕像,巍然屹立在练兵场中央。洪秀全左手紧握战刀,右手向前挥动,再现了当年“手持三尺定山河”的英雄气概,蓦的他那首豪气干云的七律涌上我的脑际:
手握乾坤杀伐权
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过西北江山外
声震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
腾身何惧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飞龙定在天。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历史陈列馆是个三层小楼的建筑,馆内陈列分:民怨沸腾,荆山播种,誓师起义,挥戈北上四个部分,展出文物100多件。真实地向游人们展示了那场声震中外,气势磅礴的农民起义的壮烈画卷。
通过放映室的录相资料,我们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一个梗概了解:1851年1月11日,通过一系列的准备,38岁的洪秀全高瞻远瞩,感觉时机成熟了,在金田村犀年岭上登高一呼,数万名农民手持大刀、长矛甚至农具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奔涌而来,洪秀全在这里宣告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起义不久,太平军便攻克永安州,洪秀全颁布了著名的“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建立了“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太平军以金田为起点和中心,浴血奋战,开疆拓土,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所以清军望风披靡,队伍不断壮大,历时14年,纵横18个省,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都天京。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漫步古营盘,从心底深处感悟当年的壮怀激烈,驻足“拜旗石”边,遥想昔日太平军升旗誓师仪式的神秘和雄壮,最后来到西北山角下的“犀牛潭”这是当年洪秀全等人隐藏武器的地方。我在潭边伫立良久,思绪万千,眼前浮现着当日太平军们弯腰在水中寻找刀、枪的情景。但往事如风,硝烟逝去,如今的“犀牛潭”依然荷花满池,波澜不惊,一片幽静,好像那峰火连天的岁月与他毫不相干一般。
金田起义虽然因腐败,自相残杀,内讧等原因而由盛至衰,但在当时毕竟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不仅使神州大地为之颤抖,而且令世界为之一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论著中都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论述的中国革命就是指从金田村出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一文中,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大起义,是全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从这个战争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桂平西山
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游览胜地。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说。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而著称。
沿山路拾阶而上,清风微徐,神清气爽,环顾前后左右,不禁愕然,有不知身处何处之感,是徜徉于林木博览会?是置身于奇石展览馆?只见浓荫蔽日,古木参天,松树、榕树、樟树和鱼尾葵(人称西山丛林“四大家族”)随处可见,很多不知名的树林生长期间,有的形态清奇,有的俯仰生姿,几株合欢树更是让人们浮想联翩,陡然想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我在一棵“龙鳞松”前观赏半天,我喜欢松的挺拨,伟岸,欣赏她的阳刚之美。那树皮确如片片龙鳞,导游说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当年游玩至此时,曾将龙袍暂挂于此而形成的,我开玩笑道:“可见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帝威服四海,不仅操心人间纷争,连自然界大事小情也在掌控之内。”再看那些妙趣横生的石头吧,西山上的石头属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距今约1。8亿年的中生代早期,人的生命与之相比真是电光石火,昙花一现。它们横石如山,卧石如虎,有的一峰突起,有的姿态怪异,有状若石台的棋盘石,有从天而降的飞来石不象自然生成,倒似一位艺术大师在这里排兵布阵,倾情打造出来的一般。
不知不觉间到了大名鼎鼎的“乳泉”这是一眼神来之泉,清澄透底,东不竭,夏不溢。水位、水温常年恒定。浔州府志说,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软水。此水因含天然氧特别多的缘故,所以酿酒、泡茶皆为上品。泉边一工作人员,手操一长杆竹杯随舀随卖,向游人们推销泉水,五角一杯,一元一瓶(矿泉水瓶),购水者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我和同伴笑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才叫财源滚滚呢”
西山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既是旅游热点也是佛教圣地,景点繁多,星罗棋布,如“险峰朝阳”、“虹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海听涛”、“濂溪飞瀑”等数不胜数,因时间仓促,天色暗淡中我们只能做下山的选择,很多景点未能留下足迹,更没喝上“乳泉”水泡的香酩,深感遗憾,我在心里说,有一天我还会“卷土重来”再登宝山,以慰情怀。
梧州之夜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也有“小香港”之美誉,是广西著名旅游城市。
晚餐后入住梧州大酒店。听说梧州夜色值得一游,休息片刻大家便结伴而行,出店后右转不过二、三百米处便进入“中国骑楼城”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在这里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艺术,如花窗、砖雕、灰雕,牌坊等,同时也有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梧州的骑楼普遍在二楼外墙有一铁环和水门,这是水都的标志。也是系船和求生之路。
漫步骑楼城有如逛灯展,五光十色,灯火辉煌,照如白昼。霓虹灯下,是往来如织的游人和行人,一派休闲和欣然之态。骑楼外壁多为白色和浅色,在灯光下更显得高雅大气,有走入上海“南京路”的感觉,当然人流要少些,但建筑物却更加规则和统一。我在广州和海口也曾多次见过骑楼,但多半看起来都是蔓藤爬满屋顶、青苔遍布期间的,似这般保护完好的实不多见。路旁的商铺中也是叫买叫卖,生意兴隆,人声鼎沸的。
告别骑楼城,与同伴信步走上了防洪堤,这也是个散步观光的好去处,但见堤外西江水波光粼粼,灯火点点,幽静而祥和;堤内则是华灯四射,夜色迷人,居高临下,俯视城区,眼神为之一亮,中国式建筑及各种欧陆风情建筑布局巧妙,相映生辉,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园林、广场、商业区、活动区、商务区等共同构建成沿江风情画廊,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走下江堤,进入商业区的特产一条街,明天就要返程了,同伴们尽情选购,经济实惠的特产琳琅满目,最受欢迎的还是极有地方特色的龟苓膏了。
既然到此一游,本地小吃不可不享受,于是我们寻得一清爽之处落座,主人为我们送上煮田螺、炭烧生?等一系列食物,据说这里的生?来自于北海,味道确实有别于广东,而且价廉物美。本地产的“冰泉”啤酒也让大家极有好感,色泽诱人,入口清香,回味无穷。酒过三巡,话题便自然丰富了,大家神聊中外,纵论古今,兄长弟短,姐妹情深的侃得神采飞扬,笑语在夜空中弥漫,直至午夜后方尽情而散。
返程
今天是打道回府的日子,当然也有沿路观光的计划,我们登临“广信塔”看三江汇合;参观北回归线记念塔增加科普知识;漫步肇庆古城墙发思古之幽情,拜访“梅庵”了解了有道高僧六祖慧能。
同行中有一建筑学家,海归派,想当年是福建省理工科高考状元,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于行车闲暇时为我们做了一场建筑点评的精彩演讲,从祖国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直到西方建筑,从深圳“市民中心”到北京2008奥运会场馆直至法国巴黎“卢浮宫”甚至从贝聿铬谈到达芬•奇密码。旁征博引,论点独特,让我们受益匪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掌声。
巴士车行至广深高速公路时,已是夜幕低垂,万家灯火时我分了,一路风尘的队员们尽显疲惫,但众人皆“睡”我独醒,凝眸窗外,思绪随着妩媚的夜色在跳动。连日来纵横驰骋于粤、桂大地,饱览山河之壮丽秀美,喜看现代化建设之突飞猛进,领略古文化之源远流长,感慨万千,对神州腾飞世界添七分豪情,增三分醉意,有一个声音在脑畔回响;春花秋月皆是画,万紫千红总是春。